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我想透過這本書再度提醒台灣讀者,人類社會在跨入二十一世紀之際,全球政治、經濟與意識型態格局正在經歷一場翻天覆地的秩序與結構重組。但是大多數台灣民眾對於這場歷史大變局的來臨仍渾然不覺;台灣社會裡大多數的意見領袖,還是緊緊擁抱著二十世紀後半葉形成的主流觀念與思維模式,沒有做好迎接二十一世紀變局的思想準備。這是今日台灣最大的危機所在。
――摘自〈自序〉
在歷史洪流之中,台灣未來將何去何從?面對中、美兩大勢力的拉扯,台灣定位將如何界定?面對二十一世紀發展的種種疑問,《高思在雲》以獨特的「大歷史觀」概念,深入剖析全球三百年來的世局演變,試圖釐清人類未來的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面對「巨變時代」的來臨,作者朱雲漢不只希望讀者重視中國興起帶來的影響,更要思索人類該如何面對西方勢力衰落,在合作的基礎上重新建構一個「休戚與共」及「和而不同」的輝煌盛世。
導 讀 人類社會的歷史反轉―――胡佛
自 序 迎接二十一世紀多元格局的挑戰
前 言 四重歷史趨勢的反轉
第一篇 反思市場與民主
新千禧年的迷惘/美國民主退化的始作俑者:新保守主義革命/資本集中加速貧富差距擴大/美國富豪政治的真相/利益團體與遊說者占據民主殿堂/民主體制失靈的後果/被「反恐」綁架的「民主」/劣質民主散播全球/金融全球化在全球帶來災難/全球民主化退潮/新興民主先天脆弱/民主成為空殼/資本主義對人類的威脅/為何自由民主理想很難落實/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大哉問/被遺忘的歷史教訓
第二篇 美國霸權的衰落
美國單極體系的式微/美元霸權搖搖欲墜/軟實力大幅消退/帝國過度擴張/為何普丁敢放手一搏/美國對伊拉克始亂終棄/無止境的戰爭錢坑/歐巴馬與林肯:重振美國領導威信/中國拒絕美國推銷「兩國集團」/美國的沉痾:醫療體系改革/改革契機曇花一現/美國政治的四月寒流/「大到不能倒」的後果/華爾街的如意算盤/多邊貿易談判已成雞肋/全球化的裂解與再熔接/做好「腳踏兩條船」的準備
第三篇 中國興起與全球秩序重組
中國興起的歷史意涵/描繪中國未來的世界角色/全球性都市雲集中國/如何理解中國的興起/三個特殊優勢條件/上海與孟買的對照/充分發揮大的優勢/全球化時代後來居上/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體制/黃奇帆與重慶經驗/善用內陸優勢,打造全球電腦重鎮/世界上最複雜的人力資源管理/探索中共執政基礎/解讀「中國興起」要有大歷史觀/三百年未有之變局/多元現代性格局形成/非洲出現翻天覆地變化/撼動西方的話語權/金磚五國打破壟斷局勢/「德里宣言」撼動現存世界秩序/絲路經濟帶蓄勢待發/台灣要腦袋急轉彎/找出台灣在東亞的政經定位/「世界的中國」與「中國的世界」/大國崛起翻天覆地/剖析習李時代全球經濟戰略/習近平的甲午驚奇/勇敢面對二十一世紀新秩序
第四篇 為台灣民主把脈
台灣民主化經驗的參照意義/台灣民主轉型的特殊性/漫長又崎嶇的解體與重組過程/民主為何讓台灣民眾失望/政黨輪替背後的現實問題/變形民主耗損台灣治理品質/政黨利益糾葛延宕社會發展/媒體是政治損耗的重要推手/台灣是富豪的樂土/南韓與台灣的薪資落差:與首爾論壇會長一席談話/避免助紂為虐:矯正不公不義的第一步/二十一世紀是國家能力競賽的世紀/台灣距離民主崩壞還有多遠? /政務人才斷層全民買單
第五篇 重溫歷史、鑑往知來
世博會見證中國百年滄桑/民國締造與亞洲再興/解放殖民地,否決帝國主義/辛亥革命的政治奇蹟/回首一戰百年滄桑/被遺忘的末世預言家/悼念一位二十世紀偉大的歷史學家
迎接二十一世紀多元格局的挑戰
朱雲漢
過去十年,我經常在各種演講場合提醒聽眾:我們正處在一個百年不遇的歷史大變局之中。如果想要看清楚這個劇烈變動的時代,想要掌握它的來龍去脈,就一定要跳脫過去習以為常,並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主流價值觀與思考模式,因為這些價值觀與思考模式只是一時一地的歷史產物,從來就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金科玉律。這些思維窠臼不但無助於我們認識與理解二十一世紀歷史巨輪的滾動軌跡,反而可能遮蔽我們的視野。
我也經常提醒我的台大學生,面對這樣一個歷史巨變的時代,要有膽識試著回答幾個根本性的大問題:今日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我們從哪裡來,可能往哪裡去?為什麼過去信奉不疑的標準與制度會難以為繼?新的秩序與結構又將如何產生,從哪裡湧現?
這本書反映了我對這些大問題的初步思考,其基本素材脫胎於過去十年我所做的幾場演講。我也曾經將這些演講所提及的部分觀點與某些例證,在《商業週刊》、《中國時報》以及《天下》雜誌的專欄陸續發表過,但限於篇幅,都比較零星與短促。最近在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高希均先生與王力行女士的催促下,總算設法在忙碌而繁重的作息中抽出一點時間,將這些素材重新銜接條理,以比較完整而流暢的面貌問世。
我想透過這本書再度提醒台灣讀者,人類社會在跨入二十一世紀之際,全球政治、經濟與意識型態格局正在經歷一場翻天覆地的秩序與結構重組。但是大多數台灣民眾對於這場歷史大變局的來臨仍渾然不覺;台灣社會裡大多數的意見領袖,還是緊緊擁抱著二十世紀後半葉形成的主流觀念與思維模式,沒有做好迎接二十一世紀變局的思想準備。這是今日台灣最大的危機所在。
我也想透過這本書的出版,再次呼籲台灣年輕世代,我們必須在長程歷史趨勢轉折、全球秩序重組的大脈絡下,來思考台灣如何走出當前的政經困局;也只能在二十一世紀多元並起、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的歷史大格局中,找尋台灣何去何從的答案。從這個角度來思考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就不會徬徨無助,更無須哀歎生不逢時,反可培育一種豁達而積極的心境,迎接未來的挑戰。
這本書的書名源自張佛千先生的一幅對聯。十二年前承蒙佛千老的厚愛,在他九五高齡之際,還提筆為我這位後生晚輩撰製了十六字箴言:「高思在雲時空俱遠,青光有漢星斗皆文」,並請陳坤一先生書楷。我一直把這幅珍貴的楹聯掛在玄關壁上,做為對自己的期許與鞭策。
甲午年冬伏案於北投大成堂
摘自《高思在雲:一個知識份子對二十一世紀的思考》自序
西方國家所熟知的世界,已一去不返了。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以西方為中心的文明觀,不僅認為西方國家的爭奪霸權,追逐所謂的國家利益,原本就是歷史進展的必然過程,而所主張的自由主義的民主,則更是人類意識型態的終點與政府的終結型式。
在歷史的大浪潮激盪出四個大反轉的巨變後,今後人類的歷史又將如何發展呢?朱院士認為:一方面全球秩序可能進入一個較長的崩解與重組時期,而在這一時期中,難免會產生某種程度的混亂與失序;另一面可能迎來一個無論在經濟、文化、宗教、族群等方面,皆更能符合對等、互惠,多元、尊重以及公正、發展等原則的新世界,也就是更能建構一個體現「休戚與共」及「和而不同」理念的全球新秩序。
──中央研究院院士 胡佛
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目前擔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系合聘教授,兼任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民主化、東亞政治經濟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學。曾經擔任中國政治學會理事長、美國政治學會理事,以及美國「民主研究國際論壇」學術委員。
他領導的「亞洲民主動態調查」跨國團隊,長期在亞洲十九個國家進行政治價值、政治參與與民主品質等議題的調查研究。
2015/01/28
BGB392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3206446
328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