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人生短短幾十年,時間一去不復返,每個生命階段都是唯一的
西方諺語說:「人生的快樂有兩種,第一是取得你所要的,第二是享受你所有的。」
多數人為了取得所要的,不斷去競爭,過程很刺激,最後勝過別人,但是這種快樂有限,因為它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第二種快樂是能夠就僅有的東西加以享受,這種快樂是源源不絕的,這樣的人生就太滿足了。通常我們只知道取得自己要的,卻不知道珍惜,永遠在追逐新的目標,人生因而變得非常勞累,也非常不堪。
老子的「儉」就是在提醒我們,讓自己減少私心,減少欲望,這樣才能很容易滿足、快樂。人生短短幾十年,時間一去不復返,每個生命階段都是唯一的,以前我也有「現在受苦,將來才會快樂」的幻覺,年輕的時候出國念書,飛機起飛時,內心想的是「風蕭蕭兮易水寒,不拿博士兮誓不回」。四年來,每天十幾個小時苦讀,可是最後我才發覺,慢慢念也可以念成。回國教書,最後升為正教授,人家還是稱我「傅教授」,這都是太執著了。當了教授以後,就不再有欲望了嗎?人如果永遠在追求,什麼時候才能停下來呢?恐怕就是進墳墓的時候吧!學習道家的意義,就是要讓自己隨時可以停下來,珍惜現在所有的一切。人有理想和抱負,也有各種欲望,這是正常的,但是因此忘記自己所擁有的,無法讓自己當下過得快樂,那就有問題了。
人要活得開心,但並不表示要放棄目標與抱負。年輕的時候學儒家,有勇氣自我實現,跟社會的發展結合在一起,年輕人不上進,社會怎麼進步呢?但是到了中年,閱歷比較豐富了,就要學道家,才能化解不必要的壓力。如果現在感到不快樂,就假設在某種情況下才會快樂,那麼要如何讓那種情況實現呢?問題是它永遠可能是更高的山,到了這座山,還有更高的山,結果人生永遠在爬山,而不知道欣賞風景。阿爾卑斯山山谷的汽車道,路旁插了一個標語:「慢慢走,欣賞啊!」去遊長城,拚命走到最高的地方,然後就立刻回去,只會看到很多人。只要具有欣賞的眼光,所到之處都能找到欣賞的點,要懂得調節目的跟過程,如果接觸道家思想,變成只活在當下而不去奮鬥,反而會是誤讀老子了。
老子絕不是消極,「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老子•第十五章》)誰能夠在渾濁中安靜下來,使它漸漸澄清?誰能在安定中活動起來,使它出現生機?人生是要能夠慢慢地靜下來,也能夠慢慢地恢復活力。道家的思想的特別之處,一般人反而比較容易忽略的。
摘自《傅佩榮‧經典講座──老子》
Photo:Wonderlane,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