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如果任何一樣小東西都能激發巧思,用來度過零碎時間,就不難發現生活處處充滿趣味了。
「坎培拉好無聊呵!」
「坎培拉真是個超級無聊的城市。」
「來到坎培拉後,我爸每個周末都帶我們去博物館,所有景點一下子就被我們逛完了,現在,簡直是無聊透頂!」
在澳洲首都的中學課堂上,小女兒聽到不少剛從不同國家或澳洲其他城市搬來的同學們抱怨,覺得有趣極了!好像全班只有少數來自外地的同學(包括她在內),才覺得澳洲首府坎培拉不無聊呢!
小女兒說,在某次課堂中,一個剛來不久的男同學發言:「不會無聊啊,我就覺得很好!」
但有幾個同學起鬨:「你不一樣啦,因為你會打網球,又參加球賽,當然不覺得無聊!」當時才到坎培拉不到三個月的小女兒,在心底偷笑著說:「我也從來不會覺得無聊呢!」
任課老師忍不住宣布:「好了,你們別吵了,我們乾脆來辯論吧!」老師隨機將學生分組,並要雙方舉例說明。小女兒被分到「無聊」組,因此她得努力換個角度思考,想想為什麼有人會覺得坎培拉的生活很無聊。
其實,來到坎培拉的頭幾個月中,每當有人說起這個城市無聊又無趣時,女兒們總會私下跟我們說:「不會呀,我覺得坎培拉其實很好! 」
當人們問女兒:「喜不喜歡坎培拉?」女兒總說:「很喜歡啊!」這樣的回應,總免不了讓人露出些許驚訝神情。
平靜、安靜、幽靜、沉靜……確實可稱得上是澳洲首都坎培拉的某種顯著氣質。入夜後,絕大多數的住宅區更凸顯出寧靜、幽暗,雖有路燈,但多半被濃密大樹遮掩了,這讓夜晚只有著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
坎培拉,確實不像澳洲其他大城市有多采多姿的夜生活,至於便利與熱鬧,就像絕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城市一般,無法和台灣相比;但是,坎培拉就是有著屬於自己獨樹一幟的寧靜、優雅氣質。
我曾問小女兒:「如何才不會覺得無聊?」她不假思索地回應:「從生活中找樂趣呀!」
其實,任何一處乍看之下不起眼的地方,都有值得深入發掘與體驗的人、事、物;生活裡偶然遇見的欣喜,往往來自微小的觸發,例如觀察景物變化的啟發,與自然節奏一起呼吸,獨處時的放空發呆,擁有思考與整理思緒的空間等,都是難得的人生體會。
女兒們小時候,常有機會隨著我到處走動,去親友家作客、聆賞音樂會、參與各樣文化活動、長途跨國旅行等。在出門之前,我總會提醒孩子要帶幾本書或筆記本,讓她們隨身帶著可以自娛娛人的東西,以備不時之需,空檔時不至於無事可做。在未雨綢繆的習慣養成後,我發現女兒們幾乎與「無聊」絕緣,不僅學會如何自處,在任何地方也都可以融入。
然而,我卻不時看到或聽到不少孩子大嘆生活無聊,或者吶喊、喧囂,甚至吵著要回家、要出去……。
「我不喜歡這裡,這裡無聊死了!」
「好無聊,好無聊,好無聊,真的好無聊。……」
他們的「無聊」似乎那麼的理所當然,那麼的信手拈來。
這些孩子讓父母沒有台階可下,也讓周遭親友不知所措。但我總覺得,老愛將無聊掛在嘴邊當口頭禪的孩子,是不是也失去了在平凡中找樂趣的本事呢?更錯過了學會面對自己,和自己好好相處的機會。
翻閱一本書、信手塗鴉、聽聽音樂,都能讓人怡然自得,重拾喜悅。如果任何一樣小東西都能激發巧思,用來度過零碎時間,就不難發現生活處處充滿趣味了。
一直以來,我總是害怕聽到一些孩子嚷著無聊,除了深怕他們日後會變得「真無聊」外,更因為想到孩子如果失去了對生活事物與生命歷程的觀察,而無法從中找到自得其樂之道,那麼要如何創造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進而度過漫漫人生呢?
事實上,大人還真得負起一點責任,因為孩子畢竟最愛「有樣學樣」,如果父母可以在生活裡處處發現驚喜,有勇氣持續探索世界,那麼孩子必然也會從中領會並學習一二呢!
數位編輯整理:陳孟君,陳子揚
Photo:pixaba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