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自然

台灣昆蟲教室
優惠價
85
$510

台灣昆蟲教室

$600

書籍介紹

台灣素有「昆蟲王國」的美譽,已知的昆蟲種類超過2萬種以上,要逐一認識這些昆蟲是不可能的,昆蟲大師朱耀沂和昆蟲科班出身的攝影高手林韋宏,特別透過專業的攝影和繪圖,以及有趣的生態行為,規劃出老少咸宜的80餘堂昆蟲課程,帶領大小讀者近距離觀察一些台灣常見或具有代表性的昆蟲。

本書全彩精印,收錄五百多幅昆蟲圖片,其中包括朱耀沂教授親自繪製的200多幅昆蟲鉛筆素描,彌足珍貴。書中並介紹16位對台灣昆蟲學界有貢獻的業餘蟲人。

推薦序
作者序

昆蟲教室第一堂 無變態類昆蟲
彈尾目
彈尾蟲
纓尾目
衣魚
石蛃目
石蛃

昆蟲教室第二堂 半變態類昆蟲
蜉蝣目
蜉蝣
蜻蛉目
豆娘
蜻蜓

昆蟲教室第三堂 不完全變態類昆蟲
蜚蠊目
蜚蠊
直翅目
蝗蟲
蟋蟀
螽蟴
等翅目
白蟻
螳螂目
螳螂
竹節蟲目
竹節蟲
革翅目
蠼螋
紡足目
紡足蟻
嚙蟲目
嚙蟲
食毛目和蝨目
羽蝨和蝨子
半翅目
椿象
食蟲椿象
水黽

吹沫蟲
角蟬
飛蝨
葉蟬
木蝨
粉蝨
蚜蟲
介殼蟲

昆蟲教室第四堂 完全變態類昆蟲
脈翅目
草蛉
長翅目
舉尾蟲
鱗翅目
鳳蝶
粉蝶
輪紋蝶
挵蝶
蛺蝶
斑蝶
小灰蝶
小翅蛾
鹿子蛾
夜盜蟲
大水青蛾
皇蛾
天蛾
家蠶
毒蛾
鞘翅目
虎甲蟲
步行蟲
芫菁
隱翅蟲
螢火蟲
埋葬蟲
番死蟲
龍蝨
麵包蟲
吉丁蟲
叩頭蟲
瓢蟲
金花蟲
天牛
糞金龜
獨角仙
長臂金龜
鍬形蟲
擬鍬形蟲
象鼻蟲
球背象鼻蟲
捲葉象鼻蟲
膜翅目
葉蜂
寄生蜂
狩獵蜂
刺人蜂
授粉蜂
螞蟻
雙翅目
黃果蠅
果實蠅
家蠅
黑蠅
寄生蠅
捕食虻
吸血蠅

大蚊
蚤目
跳蚤

後記一
後記二

中名與學名對照表

作者序

朱耀沂

1997年屆齡退休後不久,門生陳建志教授引薦游主編紫玲小姐來找我,為一本日文翻譯書的審訂做善後工作。工作完成後,游主編邀我寫一本附圖的昆蟲書,從此開始了我退休後的筆耕生活。轉瞬間過了十餘年,此間受到她的甜言唆使及讀者反應的鼓勵,出版了十餘本書及數十篇的短文,畫了數百張素描圖;除了昆蟲,還畫了其他的動物、植物,甚至卡通畫等,當然還是以台灣產的昆蟲居多。這本『台灣昆蟲教室』延續著我寫作之初的熱情和畢生對昆蟲的執迷,為了讓讀者更能瞭解昆蟲王國台灣分佈的昆蟲,我挑選了一些種類,以扼要的文字及素樸的鉛筆圖繪略加介紹。

我畫的是铅筆圖,不夠生動多彩是必然的,用生態照片彌補此缺憾是絕佳的點子。但我連出國旅遊也不帶相機,遑論從事昆蟲攝影。幸好蟲友林韋宏先生不但擅長昆蟲攝影,還樂意提供多年來拍攝的昆蟲照片,讓本來了無生意的黑白圖片和文字增色不少。

不善攝影的我沒資格評論昆蟲照片的優劣,但我深知用鉛筆畫昆蟲有它的優點。因為鉛筆畫要畫得逼真,必得先對昆蟲有一番詳細的觀察,例如觀察頭寬與複眼直徑、前胸長與體長的比例,六隻腳每隻的長度,翅上的翅脈分佈情形,條紋、斑點的位置、形狀,何處有多少支刺、長毛、叢毛等都不可忽略,如此可能比攝影要花上更多的時間。但在這些觀察測定的工夫中,可以深入瞭解該種昆蟲的身體構造,從此得知牠生活中的一些行為。例如畫蝗蟲時必定注意到牠粗壯的後腳,從而瞭解到牠善跳的原因就在此。相反地,蟋蟀、螽蟴之類,後腳不像蝗蟲般粗壯,跳躍能力自然比不上蝗蟲,但觸角呈絲狀,從此可知牠們以長絲狀的觸角摸索四周的環境而行動。蜻蜓、螳螂等具有大眼晴,無疑表示牠們是狩獵高手。這些昆蟲生活上的特色,經過畫圖這道手續,就不容易忘記。再者,對自己畫過的昆蟲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這也是踏入昆蟲世界的另一途徑。


後記

朱耀沂

從提筆寫稿至定稿,把完成的原稿、插圖、照片送給大樹文化的張總編輯蕙芬後,我終於鬆了一口氣。本書的表現形式與我以往的寫作風格不同,之前我寫的書大都以文字為主,插圖是點綴,但這次以鉛筆圖、照片為主,文章為輔,對我來說挑戰性頗大,加上文章、插圖、照片的配合工作等幾乎超過我個人能力所及,因而在定稿的最後關頭,林韋宏先生和主編游紫玲小姐不知開了幾天的特快夜車才搞定。

在台灣雖有不少昆蟲圖鑑,但大都以照片為主,偏重於外形的表述,有關生活、習性方面的說明多未著墨,在我們三人合作下終於做出一本與眾不同的書,在完成此項工作時,讓我有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相信林、游二人也有同感。

目前台灣已有紀錄的昆蟲種類近三萬種,受限於我人的能力、興趣等各種原因,本書所介紹的昆蟲種類不過九牛一毛,從此要瞭解台灣產昆蟲的全貎,有如看到一個花紋而大談花豹,但總比一個花紋都沒看到好。反過來說,我們還是該替後學留下大片可挖掘的空間。

在此要特別感謝總編輯張蕙芬小姐,再度接受我這不按牌理的稿件出版。正因為她這樣的氣度和雄心,從此台灣昆蟲的普及教育又邁出新步。另外,要感激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的陳建志副教授,他為現今多種蝶類野外調查的領導人物之一,除教學外,他長時間忙碌奔波於採集調查工作,但他仍願意放下手邊工作,為我寫篇推薦序,我十分感激。本書的美術設計黃一峰,細心又認真的完成書稿的編排,讓本書生色不少。照片提供者林韋宏先生是我退休後認識的蟲友,他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在我隔壁的辦公室工作,我與他之間有頻繁的互動,他工作認真負責,這是我這次找他合作出書的最大原因。最後,仍然要感謝這十多年來一直協助我處理文稿的游紫玲小姐,沒有她的大力襄助,此書不知何時才能出版?但願這次最後關鍵的大加班,沒為她增添華髮才好。


後記二

林韋宏

「圖像」是一種藝術,它被廣泛應用在現今社會中的各個層面裡,它不僅可以呈現出物體或事件的影像,同時還可以傳達意象。不論是繪圖或是攝影,我們都可以從每一張圖像中,看到其背後的故事,但這些故事可以說的滔滔江水、長篇大論,也可以蜻蜓點水、令人驚艷,就看說故事人的功力了。目前在台灣昆蟲界中,朱耀沂老師的學識與閱歷是無人能及的,任何的昆蟲圖像到了他手裡,他總是能告訴我們一些與圖中昆蟲相關的有趣故事,如此高超的功力讓許多人印象深刻。常看朱老師文章的人就會知道,老師喜歡畫畫,所以他的文章裡常有一些插畫,不管是人物、事件、物品等,他都畫過,更不用提無數的昆蟲插畫了。本書共收錄了朱老師280多幅精選的台灣產昆蟲插畫,其中有很多我也是第一次見到,真是大開眼界。個人因為職務的關係與朱老師相識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很高興這次有機會與老師一起合作出書,並更進一步地見識到老師對知識及對工作的認真態度,這也是我此次最大的收穫。

我在學生時代時就開始接觸攝影,並且對它深深著迷,從黑白底片、暗房、負片、正片學起,拍過許多不同的主題,也說不清為什麼,就是覺得很有趣。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接觸昆蟲上,因此當兩種有趣的事物碰在一起,那就會有特別的火花,也許人生就是該把時間花費在這些火花上吧。

朱耀沂 作者

朱耀沂教授(1932年出生,2015年辭世)是台灣研究昆蟲的翹楚,也是昆蟲學術界的重量級人物。自小喜愛各種動物,高中畢業後就讀台中省立農學院植病系﹝中興大學前身﹞,並在台大植病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歷任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助教、講師,並赴日取得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應聘為台大客座副教授,後升任副教授、教授,至退休並獲選為名譽教授。

其研究領域主要為水稻和果樹害蟲,退休後仍勤於著作,將其一生所閱覽和收集的昆蟲或其他動物的珍貴資料,寫成一本本通俗的動物書籍,期能影響更多莘莘學子喜愛動物、了解動物,甚而願意選擇生物學為一生之職志。朱教授常謙稱自己是「昆蟲雜貨店」,其實若稱他為「昆蟲博物館」似乎更能貼切表達他對台灣昆蟲界的貢獻與地位。著有《熱帶昆蟲學》、《午茶昆蟲學》、《黑道昆蟲記》、《人蟲大戰》、《情色昆蟲學》、《成語動物學》等,《蜘蛛博物學》、《老鼠博物學》及《蟑螂博物學》(均由天下文化出版)是大樹文化教授博物學系列的重量級著作。


林韋宏 攝影
台大昆蟲學研究所畢業,主修害蟲綜合防治、昆蟲分類學。曾任昆蟲系計畫助理,參與農委會害蟲防治研究計畫、國科會國家數位典藏台大昆蟲標本館數位化計畫以及佚失海外台灣產模式標本計畫、昆蟲生態推廣解說等。熱愛攝影、大自然與昆蟲。擅長生態攝影、標本攝影、網站設計製作、Flash動畫製作、Flash電子書。作品有電子書『昆蟲修業』、『昆蟲生態』;2009及2010年台大昆蟲標本館數位典藏網路特展、台大昆蟲系標本館、3D虛擬昆蟲等。

2011/12/30

BBT5004

大樹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彩色

9789862168622

251

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