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除了境內汙染源以外、境外汙染也對台灣影響很深。兩個因素加在一起,讓台灣的空氣汙染問題更複雜。
圖片來源:unsplash
談到空氣汙染,全世界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像台灣有這麼大的季節差異。尤其台灣冬夏的PM2.5數值反差極大,冬天的空氣品質明顯比夏天糟糕許多。為什麼呢?
因為台灣是海島,有來自東西南北各個方向的風;這使得除了境內汙染源以外、境外汙染也對台灣影響很深。兩個因素加在一起,讓台灣的空氣汙染問題更複雜。
評估空氣汙染程度的指標有很多種,包括PM10(粒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的懸浮粒子)、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硫氧化物、PM2.5等。近年來最受矚目的就是PM2.5。
平均而言,台灣有34%~40%的PM2.5是從境外飄洋過海而來的,冬天時,這個數值可能會超過50%。因為冬天時吹東北季風,把中國的霾害也一路帶到台灣,中南部位於背風面,雖然是好天氣,但大氣非常穩定,汙染物不易擴散。所以每年10月到隔年5月,台灣的空氣品質都比較糟糕。
相反地,台灣夏季吹的是西南風,把髒空氣帶走,來自境外的PM2.5占比會下降到只剩一成。此外,台灣夏天常有午後雷陣雨,這是最有效率的空氣清淨機,空氣中的水分子會吸收汙染物質,然後將這些髒東西刷落到地上,大氣變得較為乾淨。跟冬天比,能見度天差地遠。
午後雷陣雨,是大自然給台灣的禮物
夏日的午後雷陣雨,是大自然給台灣的美好禮物。這種雨來得快去得快,乾脆俐落,通常不會造成什麼災情,不但能讓水庫進帳不少、消解暑氣、瞬間潔淨街道與空氣,雨後還經常帶來美麗的彩虹和斑斕的滿天紅霞(火燒雲),真是上天的恩賜。
只可惜,秋冬以後,東北季風增強,台灣又會變成一個懸浮粒子充斥的朦朧之島。
休戚與共,全球共生息
針對來自境外的 PM2.5,老實說我們其實無能為力,也求償無門。冬天,來自中國的霧霾隨東北季風而下,而夏天,我們的汙染也可能隨西南風飄到福建或其他地區。像這樣因為大氣變化而導致的空汙問題,全世界到現在都還沒有辦法追究。
2017年6月我去上海參加雙城論壇,遇到上海環保局長,上海的空氣問題也頗嚴重,PM2.5高達40μg/m3。他告訴我,上海其實有35%的空汙來自上海境外,「這根本沒法解決,我們若去告別的省,別的省也可以來告我們啊,我們只能先從自己製造的汙染著手。」
台灣也一樣,我們不可能解決從中國飄來的空汙。改善空氣品質,現階段只能設法降低自己製造的汙染。
污染的源頭,人人有責
一提到中南部的空汙問題,民眾可能很直覺地就把矛頭指向中部火力發電廠和六輕工業區上,然而,真的只要把這兩頭巨獸殺掉,就可以解決空汙問題了嗎?答案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的確,台中火力發電廠和六輕工業區是中部兩大主要空氣汙染來源,但民眾所「感受」的空氣汙染,常常不是單一來源,而是各種汙染物的累積,例如汽機車的排放,都會區域的商業活動(例如台灣人常喜歡的燒烤店、夜市)、宮廟燒香燒金紙等等。雖然單一的排放量,遠比不上一個大型的工業排放源,不過累積起來相當可觀,加上又近在咫尺,在感受上其實是更為明顯的。說句良心話,空汙問題,責任絕對不只在重工業或火力發電廠,而是人人都有責任。
汽機車汙染問題值得關注
2016年底,我到巴黎參加全球開放政府會議。有一天,禁止開車進城,民眾搭地鐵不用錢,我上網去看,原來那天PM2.5 濃度達三十幾,政府規定只能搭地鐵通勤,控制空氣品質,而這筆龐大的經費支出則由巴黎市政府買單。我很難想像台灣有哪個政府敢這樣鐵腕,當PM2.5 濃度到達某個數值,就規定大家都只能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我們都知道空汙問題會嚴重影響健康,但是要大家顧全大局放棄一時之便,恐怕還需要更多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