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直覺鍛鍊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吳若權《捨得自己》中提到當我們把關愛的焦點從自己轉向他人,世界便豁然開朗。透過愛護家人、尊重眾生,我們找到生命的真正意義,並從中療癒自己。在這段旅程中,愛他人,也是度化自己的方式。
吳若權在《捨得自己》中指出,親子間見解不合常源於付出方式。對陌生人或親友,我們習慣用「加法」思維付出,越親近的人越擔心給予不夠,生怕失職。然而,《金剛經》提醒,真正的智慧來自放下自我,才能看清全局,如同「旁觀者清」。
吳若權在《捨得自己》中解釋佛法真正教導的是:我們要學會「放下」,而不是「放棄」。「放下」是斷捨煩惱牽掛,這是需要經過鍛鍊之後,才能做到的;「放棄」則是直接拋開責任與期待,置之不理,而後完全躺平。
吳若權在《捨得自己》提到當我們深陷痛苦深淵,想要做出改變,最關鍵的鑰匙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正因為鑰匙在自己手裡,所以沒有人可以剝奪你決心要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權利。別人都只是促成你改變的媒介而已,若要成功翻轉人生,唯有靠自己。
《奔向祕境》作者分享在修行中的奇妙體驗,「那個用孟加拉語問我有關喜悅的神祕問題,只是一場重要對話的開端,這個對話甚至延續到今天。儘管他一直沒有現身補足屬於他的另一半對話,但這並不要緊。我那時候已經明白,上師會依照自己的時間安排來來去去。」
《奔向祕境》在書中提到,靈性修行的傲慢是個盲點,會引領人陷入墮落,雖然出家戒是從僧團的集體生活發展出來的,也完全融入其中,但它們是個人的承諾誓約,絕非一種體育競賽。這種比較、計分的心態不只纏住我青春期的心識,也打從一開始就與戒律的目的背道而馳。
星雲大師圓寂後,留下千萬文字、萬般教法,人間佛教廣傳全球五大洲。他留給弟子們的身教與言教,是人間寶貴的佛法公案,亦是大眾閱讀學習的成就之道。
9/14郝旭烈年度實體講座|思維進化 × 決策升級 最後晚鳥機會別錯過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