人文社科

赤壁
優惠價
85
$1,360

赤壁

電影美術筆記

Red Cliff
書籍介紹

《赤壁》是一部備受矚目的戰爭史詩電影,將於七月、十二月,在台上映上、下集,本書是該片美術總監葉錦添重現三國時代戰爭及生活美學的全紀錄。內容涵蓋超出電影,因為歷史文化的研究考據,在電影中無法呈現細節和過程,包括〈赤壁的歷史世界〉、〈赤壁的歷史人物〉、〈戰爭情境〉、〈建築〉、〈軍營水寨〉、〈戰船〉、〈兵器〉、〈鎧甲〉、〈服裝〉、〈古典生活之美:音樂、煮茶、書法、繩節、刺繡、縫紉、中醫…〉、〈巫術文化〉等等。

出版緣起 陳怡蓁


《赤壁》──歷史的重現 馬克.赫爾本(Mark Holborn)
赤壁美學 吳宇森
也是奧運精神── 《赤壁》的誕生    張家震

歷史觀點
赤壁之戰 衷曉煒

前言
吳宇森、《赤壁》與我 葉錦添
一、英雄,故事的原點
二、我嚮往的古典世界
三、還原被「演義」改寫的三國
四、《赤壁》的展開
五、大觀至微的視覺營造

葉錦添美術筆記

一、建築:精神與想像匯合的場域
宮廷建築
軍營水寨
赤壁城牆

二、戰船:開進赤壁主戰場
樓船
戰艦的種類

三、武器:惡之花,士之名
兵器
鎧甲
兵種
兵法與兵儀

四、服裝:衣冠王國
男性世界
女性世界

五、生活:在巫風盛行的時代
家居與禮儀
音樂
中醫藥
信仰

後記

 葉錦添

在《赤壁》製作初期,復古的作業屢受挫折,我們沒有辦法重新用木結構去完成真正的戰船,沒辦法去還原真正東漢時期的刺繡工藝,必須要加入現代化的復古手段,才能適應電影的拍攝條件。畢竟復古是一種令人入迷的作業,要深究難以貫通其深奧,它牽涉到整個考古學的工程,大夥兒盡了力,也無法達到要求,電影仍然是電影,考古仍然有漫長的路。

《赤壁》完成之日,仍然還有很多未完成的段落,這段經歷好像是永不完結的故事,讓我想起電影身爲這個年代在國際上傳播文化最有力的媒體,是在什麽樣的狀況下才叫完成?

當年黑澤明曾經拍攝了多部電影,去重現日本古代的戰爭與武士的風範,他紀錄並規範了所謂的電影所能給予觀衆的可能。一個武士的形象,被他雕刻在他的電影裏,他當初拍《羅生門》的時候,不管是經費、外景場地,甚至連工作人員都不足的情況下,斷斷續續地把戲拍完,結果他拿了當年的威尼斯最佳電影金獅獎,他慢慢翻開了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西方也因爲他再度重新認識東方的文化,這讓我好奇,到底他做到了什麽?

他的電影潛在著一個理想主義的激發,把人的立場作爲基礎,把武士成爲他理想化的載體,不著重外在形式,確是描寫著那種意志力的美感,它沒有刻意的重現古代,但卻嚴謹的執行了古代的圖像,做藝術化的處理。他把當代的人性放置在古代之中,産生一種微妙的對應,與觀衆産生一種共鳴感。人性的部份沒有少,但人格確是偉大的。他靜靜的傳達了作爲一個東方世界的、在遠古一直留存下來的人性美感,含蓄,隱藏,不著痕迹,不爲共鳴,卻有金剛的智慧,昂首無畏的精神。在「椿十三郎」的一系列電影中,包括《用心棒》、《穿心劍》中都可以看到,他這種精神不但建立起日本電影在國際上的地位,而且更深入的影響了美國西部電影的俠義精神。這是一個交換的時刻,中國電影的深化,又成爲這個時代的一種可能。這本書的書寫是希望能傳達一個訊息,承受生活的磨難與享受其中的樂趣,都是優秀電影所帶給我的珍貴體驗,這種東西是沒有國界的。

找尋一個時代的速度,去建立起適當的溝通語言,從而達到一種共存與共用的精神體驗,一起活在前進的意識裏。電影論述著人們共通的情感,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摘自《赤壁》後記


《赤壁》──歷史的重現

馬克.赫爾本(Mark Holborn)

二○○八年《赤壁》一片在中國大陸上映,絕不是歷史上偶然發生的事件。就製作而言,這部電影的跨國合作達到史無前例的程度。該片推出的同時,中國也吸引了全球密切矚目的眼光。在二○○八年的夏天,國際社會調整對大陸看法的風潮達到頂點,中國人在國際社會重新建立自尊的努力也達到了高潮。這是最重要的臨界點,在這個點上,人們開始衡量與思考中國的歷史。這部電影的背景設在東漢末年,那段時期神秘難測,有各種不同的傳說。該片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很自然的成為二十一世紀國際合作的產物。該片的主題為對立的幾個陣營,情節環繞著與一場著名船戰相關的諸多事件,這個主題具有普同性。在西方人的想像中,中國的歷史陌生而奇特,具有異國風情的色彩。但是今日中國歷史已被放在新興世界文化的核心位置。這部電影的構思成形主要應歸功於兩位受到國際肯定的電影人──導演吳宇森和美術指導葉錦添。他們兩位都是從香港前往好萊塢發展的傑出人才。

二○○八年春天大陸發生悲劇性的天災後,國際社會對大陸更加關注。這個國家在各方面的結構都遭逢極大的危機與挑戰。蒙受災難的悲痛是全人類都能體會的情感。中國與旁觀的西方人之間橫亙的障蔽為新聞快報和網際網路所消融。全球各國感受到大陸民眾面臨的艱難處境。在一個能夠分享感受的世界裏,原本緊閉的門就這麼打開了。

任何一個試圖掌握中國的遼闊無邊〈歷史與地理方面皆然〉的旁觀者,必能覺察到大陸迅捷的變遷步調。從過去幾世紀以來的緩慢改變到現今的爆炸性發展,大陸的變遷速度不斷加快。從北方國界的防禦設施到南方邊界叢林的巨大差異,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在具體層面的兩極化傾向。過去來自西伯利亞大草原的入侵者為長城所阻,而長城的本身就是一個代表國家的象徵。在家庭的範疇內,傳統四合院被另一種的圍牆體系所包圍。結構單純的花窗在設計上呈現繁複到極點的設計。晚近的中國大都會裏,巨大而扁平的動態銀幕提供了另一種窗口,透過這個窗口,新興的消費主義不斷受到刺激而增長。最後,電影銀幕提供了極致的窗口,透過它,外面的世界得以經由這種媒介所提供的想像,理解與吸收有關古老中國的一切。電影帶來的影響絕對不只是提供娛樂。

在《赤壁》拍攝前,已有人製作有關中國古代歷史的大片,包括張藝謀導演的幾部大規模發行的史詩型電影。李安的《臥虎藏龍》之所以廣受好評,部分功勞來自葉錦添優異的美術設計。片中那個不可能存在的世界,事實上是在精確展現明代街道與屋內陳設的基礎下被創造出來的。每一個道具,除了那把神奇的寶劍之外,都是以史料為基礎。葉錦添在《赤壁》中繼續採用這種策略。他以歷史證據為起點,而後加入奇幻元素。片中的珠寶、衣服、髮型、傢俱、馬車、陶瓷器和各種建築物都是精密研究的結果。美術指導訂好計畫後,電影的基礎就此奠定,之後再發展出繁茂的枝葉。這種作法不是重新創造歷史,而是重新呈現歷史。就後者來說,過去也有先例。

共黨掌權的中國革命有它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核心是那位「偉大的領袖」以及「長征」事件。對於中國革命的故事來說,長征的地位至為重要,就像突襲冬宮之於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冬宮﹝Winter Palace﹞座落於聖彼得堡宮殿廣場上,原為俄國沙皇的皇宮,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爆發,群眾攻下冬宮,在此逮捕臨時政府各部部長。〉。可想而知,長征這個事件以它的規模之大而得名。在面臨艱難掙扎的時刻,長征的抽象意義只會增強支持者的決心與意志。這項長途跋涉的本身後來被重新創造,且被重新扮演。對於此一理想而言,這種重新呈現的作法極為重要。只要中國大陸曾經存在過一塊共有意識形態的石子,如今社會上就存在著一顆尋求變遷的沙粒。每一件事物都在變。然而在變遷的核心,有一塊空白區域尚未填滿。透過電影這種引人入勝的大眾媒介來重新創造歷史,似乎是這種變遷不可避免的結果。《赤壁》的上映展現出這種恢弘歷史的重新呈現。吳宇森是一位把動作片舞蹈化的天才,他是推動本片的舵手,也是掌控全片動作設計的大師。

《赤壁》以譜寫史詩為目標,場面壯麗非凡。決心若是不足,必定無法應付後勤工作的挑戰。片中的各種建築不僅涉及電腦,還包括一組製圖團隊,每個人都具備紮實的製圖能力。他們仔細研究各種建築,畫下設計圖,然後用虛擬的形式繪圖。每一件傢俱,每一張座椅,每一根火把,每一張餐桌都畫過草圖,按照設計圖製造出來。每一根矛,每一張盾,每一把劍,每一幅旗子都經過精密計算;組合盔甲的每一塊甲冑也都經過嚴密的設計。片中那場船戰事先畫出地圖,船隻經過嚴密的設計。戲中情節事先以詳細嚴謹的全景繪圖推想作戰過程,這些圖像如古畫一般,以卷軸方式呈現場景。無數殫精竭慮的細節為片中逐漸開展的情節打下基礎。設計者既是歷史學者,也是考古學家。設計者以各種物件標示出這幾個陣營的環境和他們的身分以後,主角們便從背景的布幕後面現身,走到觀眾面前。每一把梳子,每一支胸針,每一道衣衫的褶痕都是為了當天要來到巨大攝影機的前面而作的準備。壯闊如詩的歷史取決於最微小的細節。於是銀幕上的幻象,當它以驚人的宏闊範疇呈現在觀眾眼前,徹底扭轉了過去人們對中國的看法,甚至更上層樓……

(本文作者為英國知名的藝術圖書出版人,他身兼作家、編輯、設計、發行人,與英國知名出版集團藍燈書屋合作出版了一系列在國際藝術攝影界極具影響的書。足迹遍佈歐洲、美洲。亞洲,與許多二戰後的知名攝影師有過重要的合作,《黑太陽》即是他策畫出版的一部重要攝影作品集──集合四位日本戰後知名攝影師的作品,相繼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牛津博物館、蛇形藝廊,倫敦博物館和費城藝術博物館展出。他對舞蹈、美術、異文化,尤其亞洲傳統文化皆有素養,曾著作《沙灘上的海洋》向西方介紹日本園林文化。)

摘自《赤壁》序


【歷史觀點】
赤壁之戰

衷曉煒

西元二○八年,經過了將近二十年的分裂,中國似乎有了再次統一的希望。在多年的艱苦奮戰之後,曹操帶著他的「青州軍團」 (由投降的山東河南一帶的道教「黃巾」變民組成),大致統一了北方。此時的曹操,以漢丞相的名義控制著中央政府;而所謂「漢末群雄」,也就是那批起兵打著「擁護漢獻帝」旗號,逐鹿天下的大小軍閥,已多花果飄零。整個華夏大地,還不姓曹的地方勢力,其實不多了。

赤壁戰前天下大亂

在中原的東北方,遼東的公孫度,二年前送來了死對頭袁紹的二個兒子─袁熙和袁尚的人頭,形式上服從了曹操代表的中央政府的號令;北方的游牧民族烏桓與匈奴,也剛剛在曹操的打擊下喪師失地,暫時收斂鋒芒。

在陝西,也就是當時的關中地方,西涼集團如韓遂、馬超等人,也暫時按兵不動,表面接受了曹操所代表的中央政府號令。曹操手中還握有馬超的父親馬騰等一大家子人質。就算關中群雄與曹操翻臉,曹軍只要守住弘農至洛陽一線,就可以保障許都,這個最早也最具規模的屯田基地左側的安全,確保往南方用兵時右翼無虞,與後勤軍糧的基本保障。

如果這時候我們以航空照相的角度鳥瞰中國地圖,就會發現:整個華夏大地尚未歸入曹操旗下的只剩下長江流域;而長江流域從上游到下游,由三個半地方勢力所盤據。他們分別是上游益州 (四川) 的劉璋,中游佔領荊州 (河南南部與湖北湖南)的劉表,與控制江東 (長江下游,以江蘇與浙江為根據地) 的孫權;另外半個勉強算是控制漢中盆地的張魯。

曹操這時採取了一流軍事家會採取的行動:他從中央突破,進攻荊州。解決了中游的劉表,上游與下游的劉璋和孫權就無法連成一氣。接著各個擊破,統一全國。

赤壁一戰三分天下

中國的史家在記載戰史的時候,向來秉持「兵凶戰危」的春秋之筆,對許多壯烈輝煌,激動人心的大戰役,記錄的文字往往吝嗇地令人不敢相信。

不過經過小說三國演義的渲染,和三國電視影集的推波助瀾,讀者們心目中對這場赤壁之戰,一場影響接下來四百年中國歷史的大戰,似乎都有了一定的想像。

這情景,怕是用最簡樸的文字敘述起來也是夠瑰麗的。隆冬時節的長江,北岸雲集著當時東亞大地最強大的軍隊,由公認最傑出的軍事天才曹操統帥著。帳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喑嗚則山岳崩頹,投鞭恐長江斷流;文武全才,橫槊賦詩的曹家阿瞞還在軍餘,吟出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千古名句。另一方面,南岸匯集著江東一時的儁爽風流人物;江淮健兒,剽悍善戰,再加上英姿煥發的少年統帥,陪襯著眼花撩亂的勸降、反間計、苦肉計,最後一把天火,煙焰燭天,江水皆赤,旌旗組練,盡為波臣,「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燒出了此後八十年的三國江山。

然而,俗話說「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這樣的想像誠然美妙,但卻未必完全切合實際。更可惜的是,正史三國志對於赤壁之戰的記載太過簡略,留給了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且讓我們用一些軍事史方面的常識,拼湊出些許大概來。

(本文作者衷曉煒目前是國內某外商銀行的高階主管。從事金融業及企管顧問業十餘年,職場衝鋒陷陣之餘,每以「闤闠良史,橫槊賦詩」的態度從事歷史創作,尤其對於魏晉六朝、中外軍事,與希臘羅馬等相關史實卓有研究。目前作品集中於探討赤壁之戰的相關議題,如「有關赤壁之戰的迷思」、「奇男子周瑜」、「曹操大帝與凱撒大帝」等篇章,以及歷史商戰著作如「中國古代大企業家」、「活生生的至聖先師」等篇章。作品可見於「無有堂」部落格。除了歷史撰述之外,也定期在廣播節目「世界一把抓」裡闡述歷史在日常生活及企業管理上的現實應用。)

摘自《赤壁》歷史觀點

吳宇森  ﹝導演﹞
《赤壁》的美學設計相信可以用實而不華來概括一切。這種不著重誇張虛華,不把劇中人當作活的浮雕,而是注重實感,又從實感之中突顯出古之柔美是很個人風格的,也是很具有挑戰性的。
在場景設計上,保持了氣魄雄渾和古之幽情之餘,葉錦添更著重突出人物的性格。該人是美是醜,是忠是奸,在他心目中都蘊藏著有不同程度的美感和客觀性。他是以愛心和一片童真來看待每一個人物,故而你可以從中看出周瑜的才氣和灑脫,小喬的嫵媚與內心的堅毅,孫尚香的可愛與豪情,曹操的梟雄性格與才質,諸葛亮的聰慧與純真,趙雲的忠義與感情,孫權的內剛與外在的高貴氣質,把劉、關、張從演義中的固有形象脫胎換骨成有血有肉的真人物。

張家震   ﹝製片﹞
葉錦添有獨特的電影美學眼光,所以電影中的造型、服裝、布景、道具,非但符合歷史背景,有高度的真實感,而且配合了吳宇森的鏡頭,美煥絕倫。因此,這也是一部美煥絕倫的電影美術筆記。

葉錦添 作者

藝術工作者。香港理工學院高級攝影文憑畢業,自一九八六年參與第一部電影《英雄本色》以來,二十年來,參與多部電影、戲劇的美術、服裝製作,合作過的對象遍及港台美國等地知名導演,包括吳宇森、李安、蔡明亮、田壯壯、李少紅、關錦鵬、陳國富、陳凱歌、馮小剛等人,以及台灣著名表演團體雲門舞集、當代傳奇劇場、漢唐樂府、太古踏舞團、優劇場等,創作足跡遍及奧地利、法國、英國與新加坡等地。二○○一年以《臥虎藏龍》一片獲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與英國影藝學院「最佳服裝設計獎」,在《樓蘭女》、《橘子紅了》、《誘僧》、《雙瞳》、《韓熙載夜宴圖》、《八月雪》、《長生殿》中的服裝、美術,亦受到國際矚目。遊走於服裝、視覺藝術、總體美學間,二○○三年開始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推出「時代的容顏」服裝特展,在法國波席文化中心及西班牙舉辦特展,正式向西方世界傳達他詮釋的東方藝術之美。並曾參與設計「雅典奧運會」與「北京奧運會」的部份儀式。近年在紐約、北京、上海舉辦各種個人藝術展,曾出版作品集《不確定時間》、《繁花》、《中容》、《Rouge》…等十多種。二○○七年開始,投入吳宇森執導的大型史詩電影《赤壁》,深入研究三國時代的生活風貌,嘗試難度極大的復古美學,期望協助導演建立中國戰爭電影及歷史再現的新模式。


2008/07/11

BCT013

天下文化

硬殼精裝

28x28cm

彩色

9789862161661

183

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