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高希均教授在人間福報發表文章,推介張作錦聯副「感時篇」選集,也向新聞人之典範:張作錦顧問,致上最高的敬意。
執筆人:高希均
(一)推介張作錦聯副「感時篇」選集
半世紀前從威權的台灣到民主的美國去讀書,年輕的我們太嚮往新大陸的民主、自由、開放,最好能立刻全套照收搬回來。回到台灣看到真實的政治操作及媒體生態,產生了沉痛的新體認:
民主政治不保證政府廉能
言論自由不保證優質民主
多元社會不保證族群和諧
教育普及不保證超越意識型態
當貪汙、民粹、內鬥、投資衰退、人才外流、媒體誤國、政府失能等現象出現在過去三位民選總統任內時,令我焦慮;其根源來自我最擔心的三個心態:「價值混淆」、「保護政策」與「白吃午餐」。價值「混淆」產生了「祇問立場,不問是非」的病態以及黑白對錯的扭曲;「保護」使人才、資金、技術、勞務、產品的流動都遭遇各種限制。「白吃午餐」則低估了自己的責任與義務,高估了政府的能力與財力,三者的出現使任何改革窒息難行。
當我擔心這些以及其他相關問題時,只要看到張作錦先生的評論,就使我安心不少,因為他的文章充滿了說服力;祇擔心應要看他文章的人,是不讀報的。
回想起一九七○年代時,我常利用暑假回台,參與李國鼎先生主持的經濟發展策略研究,偶有機會投稿《聯合報》,認識了當時的張作錦總編輯(後任社長),立刻變成了理念接近的朋友,展開了我們四十多年的莫逆之交。
摘自《人間福報》100人間百年筆陣 借「民主」得江山不難,治「江山」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