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本書是雷驤的圖文集,他梳理生活的樣貌、友人的情誼、舊事的遙想,在城市行旅間,記繪箇中況味。
雷驤以文字和畫筆捕捉浮世中一閃即逝的靈光,用心記繪城市與鄉野、過往與今昔、老友與舊事,在細微之處展現敏銳而充滿關懷的思想。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城市逆旅」寫出他對台灣的情感,不管在島內或異域,都展現了對土地的關照和深情。「生活現場」記錄生活中閃現的即思雜感,日常瑣事在他幽默而冷靜的眼中,顯得饒富興味。「或近或遠的人們」描繪眾生相,從童年好友到朋友口中的人物,皆充滿情感和溫柔,令人懷想起周遭的舊人故事。「一時之事」寫出了他獨特的經歷與見聞,讀來分外精采。
他的心思縝密、文風精鍊,再加上作家、畫家、紀錄片導演三者集一的身分,其文字充滿畫面感,行筆止於情緒的高潮,讓人回味不已。
自序 遠方的召喚
推薦文 冷眼看繽紛 吳念真
推薦文 親愛的人 傅月庵
輯一 城市逆旅
城市斷想
島形
城區的午後
昔年風景
自動化
舊街消融
重返南投
旅之方位感
地主神社
逆旅札記
西伯利亞盛夏(上)
西伯利亞盛夏(下)
地鐵巴黎
輯二 生活現場
今天
零食及其他
榻榻米間
性別壓抑
荒誕美人畫
人體展
安眠
書房一角
筆記‧隱語
視而不見
觀浪
仰泳
輯三 或近或遠的人們
居地人物
某畫家
恩寵
盲女AB
寂靜的角落
陶師之路
師生
三好友
擲球童
紐約傍窗的友人
同情
肩帶
約翰的電影夢
輯四 一時之事
斷甲記
魚之死
口試官一日
林鵰誕生
布爾根的夏屋
飛行
青春友人
摩托車日記
岳父寫生帖
賴和的客廳(上)
賴和的客廳(下)
僅供參考
遠方的召喚
雷驤
我畢生多夢,對于夢境的奧義也許並不自明,但覺情節常呈異趣,有時便記寫出來如上者。
現實生活中,對繪事與寫作兩樁從未自疑過,乃日日無間之事。當憂傷來襲的時候;當失去目標的時候,提筆繪、寫便是我召回注意力和感覺性的方法吧。
在此書中的諸篇即為專欄稿集,素材看似貼近實生活的樣相,每當提筆梳理它們的時候,總有一種非現世的對待態度,那是我的性情。
某一天黃昏,閒坐起居室的時候,無意間聆聽遠遠近近鳥鳴不已,心境寧靜有如兒時唱的歌:「天甚青,風甚涼,鄉愁陣陣來」,然而思索之下那鄉愁是什麼呢?自己生誕之地?少時嬉遊之所?似乎是,但細究下去卻都不是!那鄉愁可說來自某種隔世的意識,十分熟稔,卻畢生絕未之見的風物。彷彿我靜靜的坐在這兒,收悉到一種啟示與召喚;或者覺著「現下才是夢境,而另有一個醒後的真實世界。」
古記事中也記載著類似的感覺:一個人碌碌奔波,宦海幾度浮沉,經過了大半輩子,在南柯郡做過太守,一切歷歷。醒來卻見自己在廊下臥塌小睡而已,兩個送他回來的朋友,還在一旁洗腳唷。
當這麼想的時候,就恍然覺得:自己當下寧非活在夢境之中邪?
冷眼看繽紛
吳念真 導演、作家
而「雷驤」這個名字好像不只是和影像有關係而已,記得報紙副刊上一些直到今天都還記憶猶新的文章的刊頭上都會經常出現,寫著:插圖/雷驤。
他的圖畫很容易認,顫動、扭曲的如糾纏的鐵絲一般的線條擱在濃淡相間的墨痕上,有時候讓人覺得:怎麼再曲折複雜、驚心動魄的故事在他的「冷眼」下好像都不過是幾筆清淡、無色彩的素描勾勒而已?
當陸續讀過他許多文字創作、看了許多他的紀錄片之後終於明瞭,當初對他那種「冷眼」的直覺並沒錯,因為無論文字、影像或圖畫就像他這個人,始終以冷靜的眼光凝視著世事的變換和時光流轉;或說是因為這樣人,所以必然出現這樣冷靜、素樸然而卻又後勁十足的文字、影像和圖畫。
不知道《浮日掠影》這本書的寫作時間橫跨多久,也沒細數它到底涵蓋了多少的人、時、事、地、物,但在閱讀的過程裡,老有一種奇特的幻境出現:好像雷驤就站在我身邊,不動聲色地拍拍我,指著一處風景、一個人或者一個正在發生的事件、一段即將被遺忘的情感要我看,而當自己在情緒還沒來得及抽離的時候,他又拍拍我,緩緩地伸出手來,指著另一個方向。
親愛的人
傅月庵 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
第一道寒流來襲之夜,我又讀到了一九九八年雷老師到日本追索楊逵、魯迅、周作人、郁達夫等人文學蹤跡時,於異鄉寫給「親愛的人」的家書片段:
‧雪,大約還下不起來的。讀了信,我想媽一定能渡過此難,祇是更且衰弱下去罷。人的生命實在堪憐,如何面對自己的生命相,在此也想了一想了。……。外面寒風呼號。即擁抱!
「外面寒風呼號。即擁抱!」前次閱讀時,未婚無子的我,但覺得這句子寫得好,插入文章的家書片段用得巧,如今結了婚也生了子,再讀一遍,竟感動莫名,字字都有了著落。--「啊,六十歲時,我也還有心寫這樣的情書嗎!?」--「寒風呼號」而為「擁抱」,「懷疑不滿」終成「相信敬愛」,看來都因「親愛的人」了。我又想起了酒後老師老愛說的昔年為伊獨立平交道不斷朝火車揮手的青春少女時的那份靦腆神情,以及我們在閒話彼此「親愛的人」時,他所透露帶著飽足愛憐與好奇的苦惱:「真正係沒話講,有夠好的啦。但是嘛有一點點煩惱。最近又跟我說想買一套義大利鍋子,十幾口哩。煮一個料理敢愛這麼多?真正讓人想攏無哩。」道假諸緣,復需時熟。如今,我也終於能瞭解其中更深刻的意義了。ㄏㄟ~不簡單哩。
四十多年來,雷驤一切創作,只為一個女子,名叫Amy。如今,我們或稱之「師母」而不名。二○一一年的新書扉頁,一仍舊貫,我相信還是會有「獻給Amy」的字樣。
吳念真
席慕蓉
傅月庵
雷光夏
劉克襄
聯合推薦(人名依筆畫排列)
在閱讀的過程裡,老有一種奇特的幻境出現:好像雷驤就站在我身邊,不動聲色地拍拍我,指著一處風景、一個人或者一個正在發生的事件、一段即將被遺忘的情感要我看,而當自己在情緒還沒來得及抽離的時候,他又拍拍我,緩緩地伸出手來,指著另一個方向……他一如以往,依然忘我地為我們搜尋、記錄或導引我們的眼光看向那些我們所無暇顧及的、所冷落、漠視甚或早已遺忘的人、時、事、地、物。
──吳念真
我深信,當我認識雷驤老師的時候,他對人間的好奇,已從懷疑轉為相信,對於萬事萬物都有了一種悲憫。這種悲憫,讓他終日微笑,文章繪事教學滿溢溫情與敬意,而竟不知老之將至了。
──傅月庵
他俯身拾起這街道、城市、故事與生活的碎片。仔細凝視:每個碎片之中,竟也有另一條街道、另一座城市、另一個故事……另一種生活哪。
他遞給我們看,眼神熱切 。
在驚嘆於這些種種精巧微妙細節之時,我感到什麼更大的事件、或無以名狀,正在隱隱組成……但我現在還說不出來那是什麼。也許是艘方舟?或是以三個音符 組成的和聲?或只是一幅淡淡的遠方?
我知道,他心中肯定是有──因他總是帶著時而憂傷、時而溫煦的面容,甚至不願眨眼睛地注視著:這真實得像是虛幻的世界。
──雷光夏
集作家、畫家、紀錄片工作者於一身,創作近五十年而不輟,共有散文、小說、極短篇、圖文畫冊、攝影文集等共三十五本書籍,近作如《浮日掠影:雷驤.圖文集》、《少年逆旅》、《生途悠悠》。作品曾獲時報文學小說推薦獎、金鼎獎、金爵獎、金鐘獎、金帶獎等。無論是文字或構圖,都充滿畫面感,引人回味。
2011/08/26
BLC068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2168042
254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