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2011年3月,日本發生九級大地震和海嘯,引發福島核電廠事故。這是繼1979年美國三哩島事件、1986年前蘇聯車諾比事件以來,最為嚴重的核災事故,引發世界各國矚目,並紛紛檢討其能源政策。

郭位教授是福島核事故後第一位應邀訪問日本福島近鄰的外國安全可靠度專家。他特別走訪仙台了解最新情況,以專業知識和理性態度,分析福島事故發生原因,並提出能源政策的願景。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以福島事故為鑑,剖析造成事故的各個環節與成因,包括設備老化、管理不透明、人為疏失、品管問題等。第二部分則探討能源政策與環保未來走向,評比各種能源的可行性,希望找到能源供應、經濟福祉及可靠度與可持續性之間的平衡點。

前言
台灣版補充說明
再版與簡體字版自序
初版自序
導論 從可靠度看核能發電

第一部 三一一後的世界─一核激起千層浪
第1章 三月殘花落更開
第2章 一水相隔兩樣情
第3章 老化設備需更新
第4章 透明管理解千愁
第5章 品質管理待檢驗
第6章 核安經營遠八卦

第二部 環保工安與創新七彩能源一鑑開
第7章 七彩能源一鑑開
第8章 背景輻射知多少
第9章 工安人禍處處聞
第10章 環境污染花濺淚
第11章 天災人難鳥驚心
第12章 安全能源何處尋
第13章 能源代價共承擔
第14章 能源政策求創新
第15章 完美實踐天路近

附錄
I 古往今來可靠度
II 解讀福島核事故危與機
III 一樣文化兩種態度──台北國際馬拉松

側記
後語

浮沉千古事 誰與問東流

縱觀人類歷史,曾經發生過的重要事件總是如此輕易地被人忽略:就能源而言,大眾未必忽略核電的潛在危險,而是忽略了可靠度在核電安全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也不一定忽略了能源的重要性,而更可能是忽略了核能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我們總是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徘徊不決。許多人還不能接受目前尚無合適、可靠的能源可以取代核電這一事實,甚至以為只要節能就可免去核電。殊不知,無論採用任何能源替代品,節能都是先決條件。能源的使用與選擇,都是在節能之後的必經抉擇。節能是必要的條件,不能充分滿足探索與尋找安全可靠能源的需求。

就安全可靠度而言,人們也許善於亡羊補牢,卻往往昧於未雨綢繆。每當美國太空梭升空失敗時,我例會接到要求,諮詢與可靠度相關的解決之道,就像核電廠事故後接到的諮詢要求一樣。這些關注無論如何似乎都嫌晚了一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可靠度是平衡考量能源與環保的中心議題,除了不願看到情緒化的聲音之外,也希望不要將它視為過眼雲煙,否則當下一次事故來臨時,難免又會空留餘恨!

過去兩年以來,核電的發展困擾著大家,許多國家為此舉棋不定,屢屢檢討更新能源政策。以日本為例,三一一之後不久,社會可能因為驚魂未定,對核電的存廢不置可否。經數月返魂醒悟,加上政府與核電機構「共同失職」的醜聞逐漸公布於世,反核聲浪高漲,以致例行停機檢查後的核電廠得不到地方政府再度啟動運轉的准許,日本大有成為號稱無核家園之勢。

到了2012 年第二季,停電的壓力出其不意地反撲過來,讓日本政府驚恐不已,屢有快速恢復核電之議。民主黨大老仙谷由人甚至提出警告,有謂「核電廠全部停擺,對日本而言是一種『集體自殺行為』」,其驚恐之狀似乎較九級地震還有過之。可以想像,他的發言,激起了反對的聲浪。到了暑假,東京的老人因不耐酷暑而死亡,引起了不安與關注,原來限電是有代價的。

日本自民黨在12 月16 日眾院大選中,在支持核電的安倍帶領下,獲得歷史性的勝利,重奪政權,東京電力引領大盤即時上漲,預期日本新政府將重啟核電。

福島事故兩週年前的3 月4 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名麻省理工的莫尼茲(E. J. Moniz)教授為能源部長。莫尼茲力主發展核能來達成環保減碳的目標。

所有這些現象,再次印證了本書中的闡述:一定要追求能源供應、經濟福祉及可靠度與可持續性三者之間的平衡點。

摘自《核電關鍵報告:從福島事故細說能源、環保與工安》再版與簡體字版自序

郭位 作者

郭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生於台北,成長於中南部,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他是電子早衰期研究的先驅,在系統可靠度研究方面早享盛名。

抵港前,他為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榮譽講座,北京清華大學運籌學講座,北航、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名譽教授;任職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高級管理團隊、田納西大學工學院院長,任教德州農工大學,為 Wisenbaker創新講座,工業(及生物醫學)工程系系主任,電機系教授。曾受聘貝爾實驗室,並出任高科技公司顧問。


2013/05/23

BWSL001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3201960

215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