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風格.藝術設計

書籍介紹

為什麼偉大的音樂家都是男性?古典音樂與性別有什麼關係?
五線譜是誰發明的?
哪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技巧簡單,但卻很難演奏?
顧爾德為什麼在演奏生涯的高峰,決定再也不做現場演奏,只錄唱片?
你曾經在音樂會中,不該鼓掌的時候鼓掌嗎?

聆聽音樂,從不是嚴肅的,
而是人類透過耳朵所能享受到、最純粹的樂趣及感動。
在本書中,楊照講述作曲家、演奏家與音樂間,更深層的對話;
分享音符背後動人的故事及文化內涵,
帶我們脫離音符表面,直視音樂的靈魂。

序 楊照

第一輯 序奏
.音樂了解我們 
.「必須」與「享受」的交替激盪 
.打開你的耳朵
.絕對不是背景音樂 
.Do、Re、Mi的來歷 
.音樂秩序的起點─二十四個大小調 

第二輯 呈示部
.如何將煙火記錄下來─韓德爾的「皇家煙火」 
.重要的是人格,不是地位 
.躍動戲謔的自我─莫札特第九號鋼琴協奏曲 
.從弦樂中突圍的雙簧管聲音─莫札特F大調四重奏 
.將自己獻給永恆的愛人─貝多芬升F大調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的時間哲學 

第三輯 發展部
.鋼琴的浪漫解放力量 
.舒曼的徬徨與猶豫 
.捕捉片段的靈光 
.所有人的所有童年時刻─舒曼的「兒時情景」 
.浪漫主義中的孩子氣 
.「大衛同盟」與藝術家的責任 
.狂亂中一隻老鷹的羽毛─蕭邦「二十四首前奏曲」 
.時代精神與自我堅持─蕭邦的鋼琴協奏曲 
.幻想、即興與個性抒發 
.通過技巧,超越世俗─李斯特的「超技練習曲」 
.敲擊與吟唱的拉鋸─哈察都量的小奏鳴曲 

第四輯 再現部
.拒絕的智慧 
.理性嚴謹與感性抒情的混合 
.用技巧來製造風格
.無法冷靜平衡的莫札特音樂 
.如何運用巨人的力量? 
.音樂的主觀與客觀標準 
.音樂流動流盪的方式 

第五輯 尾奏
.回頭珍惜藏在不完美中的個性 
.現場演奏之必要 
.聽眾應該喜愛的歌 
.一起聆賞音樂 
.音樂家細緻巧妙的劇場性 
.到底什麼時候鼓掌? 
.聽眾的影響力 

楊照 作者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

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News98電台「一點照新聞」、BRAVO FM 91.3電台「閱讀音樂」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及「93巷人文空間」開設長期課程。

變動不居的地景,
因而就成了對於記憶最自然也最強烈的刺激。
走到哪裡,熟悉的舊日時光不待召喚,也無從抗拒,
就固執地服貼在陌生的現實影跡上。
而且神奇地,被時間掏洗磨淡,理應褪色的舊日情懷,
竟然就是比眼前歷歷的現實聲光,更清楚更深刻。

 


2014/11/27

BLF061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3206064

288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