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處於人際關係漠然、疏離的現代工商社會,都市人常常陷入一種心事無人解的寂寞困境。城市的寂寞寫在都市兒童、青少年、中年人以及老年人的臉上。 作者古屋以他溫暖、體貼的筆觸,提供讀者一幅改善人際關係的願景。在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前提下,讓彼此獲得祝福。
序 媒體人物的一番告白 平路 第一章 「早安!新聞」的幕後英雄 第二章 年輕夫妻的體貼遊戲 第三章 想怎麼收穫,就怎麼栽 第四章 陪丈夫走出中年抑鬱 第五章 誰來看護老人家? 第六章 當心孫兒商法! 第七章 變相的青少年世界 第八章 給孩子一片自由天空 第九章 透視校園暴力 第十章 雨中澆花的女孩 第十一章 希林小姐的圓熟人生 第十二章 溫情溢於飯香間 第十三章 一百七十三個祝福
媒體人物的一番告白 這本書記錄的是日本NHK電視主持人古屋和雄坦誠的告白,輕鬆的文筆中,洋溢著質樸的人情味。 閱讀本書可以有許多角度,我試著提出書裡值得讀者體察的兩固面向,一是作者敬業認真的態度,二是作者由近取譬的文字。 首先,有別於人們對媒體人物存在的一些浪漫的錯覺,作者於告白中,懇切地寫出在「早安!新聞」一小時的現場節目背後,他怎麼樣自我要求︰包括認真地對待每一位到節目作訪談的來賓、事必躬親地草擬節目進行的備忘錄;至於腳本,他更是秉持著剛開始主持節目時「腳本有沒有讀一百次?」的戒慎恐懼,事先充分準備,直到可以應付大多數臨場突發的狀況。 即使這樣,若在節目結束後與來賓的閒談中,發現了什麼遺漏掉的精采內容,古屋先生還是會為自己的有虧職守而懊惱不已。而本書末尾,當讀者看到古屋先生因為噴嚏引起腰痛,痛到必須休息仍不肯懈怠工作,放VTR時,還躺在沙發上盯著監控螢幕,下節目後,又好像蝦米一樣雙手抱膝蜷縮在計程車裡時,讀者瞭解到任何螢幕上的出人頭地,其實與成就任何事功一樣──均無倖致。 ■感人的「個人式」筆觸 另外,本書讀起來生動而親切的部分,在於作者古屋先生描繪社會上失去情感與照顧的各個族群的問題時,不時地把焦點轉向自省式的回憶。我個人尤其喜歡他在第五章談到老人看護時,篇章中所流露出作者本身對於罹患老人癡呆症的祖母的深摰情感。無論寫到祖母因頭腦不清楚而時空錯亂的窘狀,或寫到母親因看護病人許久不曾好好睡上一覺的辛苦,作為讀者,怎能不與他一同喟然歎氣! 在回溯過往時,他先是提到自己自從主持節目以來,總會使用淺顯易懂的詞彙說話,因為他一直衷心希望──祖母每天早上都能精神百倍地對著電視與他道「早安!」在事後還能與他討論節目內容,甚至提醒他注意西裝與領帶的撘配;然後是他發現祖母雖然認出每天早上出現在螢幕上的他,卻已經難以確切知道節目內容的傷痛事實(有一段寫得異常感人,某一天古屋所主持的「早安!新聞」的主題在介紹有關「葬禮費用」與「墓地價位」的資訊,節目結束後,古屋卻意外地接到祖母的電話,原來祖母誤會了節目內容,以為愛孫患了什麼不治之症,才會做此專題,心疼孫兒的祖母憂急地說︰「孫子比我先走,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最後是祖母因病情加重,已經不能夠認人,錯認孫子是自己表親的茫然無助;讀者在「如得其情」之餘,很自然地以同情悲憫的心思,認真思索起老年福利、老人看護等嚴肅問題。 這種「個人式」的筆調,古屋先生談到的無論是特殊吃食(螃蟹、秋刀魚、雜燴勾芡等)、小學五年級第一次旅行、兩層飯夾著一片海苔的便當,還是鮮魚壽司與竹香氣混合而成的微妙芬芳,在文字勾織的氛圍裡,雋永有趣的滋味,又是讀者額外的收穫了。 (本文作者為專欄作家)
1995/08/30
BBP040
天下文化
平裝
14.8cm x
黑白
957-621-281-2
0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