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開放在地年輕人一個展演空間,一圓原鄉青年藝術家、歌手,渴望被看見、被聆聽、被欣賞的願望。
圖片來源:Unsplash
編按:嚴長壽在2009年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發起成立了「財團法人公益平台基金會」,視為給自己的一個使命,要做花東永遠的志工,也期許公益平台成為一種示範,接引更多天使、志工、資源進入花東,轉化成為源源不斷的改革能量。
除了推動花東觀光,嚴長壽也挹注資源在偏鄉孩子身上,讓他們能發揮天分善盡優勢。
以下是作者嚴長壽的分享:
為什麼我們要舉辦藝術營?我認為,英語只是偏鄉孩子應該增加的能力,讓他們與世界的學習平台接軌,但卻不能算做是他們真正的優勢,那他們的優勢到底在哪裡?這才是更重要的問題。
長久升學主義之下,台灣美學教育真的非常不足,藝術也變成奢侈品或裝飾品,沒有內在的生命,然而,我一直認為藝術必須變成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而不是少數人表演的舞台。
就以原住民最擅長的歌舞來看,在台東明明看到很多極具天分的部落孩子,卻因為沒有場地而不能發揮,例如,離市區不過十五分鐘的南王部落,近十年間已經拿下九座金曲獎,但諷刺的是,太多擁有天賦的歌手在家鄉找不到表演舞台,必須流浪在外謀生。
就在公益平台還沒成立之前,「台灣好基金會」的夥伴們早已長年與我們共同為花東奮鬥,尤其柯文昌董事長及執行長徐璐,在我的建議下,租下了當時流標數次的鐵路局舊倉庫,最後並與觀光局共同合作出資打造了「鐵花村」。
這個結合了創意市集的露天音樂劇場,開放在地年輕人一個展演空間,一圓原鄉青年藝術家、歌手,渴望被看見、被聆聽、被欣賞的願望。除了特定的表演節目,星期天下午到晚上是開放時間,曾有一次,最高紀錄居然有高達二十幾個樂團要在這個舞台爭相演出。
現在很多國內外的朋友到花東旅行,更視鐵花村為必訪熱點。大家吹晚風席地而坐,看著舞台上輪番上陣的年輕朋友,拎著吉他發表他們的創作,用歌曲傳達出部落的真實心聲。
鐵花村的成功給我一個啟示,要為偏鄉部落的年輕人找到一條回家的路,其實最直接的方法是「發掘天賦、建立自信」,這也是公益平台推動藝術相關營隊至始至終不變的初心,期待藉由藝術營的舉辦,點燃花東孩子對藝術學習的動力與熱情,撒下根苗。
同樣地,原鄉歌手、藝術家尋覓知音,固然值得鼓勵,但身為眾所周知的大師、藝術家,也不能孤芳自賞、獨善其身,應該同時是藝術的推廣者、引路人,也就是能夠跟大眾互動,具有溝通能力的人。因此,舉辦第一屆藝術營時,公益平台邀請到多位「國際級大師」,親自跟這些孩子現身說法。
【書籍資訊】
《為土地種一個希望》
出版日期:20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