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俄烏戰爭煙硝未息,中美角力持續升溫。「終須一戰」快成主流論點,再觸即發的戰事,是否有轉圜餘地?澳洲前總理暨世界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陸克文,總結自身豐富的區域政治、涉外實務經驗,對中美兩強爭鋒情勢提出的權威「解套白皮書」。以下是新書《可避免的戰爭》的導讀

圖/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跨海視訊於2022年遠見高峰會發表演講。蘇義傑攝
文 / 郭昕詠,研發副總監
2020年3月,WHO正式宣佈新冠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21世紀最大規模的災難壟罩各國;兩年後,疫情方興未艾,俄烏之間的常規衝突將遍體鱗傷的世界再一次推上刀刃,加以中美雙方自川普就任後持續惡化的關係,讓身處其間的台灣危如累卵,成為《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認證「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
值此時刻,由前澳洲總理暨世界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陸克文所著的《可避免的戰爭》,不啻為兩強競逐可能引發的擦槍走火,提供了直指問題核心的暮鼓晨鐘。陸克文曾任澳大利亞第26屆總理,並於2010至2012年獲任外交部長,其後重返總理一職。做為西方世界首屈一指的「中國通」,他研習中文及漢學30餘年,曾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習,並在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專門研究習近平的世界觀。
中國領導人長久以來將理解美國視為要務,其付出的努力是其美國對手很少覺得有必要加以回應的。這是因為從1921年創黨以來,中國共產黨相信其生存與成功, 取決於對世界上有能力摧毀自己的國家與力量有多了解,而這股力量中最主要的代表即為美國。相反地,甚至到今日,在美國的政治菁英圈中,除了一些極少數的例外,許多人仍不認為了解中國、以制定其國際政策的內部驅動力是當務之急。為了彌補這一點,陸克文認為當前最重要的首要目標,是了解中國目前的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是如何看待他眼前的世界。他嘗試從當今中國共產黨難以捉摸的標語、概念及語言中,定義出的習近平十大優先事項,同時透過「十大利益同心圓」的概念去理解,從最靠近習近平、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主題開始,向外發散。
此外,在這部作品中,陸克文也對中國的政治動機進行了詳盡而現實的描述,對站在衝突邊緣的世界發出嚴峻的警告,提醒其破壞性可能遠遠超過俄羅斯近期對烏克蘭的入侵;陸克文針對接下來危機四伏的十年、大膽地描繪出美中關係未來的發展方向,並在臺灣問題上勾勒出十種看似合理的情景。
在本書的最後,陸克文提出「管控的戰略競爭」概念,建議中美制定相互尊重的紅線,並通過大量高級別的後門渠道外交,來執行這些紅線,以「護欄」避免衝突一觸即發。
➢【書籍資訊】《可避免的戰爭》
➢【延伸閱讀】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可避免的戰爭》:中國當局接下來十年將是一場對抗美國及其盟友的戰略與意識形態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