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天下文化 2/1 出版全球暢銷書《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的最新熱作《一如既往》(Same As Ever)。今天(2/2),天下文化特別邀請到作者越洋連線,除了分享那些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並對台灣地緣政治、人工智慧展望,以及投資最重要的心態,提出深入的見解。
▲天下文化特別邀請到作者摩根.豪瑟越洋連線。
談到本書的創作動機,摩根.豪瑟分享,《致富心態》是關於個人的心理學,《一如既往》則是關於集體的心理學。我一直對人們內心發生的事情感興趣。我是一名金融作家,但我從來沒有嘗試預測股市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也不關心經濟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我一直對嘗試理解人們在財務決策時正在思考什麼感興趣,這一直是我感興趣的主題。
引領我寫《一如既往》的另一個原因是,當你讀到發生在50年前或5000年前的歷史時,你不禁思考,這正是今天發生的事情。他們當時經歷的情緒、感受、偏見,以及他們所做的決定,正是今天發生的事情!當你在歷史上讀了足夠多這樣的事情時,你會意識到很多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並未改變。
伏爾泰曾經有一句偉大的名言,他說歷史永遠不會重演,但人總是會。我認為這真正觸及了這個問題的核心,我認為金融領域太多的人,試圖預測那些未來不可知的事情,比如股市下一步會走向何方?未來十年的下一個重要技術是什麼?他們試圖預測這些事情的表現非常糟糕。
與其將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我更想將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那些隨著時間不變的事物上。這就是這本書的核心所在,多年來我一直在耕耘這個主題,當我找到足夠多的小故事和例子,這本書就誕生了。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前排左四)、發行人王力行(前排左三)、《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前排左二)、野村證券陳景堯(前排左一)、天下文化總編輯吳佩穎(前排右四)、瓦基(前排右三)、前排雷浩斯(右二)、前排蘇書平(右一)等多位財經專家、內容創作者現場交流。
被問到台灣的地緣政治問題時,摩根.豪瑟指出,當我們回顧90年代時,好像一切都很棒,經濟強勁、地緣政治穩定,實際上沒有任何敵人,至少在911事件之前我們是這麼認為。所以,我們今天看待90年代的方式就像是,噢!90年代真是太棒了。有趣的是,如果你回到1990年代,實際上,有很多擔憂的事情,例如在1991年經歷了一次經濟衰退、1994年差一點也發生了經濟衰退,還有1998年的亞洲貨幣危機,以及1999年至2000年的網路泡沫。
事後看起來好像是很好的時光,但這只是因為我們知道故事結局如何,我們知道一切最終都好轉了,但在當時我們是不知道的,所以實際上有很多焦慮。因此,對過去懷舊是很容易的,因為你知道過去最終是好的,至少大多數時間是這樣的,因此人們通常會認為今天的不確定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通常你今天所經歷的不確定性可能與過去的不確定性相似,你只是容易忘記過去的那種不確定性,因為一旦你知道故事結局,所有的拼圖就湊在一起,你可以回顧並說,過去是一個偉大的時期,即使今天你實際上所經歷的與過去很相似。
這並非指台灣今天面臨的不確定性,但我認為,一般而言,這是人們思考和經歷生活中不確定性的一個真實面向。
談到人工智慧,如摩根.豪瑟觀察,如果你回顧科技的歷史,回顧過去100年或150年的創新,無論是汽車、飛機、電腦和網路等等。當這些東西剛被發明時,沒有人看到它們將變成什麼樣子,甚至連發明它們的人都無法想像它們將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潛力還沒有真正深入了解,通常需要10或20年,人們才真正了解它們的用途。另一個有趣的是,去年人們第一次使用ChatGPT,瞬間就會覺得,哦,這太神奇了,我完全理解它如何改變我的生活,我認為這對於新技術來說是非常罕見的。
被問到致富最重要的三個心態時,摩根.豪瑟分享,第一的心態是,要非常內省地了解自己,並嘗試理解自己的個性。成為致富的方法並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對我有效的方法,可能對你沒有效,對你有效的方法,可能對我沒有效。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去尋找正確的答案,而是試著弄清楚你自己的個性,識別自己的缺點、自己的弱點,然後從那裡入手,這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件事就像我之前提到的,要像樂觀主義者一樣投資,像悲觀主義者一樣儲蓄,讓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同時存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只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你會冒太多的風險,最終會自食其果,如果你只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你就永遠不會變得富有,你需要兩者同時存在是非常重要的。第三點我想說的是謙卑,理解你不知道的事情,並遠離它。大多數投資者失敗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而是因為他們對無法知曉的事情充滿自信,我認為這三種心態非常重要。
談到投資人應如何保持理性,摩根.豪瑟分享,有兩種方式可以思考這個問題。一種是關於股市或經濟中的波動,這是進入市場的門票費,是你必須願意支付並獲得長期報酬的成本。在生活中,人們通常明白,如果你想得到一些好東西,就必須支付一定的費用。如果你想要漂亮的房子、好車,你必須為它付款。但是當涉及到投資時,這些邏輯就有些不符合現實。
我認為,人們認為他們想要在投資中獲得良好的回報,但不應該有任何成本。我認為真正的投資成本在於要忍受無休止的波動連鎖,這是你必須願意支付的費用,我認為這對擁有更健康的投資心態非常有幫助。有很多人在心理上不適應大量波動,這沒有問題。承認你沒有辦法忍受投資組合下跌50%,也許你應該更多將投資部位放在債券和現金,而非股票。
如果你確認了這個真相並接受了它,你在投資上會做得更好,如果不了解這一點,你會大量投資於股票,然後在它們下跌50%時因恐慌而全部賣出。
最後,摩根.豪瑟也分享《致富心態》、《一如既往》的寫作歷程,他認為,最大的收穫是呼籲人們(包括我自己在內)保持謙卑。我總是說,我只是為自己寫作,這些書感覺就像是我嘗試理解自己的生活,試圖理解我所處的世界的一種日記。
這兩本書的共同主題是,讓我們在知道和不知道的事情上更謙卑一點。當我更深入探討這個主題時,我發現自己在寫書完成時,比動筆前更謙卑。這在寫完大多數書籍後,你通常會說我現在是這個主題的專家,但你學得愈多,思考得愈多,你就會意識到你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