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雪柔˙理查森(Cheryl Richardson)是一位暢銷書作者,同時也是全美最受歡迎的演講者。她深知在步調飛快的生活中,要面面俱到實在難如登天,而與真我、快樂漸行漸遠,卻又是易如反掌。
在本書中,她把從事諮商工作多年的寶貴經驗與真知灼見,淬鍊成為期一年的簡易計畫。五十二篇言簡意賅的短文,提供兼具反思與行動的計畫,同時條列具體、實際的建議與練習,幫助讀者一週一小步,循序漸進地重新塑造生活。
本書引導你以全新的方式來思考、行動、愛人、工作甚至歡笑。當你清除障礙,重新與內在的智慧連結,強化人格,你會尋回失落已久的部分,創造出令人驚喜的新生活。
【導讀】
第一週 出發囉!
第二週 新的一年/新的自我
第三週 找回失去的自我
第四週 挑戰
第五週 時間的禮物
第六週 榨乾你的罪魁禍首為何?
第七週 神蹟
第八週 你的動力來源為何?
第九週 專注的力量
第十週 停止瞎忙,開始生活
第十一週 檢查一下引擎
第十二週 讓腦袋放個假
第十三週 春天健身天
第十四週 找樂子了沒?
第十五週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第十六週 停、看、聽
第十七週 創造空間
第十八週 集中能量
第十九週 停下來休息一下
第二十週 早期的預警訊號
第二十一週 學習等待
第二十二週 朋友、事實與信念
第二十三週 揭露秘密
第二十四週 近距離接觸
第二十五週 你是個心靈拓荒者嗎?
第二十六週 把謹慎拋諸腦後
第二十七週 站在陰影中
第二十八週 你的支柱如何?
第二十九週 讓財務自由
第三十週 停下來/反省/獎勵
第三十一週 開開玩笑
第三十二週 你是睡美人嗎?
第三十三週 辦公室大掃除
第三十四週 向外伸展
第三十五週 好好整頓你的窩
第三十六週 預作儲備
第三十七週 整修破損的部分
第三十八週 季前檢查
第三十九週 為更重要的事妥協
第四十週 放縱一下
第四十一週 工作時的自我照顧
第四十二週 生活的附件
第四十三週 愛的力量
第四十四週 精神層面的自我照顧
第四十五週 人事與輕重緩急
第四十六週 送個好禮物
第四十七週 「感謝」遊戲
第四十八週 無聊的好處
第四十九週 消弭狂亂的節慶
第五十週 人生重整
第五十一週 既正常又特別
第五十二週 祈禱的力量
【前言】
迎接嶄新的人生吧! 你是不是常常夢想著要過更好的生活-一種比較能夠反映真實的你,或個人價值觀與深層渴望的生活?有多少次在結束了忙亂的一週之後,你會幻想著要打點行囊,把一切拋諸腦後?我想根本不用我說,生活在現代的人們大部分都會隱約感覺到好像少了點什麼,或生活就這麼與他們擦身而過。
因此,許多人都渴望能夠早點找到真實的自我,以及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以免後悔莫及。 我從事個人諮商九年,幫助許多客戶重新評估生活,進而找到真正重要的事物。我們的目標是要改善他們的生活,而改善的情況則是因人而異。
對某些人來說,一份可以彰顯個人價值,並尊重工作以外私人生活空間的新工作,就可以發揮很不一樣的效用。但對另外一些人而言,得到必要的支持,或建置便利的系統,就可以減輕個人成功的壓力。在輔導的過程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客戶大幅度地簡化生活,為的就是重新找回內心嚮往已久的安詳寧靜。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大家都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過一種比較真實的生活,可以反映出個人的價值觀與最珍視、最重要的事物。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些故事,是不是非常耳熟能詳呢? 工作滿分,生活0 奧莉薇亞(Olivia)站在辦公室的窗邊俯瞰整個城市,內心思忖著自己的生活將歸向何方。作為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經理,她感覺自己一直以來像是在飆車一樣。公司股價不斷上揚,銷售業績強勁傲人,而她一直是整個部門最有貢獻的人。過去她的工作是有回報的,但現在的奧莉薇亞卻覺得很悲哀。
雖然她找到了自以為想要的生活,但好像失去了自我。 奧莉薇亞每天早早起床,六點就到健身房報到,八點踏進辦公室,晚上則大多是七點半之後下班。她懷念過去的美好時光,常常能夠與朋友在一起,約會的時間比較固定,而且比較有屬於自己的空檔。
奧莉薇亞表示,現在的她覺得每天的生活都很漫長,日復一日忙著同樣的事。她覺得很疲憊、很孤單,她已經準備好要做點改變了。 奧莉薇亞的情況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那是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的人,都會面臨的問題,到最後連生活都犧牲了。
我們向前衝刺,竭盡所能滿足各項需求,像是對群體、認同或成就的需求,這些都是得以藉由工作滿足的部分。然後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再也找不到屬於家庭的個人生活了,而這種領悟就像是難以下嚥的毒藥一樣。 有些人的問題不太一樣,就拿大衛(David)的情況來說好了,他的成功帶給他的比當初預想的還多。
但是一天忙下來,坐在辦公桌前的大衛不禁懷疑,這樣的辛勤工作到底值不值得。他的顧問公司比以前更成功,他今年賺的錢比前兩年加起來還多,幾乎記不得過去那種擔心付不出錢的日子了。但不管走到哪兒,大衛總感到好像哪裡不對勁。
雖然他已經達到自己設定的成功目標,但感覺就是不對。他的責任比以前更重了──他摯愛的妻子、三個孩子、鄉間的一棟大房子,以及手下的二十五名員工。大衛對於自己為自己創造的角色並不滿意,他說覺得自己像是為其他人工作的一名員工。他常常幻想著賣掉自己的公司,把生活方式變得儉樸一點,然後嘗試一些新玩意兒。
大衛不確定自己是否願意繼續為成功付出這麼高的代價。 再不然還有瑪格麗特(Margaret)的例子,她的不快樂大部分來自內在的挑戰,而非外部的環境。瑪格麗特每天開車送小孩上學之後才去上班,一路上總覺得矛盾不已。
瑪格麗特是兩個孩子的媽,也是一家禮品批發公司的老闆。她覺得自己好像被兩股相反的力量拉扯著,一方面沉醉於公司經營得當所獲得的成就感與刺激之中,一方面又希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多陪陪他們。這個衝突所衍生的壓力正逐漸消磨著她,在兩個全職的工作間(事業與家庭)疲於奔命實在不容易,但內在混亂造成的壓力,更令人無法忍受。
瑪格麗特很清楚到頭來總得放棄其中一樣。 重新定義成功 雖然你的生活故事可能很不一樣,不過沮喪、挫折、精疲力盡或孤單寂寞的感覺卻可能是再熟悉不過了。對大多數生活在步調快速、以腎上腺素為能量的社會中的人們而言,有關意義、目的或是快樂與否等問題,簡直就是如影隨形。
我們都希望得到更多,多年來,從外部工作環境尋求快樂與自我實現的作法,已經響起了警鐘,我們已經在狂亂的忙碌生活中迷失了自我。 身為一個個人諮商師,我與客戶成為好伙伴,在每個星期的會面當中,我協助他們重新評估個人的優先順序,以更全面的生活角度來重新定義成功,進而採取必要的行動,促成大家希望的正面改變。
每個星期,我的客戶離開時都會得到一份行動計畫,我很快注意到這些小小的家庭作業,開始造成巨大的改變。有一位客戶好幾年來都生活在雜亂無章的環境裡,於是他開始在混亂中建立秩序,最後終於得以展開全新的生活。
另外一位客戶因為長年揮霍無度,導致債務纏身,於是她開始每週做一點小改變,逐漸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最後她也可以開始慢慢累積財富了。 在與客戶接觸的期間,我看到了阻礙大家生活得有意義的因素。當我把重心從協助個人轉移到團體身上時,也得到了許多迴響,瞭解到讓大家停滯不前的原因。
我在1998年12月出版了《輕輕鬆鬆如意生活》(Take Time For Your Life)一書,希望能把我的所見所聞與更多讀者分享。在這本書當中,我帶領讀者經歷我輔導個別客戶時採用的相同輔導程序。書中所介紹的步驟,目的是希望能夠協助讀者以更實際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生活,找出應該進行哪些改變,才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快樂,生活更有品質。
舉例來說,我鼓勵讀者先把愛自己列為首要之務,這樣大家才能做出積極的選擇,而不是被動地等著接招。我帶領大家經歷訂定個人優先順序的過程,找出並消滅耗損能量的罪魁禍首,同時進行個人理財,如此才更能掌握自己的生活。
我讓讀者瞭解,生活在腎上腺素主導一切的社會所面臨的挑戰,然後告訴大家應該如何放慢腳步,捨棄不健康的能量來源,像是咖啡因、糖份或焦慮,轉而利用比較健康的能源,例如有支持力量的社區群體,或適合個人的精神活動。
讓改變容易、效率、更有趣 我也到各地去為那些對生活感到困惑的群眾闡述這些主題。我在演講的時候,會把許多看過第一本書的讀者寫來的信件或電子郵件唸給大家聽,我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這些策略發揮了很大的功效,而大家都希望我再多提供一些。
許多讀者希望能繼續聽到其他人改變自己生活的例子,並得到以一個星期為單位的家庭作業,讓他們可以持之以恆地進行我在書中所提到的改變。於是我決定要好好利用科技的好處。 1999年1月,我發行了第一份「2000年生活大更新」(Life Makeover for the Year 2000)電子報,目的是給予讀者支持。
我提供簡單實際的策略,讓大家能夠以一個星期為單位,漸次改善個人或專業的生活層次。根據我輔導客戶的經驗,我決定要用「一次一個星期」的方式,不僅讓更多人覺得進行改變容易些,也讓整個過程更有趣、更有效率。每個星期,我隨意選擇一個與個人或專業成長有關的主題,然後提出一個具體的行動,讓讀者可以在該星期中進行相關領域的改善。一旦讀者開始採取行動,他們的生活就會隨之改變,而一點一滴的改變就會慢慢積少成多。
當讀者開始把每週的電子報轉寄給遍布世界各地的親朋好友或同事時,整個進行改變生活的群體也隨之擴大。舉例來說,有位知名大學的女院長,就把這份電子報轉寄給學校所有的人;一家製造公司的董事長,也把電子報轉寄給公司所有的員工。
剛開始只有幾百個人的群體,很快地在一年之內就成長茁壯成好幾千人。 這個每週一改的方法,來自我個人根深蒂固的基本輔導哲學──極度寵愛自己。這個概念是我的同僚湯瑪士˙李奧納多(Thomas Leonard)教給我的,重點是要激勵讀者極盡所能地愛自己,有時甚至是到放縱的地步。這麼做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
根據多年的輔導經驗,我發現當客戶極度寵愛自己時,例如固定休假,對耗損能量的人、事、物說不,或傾聽內在的聲音並聽任直覺行事等,他們的壓力就會減輕,對生活的滿意度也會隨之提升。此外,他們也會以一種比較健康的方式去關心別人。這項體認變成我的指導原則──幫助大家多多關心自己,如此才能進而推己及人。
每週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更新生活」計畫是一項成效卓著、為期一年的改變計畫,目的是要幫助你一個星期一個星期慢慢改變你的生活。每個章節(每週)包含一個主題,同時還有「採取行動,接受挑戰」單元,幫助大家輕而易舉地身體力行。 整個過程希望是簡單又有趣的。
雖然我保留了從年初(一月)開始,一直進行到年底(十二月)的構想,但我還是建議各位以適合自己的方式來使用本書。不管你是決定要從第一個星期實踐到第五十二個星期,還是要隨機抽樣,或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主題下手,最重要的是看了之後就要身體力行。
當你開始進行每週的「採取行動,接受挑戰」的功課時,你會看到自己如何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有進步,而且在察覺到之前,你早就已經開始經歷生活中正面的改變了! 當你開始這項每週計畫時,可以督促你採取行動最強的驅動力,就是找個伙伴或一群都想要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朋友。這一點實在非常重要,群體是你獲致成功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
與同事、家人或朋友結伴,就像是為自己買了壽險保單一樣,好處不勝枚舉。你甚至可以自行組織讀書會、工作研習小組或家庭協力團隊。一旦找到伙伴或成立行動小組,就請遵循下列四個原則:
1. 研擬如何互相扶持的計畫。例如大家要見面討論,還是透過電話聯繫?多久見一次面?何時見面?
2. 研討每週主題,討論該主題與個人或生活相關之處。
3. 決定執行「採取行動,接受挑戰」單元中的某個特定行動,讓同伴知道那一週當中你要努力的目標。
4. 訂出再次見面的時間,這樣大家可以一起分享彼此的進步並慶祝個人的成功。
在實踐的過程中,不要怕向外求助,因為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比較需要別人推你一把。這些激勵人心的小故事與簡單的行動方針,可以為你以及你所關心的人的生活帶來莫大的改變。只需要一個持續的小小行動,就可以大大地改變你的生活,所以千萬別讓恐懼、因循苟且或遲疑阻礙了你的去路。 當你開始每週都進行一點改變時,請準備好迎接嶄新的生活吧!當你排除雜亂無章,重新接觸內在智慧,強化自己的性格,並挑戰高品質的生活時,你會發現以往失去的自我又開始兜在一塊兒,進而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了。 祝你好運!
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業,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口筆譯研究所碩士。
譯有《高學歷的背債世代》、《獨角獸,你教我怎麼飛》、《甜甜圈外的人生》、《人生new起來》、《世界末日》、《一日鍾情》、《失落的世界》等書。
2002/11/18
BBP148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067-8
212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