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內衣秀
中華文化:從北大到台大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關閉
阿哈羅尼是以色列理工學院(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數學科學中心教授,主要學術貢獻在無窮組合學。他還出版過若干有關詩、幽默、邏輯悖論、哲學等方面的書籍,在所有非學術作品中,以這本協助家長與教師如何教導小朋友算術的《小學算術教什麼,怎麼教》最受歡迎。
阿哈羅尼對於數學教育特別關心,除了親身到小學教書,現身說法寫書,也將一些有關小學數學的材料放在網頁: www2.math.technion.ac.il/~ra/education.html。
小學算術教什麼,怎麼教
我深信數學大師約翰•馮•諾伊曼的名言「If people do not believe that mathematics is simple, it is only because they do not realize how complicated life is」。為了讓各位跟我一樣相信這句話,我們得先從數學有多簡單來說起,聊聊數學,也用數學說故事。
瑞典女作家林格倫(Astri Lindgren)筆下著名的童書主角皮皮把乘法表叫做「層法表」,皮皮說沒有它也可以活得很好。所以有必要背乘法表嗎?我們需要記住7乘8是多少嗎?知道計算原則不就夠了嗎?
「減法」看似一個很簡單的觀念,但對於真的再學習的小學生來說真的是如此嗎?過往數學教學時,我們太常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卻忘了關注小孩子在學習上的疑惑以及可能會產生的盲點。
雖然大部分的人對數學總是抱持著敬而遠之的心情,然而數學其實教導我們用精準有序的方式進行抽象思維,而這也幫助了我們更有效率地活在世上。
調查顯示幾乎所有人在工作中都需要用一些基本數學;但是除了計數與四則運算以外,其他數學題材的使用率便會降低。約有三分之二的人需用分數、小數、百分比,有22%的人會用層次稍高一些的數學,例如代數。按照韓德爾的分類,歸入低階白領職業的人,使用超過小學程度數學的比率甚至低於10%。
9/14郝旭烈年度實體講座|思維進化 × 決策升級 限量早鳥開搶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