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有一種生活的速度,沒有匆促追趕的浮光掠影,卻是自在真誠地認識自己、朋友和所處的這片土地,享受生活,美食和美景,這就是單車特有的時速20公里下看到的美麗風景。
本書是自由車協會教練鳥叫練(莊恆甫)的單車旅記與私房路線。無論是人人都可一騎的北台灣巴拉卡公路、適合全家出遊的花蓮馬太鞍和太巴塱的生態之旅,還是挑戰單車達人的中橫沙里仙林道……,所到之處,鳥叫練都以他幽默風趣又誠摯的筆鋒,帶領讀者細心體會他和這群瘋狂車友們的單車之旅。看他們途中一路彼此幫忙、不斷吐槽,深入當地特有文化,挖掘不為人知的歷史與傳說……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吃遍在地美食,無論是「怪怪的」原住民食材,還是名氣響亮的台南美食,這些全在鳥叫練筆下,化身一篇篇有趣又感人的獨特風景,讓人看完就想騎車出去走走吧。
自序 我想騎單車到哪裡哪裡
推薦序 尋找騎跡 陳柏如
1一個人的巴拉卡 後花園來時路
2力行——紅香 紅楓、溫泉和噴汁柿子
3冬季澎湖 就讓我靜靜陪孤拔點根長壽菸!
4來去竹村 最後的竹葉舞風
5美濃小鎮 冬季就該來這裡看菸田
6霧鹿林道 走在英雄的革命路上
7馬太鞍和太巴塱 這才叫生態之旅
8尋訪傳說中的牡丹社 永遠改變台灣命運的一場戰役
9千里知交琉球鄉 沒到過小琉球,別說你看過台灣的海
10沙里仙林道 我到底是來騎車還是來扛車!
11台南小吃巡禮 吃才是王道
附錄
單車零件解讀
如何選擇一部適合你的腳踏車
單車旅行注意事項
我想騎單車到哪裡哪裡
據說英國BBC電台在2005年做了一個「人類從1800年以來的最佳發明」問卷調查。你猜誰是榜首?電腦?汽車?結果都不是!腳踏車以59%榮登榜首,大幅領先第二名的電晶體(8%),甚至超過50個百分點。
「腳踏車」在台灣現行通用語言裡,幾乎是被賦予最多名詞的一種「東西」:舉凡腳踏車、單車、自行車、鐵馬、孔明車、動輪車、老一輩的人們還是會用日文「自轉車」來稱呼她……在一些賽事裡,我們還會看到「自由車」這個名詞:儘管腳踏車的確讓人感覺很「自由」沒錯,不過自由車這個名詞倒不是因為她很「自由」,而是當時為了紀念某次的123自由日,而特地被賦予這略帶政治意味的名詞。
比起台北都會區公車與捷運的便捷,下港孩子絕大多數從國中便開始騎腳踏車通勤上學,我自也不外其中。不過當時單車通勤頂多算是「不得不」的例行公事:每天同樣的時間,熟悉得不能再熟的街景,而可憐的我「不得不」騎單車上學。而當時年紀小,尚無法察覺其間單車的哲學性與先驗性差異。
我真正第一次單車旅行應該是在高二。
這一天,我從台南騎著我的通勤車到岡山去找同學H君(沒錯,就是帶滅火器上武嶺的那傢伙)。台南到岡山路程大約20K左右,其實不遠,大約就是新莊到淡水的距離,全程沒有上坡;這趟行程感覺騎了好久!手錶告訴我總共花了大約兩個小時,這是事實,所以我也不怕講出來會被大家笑!那是民國78年,西元1989年。我還記得當時這台公路車型的通勤車售價是1700塊錢。現在回想,這應該是鋼管材質,它的非定位式變速撥桿是在有牙龍頭的左右兩邊,也就是車架頭管左右上方的位置。
儘管這部單車的品牌已經很自然的在記憶中磨滅,但當年我已經發現後變速器是很神奇的東西,它可以輕易把鏈條撥上撥下,不過對它到底是怎麼樣的作動原理,我仍一無所知。
這是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離開台南市的行政範圍,有點新鮮,有點徬徨,當然也有點流浪的況味;這個年代中學生之間流行的是快打旋風而不是「卡打車」,所以我對這件事心裡大抵還有些自豪。當年剛出發時迎著清晨微風的感覺,到現在還深深印在心裡;那是一種很自由、很陌生的感覺……這些外在的暈輪與催化,那種心境,直至現在都還不會忘記。
我發現「地圖」簡直是一個奇妙的預言家。它可以在幾公里之外就跟你說,你即將進入什麼聚落,以及哪邊、多遠、會有比方加油站、教堂,甚至商店之類的資訊。我一直認為我現在會喜歡且蒐集並重視「地圖」這東西,跟這段經歷多少有些相關。
從當時的「不得不」開始,到現在稍微能「enjoy」其中,其間差了二十幾年!比起大多數車友的騎乘經驗,我算是相當駑鈍的了!
我現在住高雄,大多數時候,回台南的老家,我還是騎單車。車車高級了,體力也比20年前的毛小子好些, 如果我今天能有一點漂鳥敢冒險的性格,一切的初始,都源自當初那股:「我想騎單車到哪裡哪裡」的信念。
我想用電影「東京快遞」裡的一段對話當做結尾:
妳還記得嗎!
小時候第一次騎自行車的感覺。
我當時好高興喔!它給我從來不曾體驗的速度感;它可以帶我到很遙遠的地方。
我當時覺得……只要騎上它沒有做不到的事!現在也還是一樣。
確實是如此!
摘自《時速20公里的風景》
尋找騎跡
陳柏如(《單車誌》副總編輯)
隨著週休二日,以及自行車環保節能、休閒健康的正面形象廣受大眾青睞,騎單車已成為時下最夯的休閒運動。還記得你是怎麼開始騎車單車嗎?還記得你的第一輛單車怎麼來的嗎?你騎過最長、最辛苦或者最有趣、最難忘的一次單車旅行是什麼?
旅遊,是休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力元素!你可以帶著單車遊山玩水、跋山涉水、甚至來個環島一圈;也可以輕鬆愜意的環湖、賞花、看螢火蟲;抑或只是漫無目的地騎著車吹吹風、仰望滿天星斗。相信只要將速度與腳步慢下來,用心體會,都會有一番不同的體驗與收穫。台灣四面環海、擁有許多秀麗的山水風景,尤其是東部及東北部海岸,擁有蔚藍的海岸和斷崖岩壁,鬼斧神工的美景,更是台灣獨有的特殊觀光旅遊資源。走路太慢、開車太快,美麗又熱情的寶島台灣,有許多汽車到不了的美麗桃花源,值得大家踩著單車、用不同的速度去細細品味、體驗感動,並將它們記錄下來!
多年來,好友阿鳥(莊恆甫)一直踩著單車不斷去發現騎車的好所在與樂趣,並於單車誌上與車友分享。透過阿鳥詼諧生動的筆觸,以及對這片土地的關愛之情,大家總是能不斷發現屬於單車的新騎跡。如今,欣見阿鳥將這些經典的單車旅遊路線集結成書,取名為《時速20公里的風景》,實在再貼切不過,相信透過阿鳥充滿酸、甜、苦、辣、鹹的騎乘經驗分享,能引起許多車友的共鳴,也能提供給許多剛迷上單車的新手做為單車旅遊入門的參考。
騎了這麼多年的單車,我深刻體會,單車輪跡下,永遠都有新鮮事!
鳥叫練,本名莊恆甫,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B級教練。平常在車隊裡作威作福漁肉良民,特別喜歡「光叫不練」以及「叫別人練」,故名!閒暇幫朋友組車以為樂,喜歡騎車趴趴跑,也喜歡以文字記錄騎乘所見與心得,本書即為鳥叫練與朋友們的出遊心得。
2008/05/30
BLF012
天下文化
平裝
17×23cm
黑白
9789862161265
197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