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不只是林書豪
優惠價
85
$238

不只是林書豪

是NBA、是人生、是社會、是美學

書籍介紹

四位熱愛籃球的中年男子,搖起知性且感性的筆桿, 寫下對「林書豪現象」的觀察及分析、與對NBA籃球人生的凝視及想望。 關於林書豪,我們想說的是…… 在「林來瘋」的全球浪潮中,我們與別人不一樣。 我們談的不只是林書豪的板凳傳奇與勵志故事、不強調他的臺灣人血統與亞裔身分、不限於他的高學歷與謙遜態度,我們想說的,更是……

林書豪的崛起,在紐約人眼中還有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他反映紐約對「文化混血」的高度偏好。林書豪和女神卡卡或歐巴馬總統一樣,皆來自跨地球村異文化的大熔爐。他們皆非典型的白人,但是卻又非常了解白人文化,並在異文化中,取得創造性的根源;這些人具有重新解讀、重新定義我們生活中時空、事件、意義的本領,因而帶來創造性的結果。

詹偉雄

林書豪的出現,給了今年NBA一個全球注意的焦點。那樣的話題性,招引來的媒體大幅報導,是NBA花再多的錢、做再多宣傳廣告都換不來的。這本來是一個NBA元氣大傷的球季,直接讓NBA的品牌價值大幅滑落的球季。然而,就靠一個林書豪,靠環繞在他身上這麼多反覆挖掘的話題,NBA瞬間回來了,球迷回來了,甚至還開發了數以億計的全球新球迷關注NBA。

楊照

七年級生的青春,有了HBL,他們的人生更加熱血;有了林書豪,他們的人生不會輕言放棄。不像五年級生在為中華隊加油的國族主義情緒中尋找慰藉,也不必如六年級生對《灌籃高手》中的虛擬人物投注情感。哈佛小子、陽光少年林書豪就活生生站在眼前,成為七年級生勇往直前的重要動力。

何榮幸

劉大任在《強悍而美麗》中說過,「運動的根本定義就是面對挑戰;就好像人的 根本定義就在於面對死亡一樣。沒有挑戰就沒有運動員,沒有死亡,也就沒有了人。」林書豪要成為「真正的人」與「偉大的運動家」,也必須面對無窮無盡的挑戰。

吳錦勳

編者的話

賽前暖身
前言:反高潮的開場序曲
林書豪的夢想之路

身體的鄉愁
登峰造極之最後一擊
教練風格與主控風格
進化道路上的基準─從納許、威廉斯到大鳥博德
落水狗的故事 ─永遠的張力
球迷永不心碎!

喧囂背後
冷靜的熱血 ─ Linsanity的昨日、今日與明日
紐約尼克 ─ 一支萬年爛隊?
林書豪的品牌價值
僕人籃球學
林書豪很特別,但又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特別
豪小子國族主義
什麼時候你會不再迷林書豪?

做為眾人的仰望
櫻木花道、傅達仁、HBL與我們的青春
臺灣之光? ─ 「林來瘋」的文化想像
姚明、尼克警衛與《魔球》
假如我是史派克李

後記:一場流動的盛宴

編者的話 ─ 與球迷擊掌談心

何榮幸

「林來瘋」一戰成名後,已經有太多關於他的成長故事與勵志啟示問世,卻沒有球迷之間的彼此擊掌與相濡以沫。

這本書,是詹偉雄口中「身體的鄉愁」。他把這種球迷才能了解的鄉愁,化為「進化道路上的基準」、「落水狗的故事」、「冷靜的熱血」、「球迷永不心碎」、「豪小子國族主義」等篇章。

詹大哥的《球手之美學》早已是球迷流傳逸品。我和詹大哥因緣際會成為每週一戰的桌球球友,小白球一來一往躍動之間,我們從新科球王喬柯維奇在澳網施展的戰術,聊到林書豪與太陽隊納許的相似與歧異,打完球則繼續聊著詹大哥創辦《Soul》運動雜誌的幕後故事。由於深知許多讀者期待看到詹大哥的觀點,我是以「交不出稿就暫不打球」做為威脅恫嚇手段,配合出版社的聲聲催稿,讀者才能看到詹大哥這些精采文章。

這本書,也是楊照強調的「林書豪很特別,但又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特別」。楊照把這種球迷才懂得的反差,融入「教練風格與主控風格」、「林書豪的品牌價值」、「什麼時候你會不再迷林書豪?」等文中。

說來有趣,我從自立早報副刊開始閱讀楊照的《異議筆記》,雖然慕名已久,真正認識卻是在他短暫「脫軌」,擔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那段期間。《場邊楊照》的出現,讓很多球迷看到楊照多元書寫功力的嶄新篇章。這次和楊照討論本書方向時,他非常強調球迷之間分享心情的重要性;我們之間的唯一歧異,是我認為打球、看球兼具才更能體會運動的美好;他則不以為然,堅持看球本身就已有足夠的樂趣與意義。我們都無法說服對方,結果交由球迷與讀者公斷。

唯一要叫我大哥的錦勳,則是本書的起承轉合串連者。他以「反高潮的開場序曲」、「林書豪的夢想之路」、「僕人籃球學」、「一場流動的盛宴」等文,讓林書豪的故事更加有血有肉。

摘自《不只是林書豪》編者的話

詹偉雄 作者

1961年生,台大圖書館學系畢業,如果順利於2007年寫完碩士論文,即可畢業於台大新聞研究所,目前擔任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數位時代雙週》總編輯。已出版過三本小書──《迫力的東京》、《e呼吸》與《美學的經濟》,目前主力的研究興趣:各種邊緣的社會人類學──運動、設計、美學、感官、食物、時尚,外加技術史和經濟、知識史的雜讀雜學。


楊照 作者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

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News98電台「一點照新聞」、BRAVO FM 91.3電台「閱讀音樂」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及「93巷人文空間」開設長期課程。

變動不居的地景,
因而就成了對於記憶最自然也最強烈的刺激。
走到哪裡,熟悉的舊日時光不待召喚,也無從抗拒,
就固執地服貼在陌生的現實影跡上。
而且神奇地,被時間掏洗磨淡,理應褪色的舊日情懷,
竟然就是比眼前歷歷的現實聲光,更清楚更深刻。

 


何榮幸 作者

五年五班,埔里出生、台北長大,台大社會系畢業,退伍至今換過《自由時報》、《中國時報》兩個工作,現任中時政治組撰述委員兼主筆。當記者已經超過十二個年頭了,卻從未適應政客嘴臉與政治口水。 年前,蘇貞昌屏東連任失利、北上擔任民進黨祕書長,在他政治生涯最低潮時,作者與其相識,一路觀察蘇貞昌「衝衝衝」東山再起,到如今炙手可熱,兩人均頗多感概。 這本書,是作者對蘇貞昌這個人的多面向解讀,但每解讀一段,作者就忍不住跳出來大開蘇貞昌玩笑。全書架構、美編風格,都跟過往政治人物書籍很不一樣,請讀者用各種最輕鬆、最舒服的姿勢閱讀。 另著有《學運世代》(時報)、《五年級同學會》(圓神)。


吳錦勳 作者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曾獲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卓越專題特寫獎」、吳舜文新聞獎「深度報導獎」、金鼎獎、二〇二四年讀墨華文大獎非文學類首獎(合著)等。著有《台灣請聽我說》、《為土地種一個希望:嚴長壽和公益平台的故事》、《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藝術家江賢二的故事》、《之間: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生命之旅》等二十餘部。崇尚精神力量,相信生命不斷超越的可能,傾心史懷哲的人生理想:「有工作可做,有希望可想,有對象可愛。」


2012/04/30

BGB333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2169322

214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