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養

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
優惠價
85
$298
優惠價
75
$263

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

芬蘭、台灣、澳洲,陳之華與女兒的學習之旅

書籍介紹

關於教養
父母的任何「選擇」,都不會是完美的。畢竟,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家孩子的成長過程,很難複製到所有孩子身上。每個「選擇」都包含著妥協。父母不必強迫自己幫孩子找到「最好」的路;只要盡了心力,孩子未來的人生與成長,就交給孩子自己吧。

關於陪伴
「陪伴」使親子都受益,這並沒有東、西文化的差異,尤其在現代社會,這是孩子成長裡非常珍貴的記憶,更是親子關係的最佳「幸福存款」;是金錢或物質無法取代的,也是對於下一代的一生投資。

關於成長
我不在家的日子,孩子有了更多機會練習、體驗如何當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除了鼓勵他們專心於課業外,確實有許多機會讓孩子們自己打理生活大小事。學習如何照顧自己,也是一門很棒的成長課呢!

關於生活
我們盡心盡力,是因為我們人生行事的態度就是如此;我們樂於生活,是因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如何處理生活中的角色,如何把生活過好,如何對自己與周遭環境負責,都將決定孩子日後是不是想要向我們學習。這是一種極好的生活教育。

關於教育
只要孩子抱持著積極進取、願意接受新事物、新環境的學習態度,任何人都應該給予肯定。我對孩子的適應力,一向充滿信心,也從不吝於讚賞與喝采,畢竟體制的壓力與挑戰,只是一時的,但孩子成長與人生路程能否走得穩當,才需要長遠努力。

旅居芬蘭,回到台灣,再到澳洲,陳之華一家四口,隨著先生工作調動,足跡跨越了大半個地球。透過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和體驗,擁有更寬廣的心胸與視野,在生活裡處處發現驚喜,帶著熱情和勇氣持續探索世界。

兩個女兒對於不同國家的教育體制和教育內涵,著實花了好一番工夫適應與融入,但也在這樣的過程中,鍛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陌生環境生存的韌性,從而散發一種從容的自信和愉悅。

一路陪伴孩子成長的日子裡,之華和女兒們一起經驗各式各樣的歷程;學習分擔責任,成為彼此的依靠;去理解對方的喜好、感受對方的情緒……親子雙方在不經意間,深深影響了對方,溫暖幸福的滋味在親子互動中自然流露,動人心扉。而難得曝光的先生,這回也透過之華的筆,呈現了爸爸的角色。

之華在本書中分享了她的跨國教養心得,以及與孩子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的收穫,值得所有父母與關心教育的人一讀。

推薦序 讓世界走進來  蔣秀娟
推薦序 陪孩子收藏記憶 游乾桂

自序 與你再度相遇

前言 看見不同的視野

第一章 每次轉換,都是一種學習
1孩子適應得好嗎?
2希望媽媽是對的
3機緣
4轉換
5連結
6身教
7一起找房子
8對家的眷戀
9選課不受限

第二章 為親子創造穩固的連結
1父母不同調,怎麼辦?
2親子時間至上
3先生的角色
4現代爸爸不缺席
5最好的選擇
6美好時光
7媽媽的人生難題
8你無聊嗎?
9小曼陀珠給大家好心情

第三章 在世界的角落回看自己
1與世界接軌
2真正的勝利
3五千八百元的開鎖費
4百工皆不凡
5當水電工,好嗎?
6文明
7語言暴力
8跨海求學
9生命的延續與傳承
10學校沒有教嗎?

第四章 愛孩子,如其所是
1孩子的地盤
2你很特別
3多元智慧
4國三生的苦惱
5什麼才是完美?
6監察院長與台灣之光
7請放孩子一馬!
8人生道路,無限寬廣
9扭曲
10孩子所承受的壓力
11看待孩子的眼光
12孩子的想像力

第五章 從容走過的成長軌跡
1與「大便老師」相遇
2自主的空間
3媽媽不在家的日子
4博物館裡的驚喜
5媽咪學會換氣
6家有粉絲
7勇氣
8女兒十六歲
9生日照片
10小女兒的十歲生日
11心中的那個約定

後記 吾家有女初長成

看見不同的視野

一直以來,當我面對人們對於教養與教育的疑惑時,我總是回答:「當我們面對的環境相對保守,而且一時三刻間難以改變時,我們可以選擇給予孩子更多元的歷練;當環境是相對封閉時,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更寬廣的視野和空間;當環境已然過度競爭時,我們要讓孩子看到更寬和、包容的心境 ……」

我們永遠可以帶著孩子看見不同的世界,可以給予孩子多一點不同的養分與視野,可以多啟發更有人文同理的價值觀。這不只是在自己家庭的教養小世界裡,更應同時放眼在普遍的教育大環境中。

當一個環境只重視給孩子吃肉時,我們就有責任讓孩子知道青菜、水果的可貴,甚至進一步深入認識肉類其實也很多元。並不是環境只想要讓孩子知道紅肉最好,我們就跟著一起對孩子說:「其他的都不重要,你只要吃紅肉就好。」

當孩子愈發清楚知道事物的豐富多元,並不表示他們就將和整體「環境」格格不入,而是會有更敏銳的觀察力與同理心,去看待「環境」可能忽略、漠視的人與事。

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去看不同的世界、培養他們寬廣的視野,不是要孩子刻意去追求特立獨行,或故意張顯出與眾不同,而是因為我們確實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導引孩子養成重視生命、尊重差異的人生態度。這是父母所能為子女建立起來的最佳生命「典範」。

「典範」,不是毫無情感的教條、大道理或非人性的空洞口號,而是一種透過父母身體力行的生活實踐,一種對於周遭人、事、物都能誠心敬重的基本態度。

「典範」,也絕不是完美無缺、無懈可擊,而是在日常生活裡讓孩子瞭解到我們所堅持的原則,以及我們樂於學習成長的寬廣態度。

當孩子看到我們努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大人時,也會從中體認到生命的價值,學習到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以及追求美好生活與提升整體環境的勇氣。

我長期接觸台灣家長,理解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在這封閉的社會,將逐漸失去全球競爭力。近年來,雖有不少學校辦理各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藉此拓展學生的視野。但我們很清楚,孩子要有世界觀,關鍵在大人們的教育理念。

《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是陳之華多年親身陪伴孩子在芬蘭、澳洲、台灣學習成長的難得經驗,讓我們看到不同國家的教育理念及方式。當大人視野打開了,就不再受升學主義之箝制,才能讓回歸教育本質,支持並成就每一個孩子。

——蕭慧英 愛你一輩子守護團執行長/全國家長聯盟創會理事長


回台灣的三年間,之華受邀到各縣市演講,許多家長、老師和學生在演講會場,都提出令他們困惑的教育問題、親子問題,之華也在專欄中將這些問題一一釐清,以更宏觀的思維來和讀者分享。二○一二年初,之華一家人又搬遷到澳洲,專欄文章當然也以他們旅居澳洲的家庭生活和校園生活為主軸。這趟搬遷,之華又為台灣讀者開啟了另一扇世界之窗。

感謝之華分享了那麼多美好的親子生活經驗,以及「以人為本」的教育觀,讓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及修正自己的行止,獲益良多;相信看過這個專欄和這本書的讀者,也一定深有同感。

——蔣秀娟 《國語日報》副刊組副組長


之華老師的內裡,藏了教育裡最值得品嚐的滋味。

在新書中的前兩章談陪伴、說親子連結,某一部分是播下記憶的種子,有一天,孩子大了,很多事會被時間掩埋,但記憶則會從土壤之中萌芽、探出頭來。那是親子一同經歷的事,就像迎接元旦的曙光,乍見時興奮不已,日後更是回味無窮。

——游乾桂 親子書作家

陳之華 作者

目前旅居澳洲坎培拉,曾居住於北歐芬蘭六年,亦曾旅居於英國曼徹斯特、美國夏威夷、西非洲奈及利亞等國多年,行旅足跡遍歷四十餘國。現為自由作家、專欄作者;近年來專職於書寫與演講分享。

著有《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芬蘭、台灣、澳洲,陳之華與女兒的學習之旅》、《美力芬蘭,從教育建立美感大國》、《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給台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成就每一個孩子:從芬蘭到台北,陳之華的教育觀察筆記》(天下雜誌)、《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木馬文化)等書,其中多本榮獲台灣各大書局之強力推薦好書與人文科學、親子教育類年度暢銷好書、選書與多處地方縣市政府之優質推薦好書。

Email:yolandachen24@gmail.com
臉書:陳之華YolandaChen


2013/01/29

BGF032

天下文化

平裝

17×23cm

彩色

9789863201229

279

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