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用生活中的植物240問,開啟對植物的好奇與求知慾
精心設計的植物問答,是很好的面對植物、認識自然的開始;解決讀者長久以來對平常植物的疑惑(或冷漠),是本書的企圖。
全書240篇,450張攝影,80張植物畫,陪你在茶餘飯後重新瞭解這些再熟悉不過的植物。輕鬆有趣的閱讀,也能滿足你的好奇與求知慾。
這是一本與生活最有關係的植物知識問答,內容涵蓋植物型態、植物私生活的解析,對蔬果、盆栽、植物界之最,也有生動有趣的說明,是大小讀者都能輕鬆閱讀的植物常識集。
作者序
第一章 植物型態趣味Q&A
第二章 植物私生活趣味Q&A
第三章 蔬果趣味Q&A
第四章 生活中的植物Q&A
第五章 照顧植物Q&A
第六章 植物之最Q&A
植物名索引
從事植物通俗科學教育二十餘年,在各種演講、帶活動、寫文章乃至民眾的電話諮詢中,累積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筆者一一將它們收集起來,並加以查證解答,於是有了本書的基本資料。
植物和人類的關係遠比動物與人類的關係來得密切,咱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不能一日脫離植物,因此,發現或探討各種花草、蔬果、樹木、蕈菇……等的奧秘,不但可以增加生活情趣,還可以獲得營養、健康乃至漂亮盆栽等實質的好處,值得大家多費點心。
與植物相關的問題來自觀察、實驗和思考,所以從學齡前開始,孩子們就會發現有關豆子發芽、蔬果栽培、樹皮剝落、植物生病、花開花謝……的問題,師長及父母最好一起觀察,協助實驗,並替孩子們找尋答案。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大人和小孩都能獲得「解密」的快樂,並因而去發現更多的問題,尋得更多的樂趣,獲得更多的益處。
植物雖然不會跑不會跳,不會說話不會鬧,但是它們種類浩繁,而且無分種類、不論長相,無一不充滿了生機和奧秘,即使你只專注於某一草木的觀察,也必定能在長期的用功之後,得到許多可貴的報償。要是人人如此,那麼不僅天地萬物皆能相知相惜,自然之趣也將廣播於世間,社會將因此少幾許暴戾,多幾分祥和,我深深相信。
雖竟日與植物為伍,但我也喜歡動物和其他的生物,因為牠們同樣形形色色,蘊藏了豐富的生存之祕。生物界和人類活動關係密不可分,但只有人類意識到:謙沖地融入整個大自然,地球壽命才能更久遠,各種生物——包括人類自己——也才能活得更安穩。
植物是大地的生產者,也是各種生命直接或間接的孕育者,讓各種植物都能無憂無慮地生存繁衍,其實就等於讓世界有了平和與安定。因此,觀察各種植物的生長,研究各類植物的生態,發現其間存在的問題,並妥善地加以解決,不啻是最佳的自然保育,也是天地萬物的一大福音。
本書出版的最大目的,一方面是方便教師及家長解答孩子們日常的植物問題,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讓所有喜歡植物、重視自然的同好都能將平素對植物、對生物的觀察、研究所得,以出版、上網或其他方式公告出來,使更多的人受益,也讓這個病態的社會能因此而健康一點,可愛一點。
謝謝郭鳳琴、鄭麗玲兩位老師的協助整理稿件,謝謝家兄鄭元鑫先生的幫忙攝影,謝謝林麗琪女士的插畫,也謝謝大樹文化編輯群的用心與鞭策,我會繼續努力,期待續集的付梓。
(本序文作者,鄭元春為國立台灣博物館副研究員)
摘自《植物Q&A》作者序
郭城孟(台大植物系教授)
這本以植物為主體的問答書,書中提出了大大小小有關植物的許多問題,也給了許多答案,討論的主題從形態、物候、生理、生態、生存機制,以至於瓜果菜蔬、園藝作物等,可說是應有盡有。和過去不同,難得的是書中有大量的彩色圖片,而且都是臺灣製作的。 長久以來坊間一直有Q&A這類的科普書問世,從數十年前的《為什麼》、《科學常識 201》、《十萬個為什麼》…等,到近年來甚至有光碟版、網路版的出現,從這些書的推陳出新,清楚地顯示大家對於這個世界,其實有著許許多多的不解,而這些不斷冒出來的問號,是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
雖然學校教育比以前普及,資訊的取得也愈來愈容易,但是人們的迷惑卻不減反增,不僅小朋友有更稀奇古怪的問題,大人們也是一樣滿心疑惑。然而十餘年來這類問答書似乎始終與周遭生活扯不上太大關係,雖然它補充了一些課本所沒有的,但有太多內容是平常不太會接觸到的,這多少是因為此類書籍都是仿自國外,不論是翻譯或是改編,所以常會有一些國內不一定看到的,也有一些國內常見的現象卻未必找得到,因此書中內容並不是都很適用。 鄭元春先生的這本《植物Q&A》,與既有的問答書有一很大的不同點,就是採用了大量臺灣的材料,不僅是以臺灣的種類、圖片當作問題中的例子,也有不少是屬於臺灣或亞洲才會產生的問題,像是相思樹、金狗毛蕨、颱風草等,這些都是較難能可貴的,也增加了這本書的親切感。這或許和作者的工作背景有關,站在科普教育的第一線工作,必然會遭遇形形色色的問題,有的是課本裡的,不過更多是課本所沒有的。作者整理了多年來不斷被問到的一些問題,分門別類加以解答,終於完成了一本適用於臺灣的植物問答書。
鄭元春先生過去常撰寫一些普及性的植物相關圖鑑,都是以種類介紹為主,且食用植物之篇幅頗大,此自是大環境使然。早期的書不論是動植物的圖鑑,都是物種介紹,對於物種與生態之關係則較少述及,而介紹種類之書籍中最大眾化的、與一般人生活較易產生互動的,自然是藥用、食用、救荒等有關利用之書籍。而《植物Q&A》這本書風格就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著墨在對植物的觀察以及連帶所產生的問題等事項下。 欣見本書的出版,讓臺灣的學生及自然愛好者,有一本屬於自己生活圈的問答書,本書不但是一本比較貼近生活的問答書,同時也是一本實用性頗高的參考書。
1951年生。台灣大學植物研究所畢業,國立台灣博物館副研究員、植物學組組長,社區大學兼任教師,曾與國科會科資中心合建「植物資料庫」,為「Newton Kid」網站建立植物資料庫。 著作《台灣的常見野花》《台灣的海濱植物》曾獲新聞局金鼎獎最佳圖書,另有重要著作:《常見藥草圖說》《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鑑》等。
每天持之以恆的山林散步,以繪畫仔細描繪自然,將巧遇的花草、昆蟲以及生活裡的蔬菜水果一一入畫。近年更將觸角延伸至台灣各地的海邊、高山、野地,完成了無可取代的野花散步。曾為郵政總局繪製香花郵票、玫瑰花明信片,並曾獲小太陽最佳插畫獎。著有『林麗琪的秘密花園』、『我的自然調色盤』、『媽媽的廚房菜』以及最新出版的『野花散步』(以上均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花送幸福』(上旗文化出版),插畫作品有『植物Q&A』、『菜市場蔬菜圖鑑』(以上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賞葉』(商周文化)、『我的春夏秋冬』(和英文化)。
2008/08/20
BBT5001
大樹文化
軟皮精裝
14.8x20.5cm
彩色
9789862161883
254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