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雪球:巴菲特傳(榮退紀念版)
如果這樣,會怎樣?(10週年增訂版)
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關閉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曾任教於倫敦政經學院。2024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2005年獲頒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這個獎專為四十歲以下對經濟學思想與知識有重大貢獻的經濟學家而設,是僅次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榮耀。艾塞默魯是全球經濟學文獻引用次數最多的前十名經濟學者,他的論文產量驚人,是經濟學界最猛悍的新秀。
權力與進步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艾塞默魯、強森重磅力作《權力與進步》,探討科技變革的價值與方向,並針對台灣在美中關係間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未來的發展動向,提出真摯建言。
許多人希望能用科技來解決這些問題,覺得當歐洲、美國或中國開發新科技之後,就能移轉到開發中國家使用,推動當地經濟成長。國際貿易與全球化也是推動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為開發中國家運用先進科技生產的產品,之後就能銷往國際。然而,開發中國家究竟是否真能從技術的發展中獲益?又是如何獲益?情況通常不如想像的那麼簡單...
人類對網路與社群媒體充滿歡欣與期待,認為這些工具具有推動民主化的巨大潛力。如今,已經有人開始抱持完全相反的結論,認為數位工具從本質而言就是反民主。例如歷史學者哈拉瑞就說:「科技有利於暴政。」然而,數位科技既不支持民主,也不反對民主。AI技術的發展也不必然要配合政府監控媒體、審查資訊、壓迫公民的需求,這一切取決於對科技發展方向所做的選擇。
2024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出爐!天下文化出版《權力與進步》作者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賽門.強森(Simon Johnson)榮獲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在《權力與進步》一書中,展示了社會制度、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辯證,啟迪人們思考科技來自何處以及由誰塑造?進一步討論科技時代我們該如何建造更加人本和人道的願景。
登入【免費報名】兆豐證券 X 天下文化 生活理財講座 (台北)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