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臺北城.城內篇
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關閉
南部長大、北漂生活,念過文學和心理諮商,被稱為擅長「用關係說故事」的諮商心理師,現為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在大學任教逾13個年頭,從事心理諮商逾15年,卻用寫作走出非典型的專業與學術之路。代表作品包括《情緒陰影》、《與父母和解》等書;2018年以《情緒寄生》獲頒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
大學畢業前曾在田徑場上受過短暫的嚴格訓練,因此認為職業運動員是世上最了不起的工作之一。在《心智鍛鍊》一書中,她以運動場上的故事來呼應心理學理論,並以職業運動員自我鍛鍊的方式來探討可應用於真實人生的實踐法則。
FB粉絲團|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心智鍛鍊
相信每個人可以承受的最大痛苦,總比我們此刻感知的,還要多得多。願意真實地相信「創傷」的存在可能是為了開拓我們的人生,這份相信就具有打開你生命「極限」的重要意義。
「我想為自己做點什麼」的意願開始,請你緊緊地盯住自己心裡的這份念頭,讓它逐漸變得具體,直到化成「我可以成為什麼」的信念。
我們要懂得辨別自己的感受狀態是在哪個層次;並且能夠學習,和周圍親近的人去核對、澄清,以及辨識彼此的感受層次。這同時也說明了培養心智穩定度時,兩個重要的方法:一是「覺察」,二是「溝通」。
如果你不要只想著「孤獨」對人們造成的負面影響,就會發現「孤獨」反而提供了很多空間來造就「專家」,所以這世界上有很多一流的專家和運動員,其實都是「傑出的孤獨者」。
我們的人生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渴望」與「目標」,但為何其中許多目標終究只停留在「想要」而無法「達到」?
人們面對生(職)涯時,常常有一種在愛情中也會出現的迷思:年輕的時候,我們可能幻想著一見鍾情,想像在一眼之間就能找到命中注定的對象;或是想像在某個雷電的瞬間,那個值得我們投注一輩子的天職,就這樣撞進自己的生命裡。
登入【免費報名】兆豐證券 X 天下文化 生活理財講座 (台北)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