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直覺鍛鍊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一九四一年出生於高雄。一生兩度以「叛亂罪名」判處無期徒刑,先後囚禁二十五年半。出獄後,以《美麗島雜誌社》運作「沒有黨名的黨」,引起當局恐慌。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因「美麗島事件」再度入獄。自一九八六年底開始,一再拒絕當局減刑與特赦,直到一九九○年五月二十一日,政府宣布「美麗島事件」判決無效,始步出牢房。 在長期囚禁後,他向社會表達「忍耐是不夠的,還必須寬恕」、「承受苦難易,抗拒誘惑難」;並在長期緊張的意識形態對立中,開闢出理性協商的政治空間,改寫台灣政治生態。
無私的奉獻者/狂熱的革命者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15日病逝,令外界緬懷、惋惜。1990年,施明德在歷經囚禁25年後出獄,同年10月,施明德赴美國國會以台語發表全文《我只帶來信心》。以下是施明德著作《無私的奉獻者/狂熱的革命者》精彩書摘。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15日病逝,令外界緬懷、惋惜。施明德歷經二十五年多的牢獄生活,他吐露,自古以來,像這樣人生遭遇的人並不多,並發展出一套「逆境哲學」。以下是施明德著作《無私的奉獻者/狂熱的革命者》精彩書摘。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15日病逝,令外界緬懷、惋惜。施明德曾在1983年禁食期提筆寫下,「我想到當我離開人間時,我希望我的親友們在我的墓碑刻上什麼字?我覺得自己已可以毫不羞赧地要求刻上:奉獻者!」。以下是施明德著作《無私的奉獻者/狂熱的革命者》精彩書摘。
立即報名!郭強生《死亡可以是溫柔的》台北新書分享會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