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使命感是Google文化的第一個基石。我們的使命是「匯整全球資訊,供大眾使用,使人人受惠。」
使命感是Google文化的第一個基石。我們的使命是「匯整全球資訊,供大眾使用,使人人受惠。」
Google的使命宣言與眾不同,除了簡單明瞭之外,更一概不談其他公司強調的重點。
不提獲利與市場;不講客戶、股東、使用者;不說為什麼這是我們的使命宣言,為什麼要追求這些目標。對Google來說,彙整資訊,讓資訊更普及而實用,原本就是一件好事,無須多加解釋。
如此的使命宣言不強調商業目標,看重的是道德層面,因此讓工作更添意義。
綜觀歷史,無論是追求獨立或捍衛平權,最沛然莫之能禦的運動均以道德為出發點。
我在此不希望說得太誇張,但探究每個重大革命的起源,通常是崇高理想,很少是因為想要賺大錢或搶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永遠無法達成企業使命,因為世上永遠有更多資訊需要匯整,有更多讓人人受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