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直覺鍛鍊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曾獲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卓越專題特寫獎」、吳舜文新聞獎「深度報導獎」、金鼎獎、二〇二四年讀墨華文大獎非文學類首獎(合著)等。著有《台灣請聽我說》、《為土地種一個希望:嚴長壽和公益平台的故事》、《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藝術家江賢二的故事》、《之間: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生命之旅》等二十餘部。崇尚精神力量,相信生命不斷超越的可能,傾心史懷哲的人生理想:「有工作可做,有希望可想,有對象可愛。」
江賢二:以美淨化人心
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
成為世界相信的力量
與孩子一同編織未來
你可以不一樣
為土地種一個希望
做事的人
之間
自己的志氣最可靠
閱讀的力量(增訂版)
黑暗中總有光
黑暗中總有光 - 限量親簽版
弓在弦上
醫者,本來如此
閱讀的力量
不只是林書豪
鐵意志與柔軟心
女兒,我的鍋鏟呢?
台灣,請聽我說
江賢二自台東生活後,創作更加自由,他反思過去作品的刻意與簡單,體會創作的精髓在於發現美,並藉由材料自然呈現藝術。他的創作理念從「有為」轉向「無為」,不再強求控制,追求材料本質與肌理的展現,並在80多歲時享受到一生創作力的巔峰,表達前所未有的藝術自由。
江賢二搬至台東後,,受海天光線啟發,逐漸放棄封窗作畫,讓自然光融入畫作。台東的景色、光影、顏色變化影響了他的藝術風格,他的創作也更自由,從此開啟了全新的藝術篇章,迎來了生命與創作的重生。
江賢二從未將跨界視為增加粉絲或擴大觸及的手段。他對年輕的跨界藝術家說:「好好生活,順其自然,該吃苦的也要吃苦,藝術家沒有特權,唯一跟別人不一樣的是,一定要堅持原本想做的事。不要放棄你的初衷。」
畫家江賢二,幼年喪母,始終以孤獨之眼看待人生,過去他的作品始終維持一貫的冷調、抽象風格,滲出一股神祕的內心獨白,充滿著一種存在主義式的內省風格,不是黑就是灰,糾結複雜肌理。本文摘自《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記錄藝術家江賢二的生命故事
從七項見面禮出發的品格教育,教育不應該淪為硬塞知識及考試的模式。而是要教給孩子一套終身受用的價值體系。
願意到偏鄉服務的醫師,並不多。2003年,吳炎村來到雲林虎尾的若瑟醫院復健科任職至今,在當地人眼中,他是「雲林早療先驅」。
五十年來,台達不僅在專業領域執全球牛耳,更是台灣投入綠建築的先驅與典範。然而,創業原本並不在鄭崇華的人生計畫內...
在成大10年時間,賴清德受了人文關懷的薰陶和實證科學的訓練,讓他既有醫者的使命感,也有解決問題的務實態度。
人的一生無法複製,但成大人所凝鍊出的價值,卻值得每個人終身追尋。
一直以來大家都知道,偏鄉學校經營困難,但孩子的教育不能等!要改變這些困難的窘境,只有先做出一個成功典範,才有機會加速體制內面的結構翻轉。
誠致教育基金會從成立第一天開始堅持以「關懷弱勢,科學救國」為使命,關懷弱勢要「扶弱」,而科學救國又要「拔尖」。雖然這般理念挑戰之大,但他的堅持,不是沒有道理,這兩者對一個國家健全的發展都是必須的。
我們做那麼多,最終無非希望他們走向「自立門戶」,遍地開花,帶動年輕人留在家鄉工作,找到一條持恆永續的歸鄉路。
開放在地年輕人一個展演空間,一圓原鄉青年藝術家、歌手,渴望被看見、被聆聽、被欣賞的願望。
透過不同的閱讀,開發自己理性的層面,認識更多自己原來所不知道的自己。
當你在茫茫大海探索生命之時,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對是錯,值此徬徨無依之際,忽然看到遠方有一個浮標,有一把定位的錨,你就把它當成你的。
女兒從英國留學回來後,開始在英文報社工作,每天採訪寫作,但總覺得工作非興趣所在。吳清友在文化界影響力廣大,一直希望介紹他的朋友給她,她感到父親的影子無所不在,深感壓力。
回到公司經營上,吳清友的種種堅持,從做生意的角度來看卻可能是一種「盲點」。
「當我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時,才發現原來虛的東西也很重要。千萬不要為自己畫一個框架,然後在框架中務實努力,絕對不是這樣而已。你要調整,你要靈動,你要變化,」
隨緣盡份,看似清淡消極,卻帶著強大的能量。賴振昌解釋,「抱持隨緣的心態就不會有得失心,可以全人投入做事,也能盡快適應環境,面對轉變。盡份的意義則是,雖然不強求,但一接受了任務,就盡心盡力做到最好,不留下遺憾。」
人生如河,涓滴成流。每一個人,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意義非凡。
每個孩子的生活裡,都可能遇到不講理的人,他們必須學會如何跟這些人相處。
生活裡處處都有可以有創意,在我家「萬物皆可玩」。
學校這樣的體制,有人適應得很好,有人終生不適應。
當代美學大師江賢二窮究藝術奧義的生命歷程,體現了堅持到底的永恆價值。
音樂家演奏得好,所產生的感動,不管樹底下、新舞臺或是音樂廳都不打緊,因為好東西放在哪都好。
9/14郝旭烈年度實體講座|思維進化 × 決策升級 最後晚鳥機會別錯過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