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我們通常不知道自己做選擇的根據,大腦不停從環境中提取資訊,然後用於引導我們的行為,但是我們通常不會察知到周遭的這些影響。
編按:在《大腦解密手冊》中,最受歡迎的神經科學家伊葛門用眾多實例帶領大家了解,關在暗暗腦殼中,一般人摸不到也看不到,不發聲響的大腦,到底如何影響我們。
我們通常不知道自己做選擇的根據,大腦不停從環境中提取資訊,然後用於引導我們的行為,但是我們通常不會察知到周遭的這些影響。
我們可以拿「促發」效應為例來說明,這種效應會使得一件事物影響我們對另一件事物的知覺。例如,如果你拿著一杯溫熱的飲料,你會把自己跟家人的關係描述得比較正面;當你拿著一杯冰涼的飲料,你對這段關係的看法會變得稍微差一些。
為什麼會這樣?由於腦子評斷個人內在冷暖的機制,與評斷物理冷熱的機制有所重疊,因而使得一件事影響另一件事。結果是,你對某些重要事情(好比說你與母親的關係)的意見,可以因為你拿的是一杯熱茶或冰茶而受到左右。
同樣的,當你身處惡臭環境,你會做出較嚴厲的道德評判,例如,你比較可能認為別人的不尋常舉動是不道德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你坐在一張硬梆梆的椅子上,那麼在商業交易的協商過程中,你會採取較強硬的立場;若是坐在一張軟綿綿的椅子上,你會更願意讓步。
所以你現在知道,談判時請對方坐好椅子,不只是禮貌,也會對自己更有利。
【書籍資訊】
摘自《大腦解密手冊》
數位編輯整理:廖佩汝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