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人生短短幾十年,時間一去不復返,每個生命階段都是唯一的
西方諺語說:「人生的快樂有兩種,第一是取得你所要的,第二是享受你所有的。」
多數人為了取得所要的,不斷去競爭,過程很刺激,最後勝過別人,但是這種快樂有限,因為它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第二種快樂是能夠就僅有的東西加以享受,這種快樂是源源不絕的,這樣的人生就太滿足了。通常我們只知道取得自己要的,卻不知道珍惜,永遠在追逐新的目標,人生因而變得非常勞累,也非常不堪。
老子的「儉」就是在提醒我們,讓自己減少私心,減少欲望,這樣才能很容易滿足、快樂。人生短短幾十年,時間一去不復返,每個生命階段都是唯一的,以前我也有「現在受苦,將來才會快樂」的幻覺,年輕的時候出國念書,飛機起飛時,內心想的是「風蕭蕭兮易水寒,不拿博士兮誓不回」。四年來,每天十幾個小時苦讀,可是最後我才發覺,慢慢念也可以念成。回國教書,最後升為正教授,人家還是稱我「傅教授」,這都是太執著了。當了教授以後,就不再有欲望了嗎?人如果永遠在追求,什麼時候才能停下來呢?恐怕就是進墳墓的時候吧!學習道家的意義,就是要讓自己隨時可以停下來,珍惜現在所有的一切。人有理想和抱負,也有各種欲望,這是正常的,但是因此忘記自己所擁有的,無法讓自己當下過得快樂,那就有問題了。
人要活得開心,但並不表示要放棄目標與抱負。年輕的時候學儒家,有勇氣自我實現,跟社會的發展結合在一起,年輕人不上進,社會怎麼進步呢?但是到了中年,閱歷比較豐富了,就要學道家,才能化解不必要的壓力。如果現在感到不快樂,就假設在某種情況下才會快樂,那麼要如何讓那種情況實現呢?問題是它永遠可能是更高的山,到了這座山,還有更高的山,結果人生永遠在爬山,而不知道欣賞風景。阿爾卑斯山山谷的汽車道,路旁插了一個標語:「慢慢走,欣賞啊!」去遊長城,拚命走到最高的地方,然後就立刻回去,只會看到很多人。只要具有欣賞的眼光,所到之處都能找到欣賞的點,要懂得調節目的跟過程,如果接觸道家思想,變成只活在當下而不去奮鬥,反而會是誤讀老子了。
老子絕不是消極,「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老子•第十五章》)誰能夠在渾濁中安靜下來,使它漸漸澄清?誰能在安定中活動起來,使它出現生機?人生是要能夠慢慢地靜下來,也能夠慢慢地恢復活力。道家的思想的特別之處,一般人反而比較容易忽略的。
摘自《傅佩榮‧經典講座──老子》
Photo:Wonderlane,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