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直覺鍛鍊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英國新堡大學兒童文學博士。從事童書翻譯、創作和研究。愛讀書、愛做白日夢、愛把美好的事物說出來,所以有寫不完的故事。
親子共熬一鍋故事湯
當大人前面已經鋪陳:「我看得眼睛都花了,告訴我,他們長得都一樣嗎?」、「真的沒有兩隻是一樣的嗎?」、「我很好奇,這麼多人,裡面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嗎?」這些問答,等故事說到後扉頁時,大人再問:「嘿,那你覺得我們可以找到兩個一模一樣的點點嗎?」孩子會怎麼回答,已經很明顯了。
語言環境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字彙語言乃是協助人類腦部發展學習與思考的基本單位。嬰兒剛生下來時,腦部尚未發展完全,頭幾年仍是積極的生成狀態,但在四足歲前,腦部就會完成百分之八十五的發展。而這一百億個神經細胞的長成狀況,打下了人類思考與學習的關鍵基模。
在家中,父母多是「單向式唸讀或指讀」給孩子聽。基本上,這些說故事方式的互動性都過少,即使有簡單的互動,內含也過於簡要,多半是單字與單詞的應答附和。
父母跟孩子說話的時間與方式,已同步幫幼兒的腦部設計出發展的軌跡。
親子一來一往,大人依著腦中先架好的鷹架模型,親子接力搭建出故事的樣貌。
和小寶寶共讀的過程中,難免遇到突發狀況,幾個不敗祕笈與你分享。
「大家的孩子是台灣的孩子」,就像環保教育一樣,不是我們家好就好,而是要大家一起好,整個世代可以給孩子的禮物,就是閱讀。
父母請別急著讓寶寶的眼球去追逐螢幕的快速變化,好好把握孩子還貪戀在你身邊聽故事、翻翻書的繾綣時光。
立即報名!郭強生《死亡可以是溫柔的》台北新書分享會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