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硬幣這玩意問世很久了,大約在西元前六世紀,里底亞(Lydia)國王克里蘇斯(Croesus)可能是第一個鑄造金幣的人......

各位能不能想像,沒有硬幣生活要怎麼過?不會有投幣式販賣機、投幣式洗衣機,甚至沒有硬幣把戲可看。當然,硬幣這玩意問世很久了,大約在西元前六世紀,里底亞(Lydia)國王克里蘇斯(Croesus)可能是第一個鑄造金幣的人。我們知道這件事是因為在西元前540年,愛琴海薩摩斯島的僭主波利克拉特斯,就因為偽造金幣而犯罪。
在世界大部分的地區,硬幣都是流通的現金。但是有少數地方的人卻喜歡其他的東西,例如:甲蟲的腳、或水果蝙蝠的軟毛織成的羽毛飾物。即使在今天,對斐濟群島某些地區的人而言,海豚的牙齒仍是可接受的通用貨幣。當地的原住民一缺錢,就設法把海豚趕到淺灣,再把這可憐的傢伙用泥土蓋住—這樣,他們的財務危機就解除了。牛隻在很多地方也是通行的貨幣。事實上,英語「金錢」(pecuniary)的字源自拉丁文的pecu,意思就是牛,所以硬幣的正面稱為「頭」(heads)、反面稱為「尾」(tails)。
長久以來,偽幣一直是令人頭痛的問題。認真對付這個問題的大人物當中,以牛頓最有名氣。他晚年擔任英國貨幣鑄造局局長,開始面對偽幣的困擾。他設計了很多防偽措施,使偽幣的鑄造非常困難。但最精巧的偽幣詭計,卻是由一位化學家破解的。在十八世紀,布萊克(Joseph Black)是格拉斯哥大學的化學教授,在某次工作過程中,他注意到當碳酸鈣加熱時會釋放出一種氣體,就是二氧化碳。因此,他仔細度量加熱前後碳酸鈣的重量,這個重量的差異就代表從固體跑掉的二氧化碳。
布萊克這個稱重技巧,帶給他很大的方便,而且不只用在實驗室裡。當時學生在課堂上直接付學費給上課的教授,是很普遍的做法。教授站在演講廳的入口,在學生入場的時候直接收錢。有些有生意頭腦的學生為了少付一點學費,會從支付的金幣上刮點金子下來。但布萊克的學生從來沒有得逞過。這位謹慎的教授在收錢時,總是先稱重看看有沒有問題。
我覺得直接付金幣給教授是個很不錯的主意。隨著教育經費的削減,或許我們可以考慮恢復這種制度。不過一些聰明的學生總是會想方設法動手腳的。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