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打造心靈家屋
優惠價
85
$213

打造心靈家屋

$250

書籍介紹

克蕾兒.馬克斯說:「家屋滿足了許多需求:它是自我表達的地方、記憶的容器、遠離外在世界的避風港,也是一個繭,讓我們可在其中接受滋養,卸下武裝。」 你的家為你營造了什麼樣的童年、形塑了什麼樣的成人性格呢?

家似個斷代的組構,前半生與自己的父母共組,後半生與自己的子女共組;前半部被人決定性人格、記憶與生活點滴,而後半部則決定別人。 一個有形的家庭,需要被經營,一顆無形的心靈家屋更需要被呵護。

集心理師、親子教育專家、作家於一身的游乾桂,傾囊相授他的「持家法寶」,書中分析人的心靈發展:由童年到成年,傳授生活之道:從單身心情到婚姻生活、親子關係、休閒生活、平靜內在,以「重塑生機家園」、「營造山水閒情」、「家,幸福的想望」、「聽見家的聲音」、「盤整內在家屋」、「平靜的祕密花園」等面向寫出心靈與家庭的經營之道。 游乾桂說:「人該由童年生活的思索,找著生命的漂亮之處,讓家真像一面明鏡一般,照亮孩子的成長記憶,這才是我寫此書的目的。」

目錄


轉個彎,幸福來了 序曲:找回迷路天堂 哲學家眼中的童年一詞,代表良知,也是天真、純樸、良善、無邪的代稱,童年在人生的長路上,至少像盞明燈,把生命裡的記憶庫填充得光彩奪目。很難想像,沒有童年的人,成年會像什麼?

第一部曲:重塑生機家園
什麼樣的家,將給人什麼樣的童年;度過什麼樣童年的人,將長成什麼樣的成人;童年的重要性,顯示家必須用心被經營。

第二部曲:營造山水閒情
作家史蒂文生說:「美好的家是你送給自己最美的禮物。」這個說法我喜歡極了,在施與受的關係裡,我選擇有工作、有休閒,有努力、愛家人,與家人共享所得的一切,共創生活。

第三部曲:家,幸福的想望
港灣與花園是幸福家庭的兩項指標,它給人安全與溫柔;心理學家說,出門的人都像流浪者,港灣給人靠岸的期待;花園用來休憩,累了、倦了時,提供心靈復活的芬多精。

第四部曲:聽見家的聲音
家,按理來說,該是每個人的橋樑,用它通往美好;家人則是精靈,在一百五十億年的宇宙歷史,同一個時段下凡來,共組家庭,相廝相守幾十年,便又乘鶴飛去。

第五部曲:盤整內在家屋
內心是人們的另一個家,本該風平浪靜的它,多數人風雨飄搖,清理的聲音似近猶遠,在前方躂躂響著……

第六部曲:平靜的祕密花園
平靜的確是健康的法寶,健康不僅僅需要運動,更要思想純正;不止是養分,還有樂趣,不要把這些責任全部交給醫生或者心理學家,最好自己用心來取。

自序

轉個彎,幸福來了 我習慣在作品完成時,放空靈台,玩它幾回,這一次也不例外。在文章交稿後,關上電腦,帶著家人飛往白雪皚皚的日本飛驒山脈,欣賞北國封山的雪景;與孩子們裸裎徜徉在零下五度飄雪的微風中,讓攝氏四十度的澄澈溫泉,流洩周身,逼走刺冷寒意,在雪花片片裡,看山、看水、看海。 家,在心中輕輕流轉出不一樣的意涵,它不再只是一個疲憊不堪後,安頓靈魂的客棧而已,更是一處香味撲鼻的花園,一個值得靠泊的港灣,我想帶著家人與讀者歡喜其中;京都行旅,讓我看見屬於家的幸福。

一體兩面永遠鋪陳在生活中;家與事業,成就與平凡,努力與悠閒,兒女與官位,在在衝突,如何決定,考驗自己,也顯露一種人生價值。轉彎是人生對應之道,相信事業比家重要,人生便轉向物慾橫流的一方;覺得家比事業重要,人生便走向優雅。

但,離家久矣的人,為何返家?如何返家?卻是一門大學問,也正是這本書想討論的,讓家的位置,在一個忙亂的時代,重新鮮活開來。 現代化的家庭,的確出了很大的麻煩,快速永遠是問題之一,凡事急匆匆,像陣驚風狂雨,掃了便過,把原本可以美好的事全弄擰了,欲速則不達的事端一再湧現;想快速找回體力的人,得了運動傷害;貪得一夕致富的人,傾家蕩產。

慢工出細活的事,全給人遺忘了;快,把家炫得不成家,而慢,緩出了家的影子;關於這點,連寫書教人勵志的作者也如此,文字本該愈磨愈光的,但是為了成名一事,人人急功好利,把優美的事情變成騙錢的把戲。

有人說,我下筆極快,其實我屬於筆快心慢這一類型的,經常花掉比寫作多一倍的心力,思索如何把一本生硬的書,轉化成讀者更能懂得的生活語言,我習慣以利人為中心,並且當它是件有意思的事來做,寫來特別歡喜,完全沒有負擔,甚至多了使命感,把它當做另類的心理醫生,希望作品可以相當程度的助人,延續我的心理醫療。寫書的意義正是如此,激發人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讓枯萎、死寂、沮喪的人生,活了過來。 咬定一兩句書,終生受益,

栽成六七竿竹,四壁皆清。 鄭板橋的佳句,也許可以解構我著墨酣暢與透逸堅行的心機,盼著書中真有一兩句發人深省之語,能使讀者終生有用,我一直奉行有風格的寫作,也建議讀者有旨趣的閱讀。 閱讀本是快意的事,佛渡有緣人,書同樣如此,觀音反照菩提心,是給有緣人閱覽的;緣分這件事,必須透過用心尋找才能撮合。

大陸學者汪丁丁,在《讀書月刊》發表了〈知識過程與人生體悟〉一文中便說:「讀書與讀書人的生活經驗與人生體悟有關,因為讀書是注意力資源再分配的過程,一本書,必須引起我們的興趣,才可能吸引我們把一部分的注意力分配給它。」 書的重要性可見一般,這條閱讀路徑,關係著生活的美好歷程;書太多了,所以必須選書,也許我的書中殿閣,此刻正巧不在讀者的閱讀旨趣之列,也無所謂,有一天或會交集,但閱讀好書仍是共通之處,畢竟現代資訊早已是古代的千百萬倍,不擇優而讀,只會苦了自己。

盲目閱讀,只是書蟲,少了書卷氣。 走筆為文的同時,我常多些溫柔的思考,比方說,想給讀者什麼,讀者是誰,多大年紀等等,這一次,我設定讀者讀過《放下,人生更豐富》與《活好每一天》兩書,年約二十五歲至五十歲之間,對我書寫的文字行板熟稔,有了一點生活感觸,開始對忙碌這件事厭煩,正無助的想找尋一本閃爍深邃幽光作品的人,為了這些朋友,我挹注更澄澈的活水湧泉,悠然遠志一半為了自己,我在寫作的過程中獲益最多,在氤氳的輕煙上擄掠無上智慧。

為了某些自以為是的理由,我想變些花樣,把原先輕快溫柔的散文書,改成文字優美的文學書;散文與文學,在我眼中有所不同;散文中文字有情,心到禮足;文學裡散發人文底蘊,文情並茂。我將引用更多的名言佳句,唐詩宋詞作為媒合,把散文寫得更文學一些,讓讀者沐浴在文學的氣流裡。

童年,一直被我認定為人生中最精彩的回憶,少了童年夢土,我人生好荒涼;闔上眼,慶幸自己還能童趣飛揚,但也憂心,下一代的孩子們,是否還有童年? 如果這本書真能使你想一想家的願景,吾願便足。

每個人的生命都會遇上障礙,某種情況下會此路不通,抉擇好重要。繼續前行?或者拐個彎吧?
讀者開始奉我為修行導師,我以為萬萬不可,包括我在內,我們全是學習者,在這個靈修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山頭林立的時代,我更不希望有人被供為上師,讓那些亂了寸的人,病急亂投醫,病危下猛藥,以為快速便達,這會給了斂財者可趁之機,以為付出巨額代價,可以淨心、消災、解厄,事實並非如此。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永遠是經典真諦。

有關家的書寫,在我的臨床經驗中,它一直是個獨特觀察的角度,我有理由說出真實的感覺,讓它成為現代人一面反思的鏡子。 因為書寫家,讓我再次把童年回憶一遍,算是附帶收穫吧!真的好感恩,心中的悸動猶如史坦羅(David Steindl-Rast)的心語: 滿足之路,如是真實的喜悅;
一切是福澤,也是賞賜;感恩的心,引領我們尋覓真實;
感恩的心,讓我們體會生命。

游乾桂寫於閒閒居

游乾桂 作者

游乾桂,一九五八年生於宜蘭員山的溫泉小鎮,自陳是個以「人文」為師的文化人,創作常以「關心」為引子,寫作出溫溫柔柔的親職教育、心理健康、環保保育、生命教育等作品。難懂的理論,在他筆下變得深情款款,直入人心,寫作風格自成一派。 學院裡的老師,稱他是作家;遊走文字的作家,則叫他專家,他似作家,又像專家,所以什麼都不像,這樣倒好,更接近他喜歡的人文編織者,用織夢的心情,寫出心中的真情指數。 主修習臨床心理的他,曾任818醫院、台灣地區婦幼衛生中心、全家聯合診所、建國聯合診所心理師,《父母親月刊》總編輯、宜蘭生命線主任等職;目前是鞋子兒童劇團發展顧問、中國健康家庭協會秘書長。 著作甚豐,出版近百本書,包括《尋找田園小學》、《我要和他一起長大》、《育兒心理百科》、《八個寶盒 讓孩子活出精采人生》等親職教育著作;《心靈醫師》、《用心療心》、《用佛療心》、《風水寬心書》、《好好活一場》等本土心理學的書寫。 這些年來,致力於優雅生活的探討,寫了《放下,人生更豐富》、《打造心靈家屋》、《活好每一天》、《好簡單、好富足》、《閒居七年》(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幸福,自找的》、《轉個彎,就是天堂》、《活得好得100個理由》等作品。 作品質量俱佳,感性與理性兼備,曾榮獲北市新聞處年度好書獎、省新聞處好書獎、新聞局金鼎獎、衛生署的健康好書獎、市圖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等等,並設有《生命桃花源》網站:www.Best.net.tw/ycg/,歡迎讀者上網找夢。 善長醫心的他,覺得醫院並非最佳道場,開始改用寫作與演講散播優質生活的理念,常有讀者寫信或到演講現場謝謝他,表示某一本書裡的某一句話改變他的生活等等,這加深他演講的熱誠與書寫的動能,但有些邀約者找不著他,幾經思索,他開放了演講的直通線路。 游乾桂演講預約專線──23316014,22395029,0963391205


2002/10/10

BBP146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170449

233

340

最近瀏覽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