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本書採訪了十七位名人父母,包括包益民、戴勝益、林書煒、盧秀燕、陳月卿、周慧婷、陳瑩、李偉文、曾陽晴、徐莉玲、陳藹玲、徐中雄......等人。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分享他們與孩子的生活點滴、他們的親子教養觀,以及各自獨特的愛孩子的方法。每個人、每個家庭的親子故事都充滿了愛,溫馨感人,深具啟發性。
這是一本實用的教養書,本書搜集許多有創意的小祕方,提供讀者依孩子的性格、家庭的狀況,以及父母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愛孩子、提昇家庭關係,增進親子關係的和諧與親密。
推薦序 陪伴孩子快樂自信的成長 王育敏
推薦序 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陳之華
■陪伴 每一分鐘的陪伴,都有滿滿的愛
最深的陪伴,無限的愛──包益民
讓我慢慢靠近妳──蔡恩全
我們的單獨約會──周慧婷
一天最美的二十分鐘──方素惠
酷媽媽和酷兒子──陳瑩
■挑戰 帶著孩子一起去探險
親子一起看日劇──李偉文
在家自學挑戰多──曾陽晴
■不寵溺 包裹在荊棘中的愛
善良自信,出色感知──徐莉玲
人生是一連串的冒險──戴勝益
嚴格教養,不寵溺──鄒開蓮
■支持 家是永遠的後盾
因為有退路,所以更勇敢──陳藹玲
媽媽天天回家──盧秀燕
和小人兒說話──林書煒
孩子願意對我說──楊蓓
就是愛孩子──徐中雄
■健康 我要你身心健康、有自信
守護全家人的健康──陳月卿
呵護孩子自信的種子──馮燕
後記 愛,有方法,沒有答案
愛孩子,100招
王育敏 兒福聯盟 執行長
這本書真實呈現家長如何用「愛」陪伴孩子,以智慧教導孩子的過程,孩子能在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是最幸福的事。謝謝有這麼多家長無私的分享愛孩子的親子體驗,兒福聯盟希望藉由這本書,將幸福傳遞給更多家庭。
家庭原本應該是孩子最安心的避風港,父母親也應該是疼愛小孩、呵護子女的堅固堡壘。然而,社會上層出不窮的兒童虐待案件,已讓部分家庭成為傷害孩子、讓孩子最想逃離的地方。根據內政部二○○八年統計,平均每三十八分鐘就有一個孩子受虐,其中因為「缺乏親職教育」而施虐的案件數,一年增加的幅度就超過五成,更佔歷年施虐之主因。不少父母在教養孩子上,已經亂了方寸,甚至成為傷害孩子最深的人。
此外,台灣仍存在「囝仔人有耳無嘴」的傳統教養觀念,有近三成的孩子表示在家裡經常被要求「不要插嘴」。過於權威或單向式的親子互動方式,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看法,大人不願意傾聽孩子的意見與聲音,以致於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離,一旦孩子在家有苦說不出,就會向外尋求朋友或網友支持,甚至出現逃家的情況。
孩子的生活需要父母持續的關心與陪伴,兒福聯盟邀請家長們一起加入 「愛孩子行動」——爸媽記得在忙碌的行程中,每天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停下來聽聽孩子心聲;陪伴孩子一起看書或遊戲。孩子適時得到父母的關愛,生活將不再孤單,可以更自信快樂的成長!
摘自《愛孩子的100個方法》推薦序
陳之華 親子作家
我深深知道,愛孩子的方法真是千百種,但其中卻有許多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尊重、支持、鼓勵、陪伴、傾聽、包容……等等。 讀著這本書裡十七位各界人士的教養經驗,我時而感觸良多,時而感同身受,時而拍手讚賞。但更多時候,是在腦海中勾勒著他們親子之間的對話與互動,那應該是多麼令人動容的畫面啊。
藉著閱讀,體認他們的經驗值,在他們的故事裡審視自己和孩子間的互動情景,理解到書中有著不同父母所付出的相同自省、用心、關愛,以及十百種同中有異的愛的方式。我知道,好的親子教養關係不在於完美、無缺,而在於父母是否願意不斷地修正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協助孩子,也同時協助自己與老師。
父母這門課的最大豐收,其實就在: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摘自《愛孩子的100個方法》推薦序
蘇惠昭
愛與教養的地圖
如果成長可以重來一遍,出發的時候,我會願意用所有的力氣好好聆聽別人的故事,那些生活中的真實情事,就像旅行前把旅遊誌通通看過一遍一樣,將複數的、異質的故事組合成一張地圖,從地圖中尋求適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向。
這本書,就是集合了許多個「別人的故事」組成的愛與教養地圖。每一位受訪者各自在專業領域上卓然有成,但是回到家裡,他們和你我一樣,都只是尋常的父親母親。體驗身為父母親的快樂、驕傲,也充滿焦慮、困惑和力不從心。當然,他們也會犯錯,只因為多了一些人生的歷練,以及對生命的反思,便各自發展出一套教養兒女的態度和哲學。饒富意義的是,一樣以愛為名,他們的故事是多麼的類似,又多麼的不同。沒有哪一條路是非走不可的,沒有所謂的絕對與正確,只有各式各樣的方法,有些方法甚至相互矛盾,彼此對立,所以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這許多錯綜交會的故事所標示出的多重路徑,於是共構成一幅圖像,希望年輕的父母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和方法。然後有一天,每一個父親和母親也能寫出自己的故事。
謝謝兒童福利聯盟舉辦的「千方百計,我愛你」活動,這是這本書的「前世」。謝謝宜芳和思芸,她們是這本書的父親和母親。謝謝每一位受訪者,他們每一位都讓我受益良多,感動非常。
謝謝我的兒子,我從來沒有什麼存在感的人生,因為你而有了深刻的意義。
摘自《愛孩子的100個方法》後記
她養育孩子的經驗不多,只有一個兒子,但是有七隻貓。 她被稱為資深自由撰稿,這是因為通過時間的累積,她採訪過許多人,作家、藝術家、企業家……。 她聽了很多故事,希望能把故事寫得貼近真實。 她的生活就是過日子。每天看各種類型的書、各種類型的電視電影,每天煮飯、倒垃圾、聊天……。 她的願望是,每個孩子都擁有足夠的、健康的愛,以及天下的流浪貓狗都能夠有一個家。
2009/07/30
BGFL001
天下文化
平裝
17x23cm
彩色
9789862163856
231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