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蒙格智慧
蒙格智慧(限量硬殼精裝版)
蒙格之道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愛瑞克分享,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世界上的人生百態,有如電影般一幕幕上演。年輕時的我,曾自以為是主角,世界是舞台,而上帝是導演兼編劇。進入人生下半場,才漸漸發覺,每個人就是導演兼編劇,因為到最後,終究不會有別人來為我們的人生負責,謝幕之後萬籟俱寂,只有自己面對自己...
關閉
美國神經科學家、科學作家。現為科學與法律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and Law)主任、史丹佛大學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系兼任副教授。
他在八歲時從屋頂上跌落,當時覺得發生的一切都以慢動作進行,對此印象深刻與不解,埋下日後對神經科學研究的興趣。後來大學雙主修文學與太空物理,不過大二時休學去製片公司打工並協助辦趴,人生繞了一圈,才終於發現自己最想當的是神經科學家,於是重回大學攻讀神經科學,從此找到此生志業。
專長為大腦可塑性、時間知覺、聯覺,以及科學與社會政策間的交互影響。擁有數項專利,著有超過九十篇科學論文,以及暢銷書《死後四十種生活》、《躲在我腦中的陌生人》。同時也是電視節目「探索人腦」(The Brain with David Eagleman)的編劇兼主持人。
個人網站www.eagleman.com
大腦解密手冊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帶著一套標準的基本感覺能力聽覺、觸覺、視覺、嗅覺及味覺還有涉及平衡、振動、溫度的其他感覺。我們擁有的感測器像是耳朵、皮膚、眼睛、鼻子、嘴巴等等都是腦接收環境訊號的入口。
我們通常不知道自己做選擇的根據,大腦不停從環境中提取資訊,然後用於引導我們的行為,但是我們通常不會察知到周遭的這些影響。
當我們回顧人生記憶,應該帶著一種體認:不是所有細節都正確無誤。
980年代,哲學家瑟爾(John Searle)提出的臆想實驗,正中了上述問題的核心,他把這項實驗稱為中文房間論證。
如果我可以先經歷每一種選項,然後把時間倒回來,最後根據最佳結果來選擇我的人生路徑。但是,唉呀,我不能進行時光旅行!還是說,我可以?
掌握優質好書、活動資訊,立即訂閱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