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原書名:台灣野生蘭)
蘭花遍地的美麗寶島台灣,蘊藏了三百多種的野生蘭花,特別是未遭破壞的低海拔以及中海拔的原生闊葉林,堪稱是野生蘭的植物寶庫。本書特別依照野生蘭的生態環境,依序介紹了120種常見或特有、珍稀的台灣野生蘭。書末附有野生蘭花期指南及花形花色索引,是野外尋蘭的最佳參考書籍。
台灣野生蘭蘊藏豐富,不論是藏身土壤裡的腐生蘭、表土或腐葉堆的地生蘭、枯倒木上的半地生蘭,乃至岩面石壁的石生蘭及大家最熟悉的樹上氣生蘭,無一不讓人心生讚嘆,蘭科植物的適應力之強以及特殊的生態位置,也由此可見一斑。
俗話中的「空谷幽蘭」點出了蘭花多半原生在人跡罕至的幽深山谷與森林,大概只有熟練的登山客會比較容易與之擦身而過,只是未逢花期的野生蘭貌不驚人,簡直和雜草沒兩樣。也因此,這一本『台灣野生蘭』便是針對一般愛蘭或植物愛好者的需求,並融合作者多年奔波山林、尋覓蘭跡的切身經驗,所製作出的既實用又方便攜帶的野外賞蘭圖鑑。
本書的主體部分,依照生長海拔的低、中、高再細分其特殊生長環境,例如低海拔野生蘭區分為四種環境,每一環境再依次介紹常見或特有的野生蘭圖鑑,如此以生態環境劃分是作者長年累積的珍貴經驗,共計介紹120種台灣野生蘭。為了方便讀者在野外尋覓蘭跡,還附錄花期指南以及花形、花色索引,是十分實用的編輯方式,此外這次的裝訂也採用昂貴的軟皮精裝,使圖鑑的查詢及閱讀更為方便,也可攜帶至野外使用而不致損傷。
作者序
第一章 認識台灣野生蘭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特殊的花朵構造
一般植物的花/一般蘭科的花喜普鞋蘭的花/花的排列方式
蘭科植物的根莖葉
多莖成叢/單莖增長
野生蘭的私生活
形形色色的果實
第二章 野生蘭的家
土壤內的腐生蘭
表土層、腐葉堆及土坡上的地生蘭
枯倒木上的半地生蘭
岩面、石壁上的石生蘭
樹上的氣生蘭
第三章 尋訪蘭蹤經驗談
如何判定蘭蹤
住家附近見蘭蕙/溪谷尋蘭/林中探看
野外裝備
欣賞多樣性的棲地生態
第四章 野外賞蘭大圖鑑
多樣的棲地豐富的蘭
低海拔的野生蘭
海邊、曠野和向陽坡地的野生蘭
低山雜木與原始林裡的野生蘭
人造杉林中的野生蘭
竹林內的野生蘭
中海拔是野生蘭的大本營
原始闊葉林與雜木林的野生蘭
針葉林和針闊葉混生林裡的野生蘭
高海拔是地生蘭的天下
高山針葉林及箭竹林下的野生蘭
附錄 台灣野生蘭花指南
附錄 有蘭名而不是蘭科的植物
附錄 有味道的野生蘭
花形索引
中名索引
學名索引
致謝.參考文獻
台灣野生蘭賞蘭大圖鑑』的第一本(上)於2003年5月出版之後,筆者並沒有就此停下腳步,依然循著既有的興趣與理想,往返於台灣各地山區,試著更深入密林禁地,尋訪潛匿於雲山幽谷中的蘭蹤。很幸運的,由於前述台灣野生蘭大圖鑑出版的因緣際會,得以與更多來自各行各業的賞蘭同好結識,在眾人一片熱愛台灣大自然的原動力驅使下,兩年餘的時間裡,有了更深入更廣泛的收穫,並追蹤摸索出十餘種可能是尚未記錄的蘭種。這一次又一次的新發現,讓人領悟到台灣這座島嶼的深邃內涵,也持續吸引我們繼續游走其間,並且謙卑地學習與瞭解大自然。也因此筆者再接再厲又完成了『台灣野生蘭賞蘭大圖鑑』的第二本(中)和第三本(下),期待有更多的人可以好好認識台灣豐沛的蘭科植物資源。
值得一提的,這一次『台灣野生蘭賞蘭大圖鑑』的第二本(中)和第三本(下)的製作,大樹文化特別邀約了優秀的自然生態插畫家林松霖先生,完成了三幅壯觀無比的低中高海拔野生蘭生態圖,以及十餘幅具代表性或稀有罕見的野生蘭畫像。相信這樣的努力可以讓生活在台灣的人知道我們擁有的是多麼珍貴的野生蘭自然資源,也更增添了這兩本野生蘭大圖鑑的可看性以及珍藏性。
台灣山林變幻多端的地形地貌環境裡,蘊藏著富饒豐盛的生物種源,而生機多采的植物群相,便是最能表現箇中精髓的一環,尤其是在『台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第二版於2000年問世後,台灣豐富的植物資源得以用比較完整的面貌讓國際植物學界來認識,而國際植物學界也將台灣的植物相比喻為世界植物相的縮影。而這些植物物種當中,家族龐大的蘭科植物更是佔著舉足輕重的份量,堪稱是台灣植物相的重要群落。
在一世紀至半世紀前國外學者對台灣蘭科植物的先驅調查,以及二、三十年前本土優秀學者繼起的研究,台灣蘭科植物圖譜終於有了近乎完整的架構。我們這一代與年輕一輩可以繼續努力,把僅存失落的拼圖找出來,建構台灣蘭科植物完全的面貌,並將它們美麗的容顏公諸於大眾。我想這應該是熱愛野生蘭的你與我,都會歡喜追逐的夢想。
林維明先生的『台灣野生蘭賞蘭大圖鑑』﹝上﹞在2003年的出版令人有驚艷的感受。如今第二本與第三本的『台灣野生蘭野外賞蘭大圖鑑』﹝中﹞﹝下﹞的陸續問世,其內容之充實與圖片之華麗更讓人大開眼界,立下了一個個難以跨越的里程碑。
回顧過去在1970年代的那個十年裡,野生蘭是我全心所關注的對象。那個時候覺得自己很幸運,當時自己很可能是台灣唯一能有機會獨自欣賞無數千奇百怪植物的人。後來為了到國外求學,默默地離開了那個我曾經努力耕耘的世界。以後偶有機會再接觸到,只想多看兩眼,但是並無法喚回滿心的熱愛。2005年6月中旬的有一天維明初次造訪我的研究室,展示他吸引人的收集,才似乎讓我又喚醒一部份從前的記憶。
野生蘭的研究是台灣植物中最受關愛的一群植物。自從早田文藏的研究以來,每個時期都有愛好者在研究它。乃至於今天,研究的熱潮始終未曾停歇。就是這一股神奇的吸引力,台灣野生蘭的神秘面紗也逐漸被揭露開來,相信這樣的力量將會長久持續下去。看過不少人如醉如癡地親近它,甚至變成了生活的一種方式。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使一個人可以如此心甘情願地投注感情呢?如果你靜下心來進入林維明的野生蘭世界,慢慢品嚐那些全然是大自然美妙的藝術創造,或許有機會讓你解答心中的疑惑。
當我們在欣賞這一件件傑出的藝術作品時,相信你可能懷疑是什麼演化的力量或說是上帝的創造,讓野生蘭如此千奇百怪又各具獨特的姿色呢?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那些精巧甚至豔麗的小花。的確,高等植物的演化就是花的特化,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生殖器官的演化,一種為了更能適應於目前地球環境的特化。它們的目的就是在滿足生命中的激情,達成多子多孫的生物願望。各式各樣的昆蟲變成了它們最佳的媒人,也因此而造就了蘭花與昆蟲的共同演化,那是一個在台灣仍待開發研究的未知世界。進入維明的世界,自由的遐想,偶爾突發靈感或遁入虛無,也是一種享受。
林讚標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教授 2006年5月9日
1959年生,文化大學氣象學系畢業。曾任氣象局國科會防災研究計畫助理,也曾服務於澎湖氣象站,也從事過蘭花國際貿易。1999年迄今,全心鑽研台灣野生蘭,並深入台灣各地山區記錄蘭況,也自行栽培蘭花。
2006/08/08
BBT1003
大樹文化
軟皮精裝
14.5×21cm
彩色
9864177079
230
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