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巨龍
優惠價
85
$391

巨龍

中國對全球政商經濟的影響

Big Dragon
書籍介紹

兩位資深中國問題專家,看中國在國際政商社會的崛起與影響,立場客觀,剖析深入。

第一部探討近年美中關係劇烈震盪的因由;第二部說明中國作為下一世紀、美國以外的超級強權,其條件與限制;第三部以中國新一代企業家的發展,說明中國在經濟發展下的變化;第四部探討未來五年,中國在內政與外交上的可能動向;第五部針對美中關係,提出政策、文化、經濟等各面向的期許與結論。

所有關心兩岸發展的決策者及專業人士,不可不讀。

引言 風起雲湧

第一部 新冷戰內幕
第一章 不必要的冷戰成形
第二章 鷹與龍Ⅰ:從快船到天安門廣場
第三章 鷹與龍Ⅱ:走向邊緣
第四章 新經濟超強的競爭與合作
第五章 威脅或挑戰?

第二部 體檢中國
第六章 樂觀派、悲觀派,審慎樂觀
第七章 中國的重擔
第八章 難題與解決之道
第九章 邁向統一的衝動
第十章 摸石過河

第三部 下海
第十一章 張偉:為所有權找答案
第十二章 陳平:冒險家
第十三章 馮倫:建築大師

第四部 為龍卜卦
第十四章 未來五年:巨龍安內
第十五章 未來五年Ⅱ:巨龍環視
第十六章 前瞻二十一世紀
第十七章 躍進未來:二○二四年的超級巨龍

第五部 冷戰之後
第十八章 新上海合約

凱澤

本書旨在探討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將對全球的財富和權力平衡的影響。我們特別關心美中兩國今後幾年,以及未來數十年如何互動,以及這些互動對經濟、商業,全球秩序的影響。

根據估計,中國將在二○三○年代成為全球最大的國家經濟體。在下個世紀的前半葉,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中國將日益成為超級強國。但是,中國將不同於過去出現過的任何強權。它發展中的政經體系,也將與世人所知的任何體系不同。中國將是一種揉合許多影響力( 包括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成份)的獨特混合體。

這種發展對美國商業的利害關係至為重大。對渴望追求成長的產業界,中國市場有如數世紀前,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一個經濟飛速成長、潛力和利潤無窮的龐大新天地。它也可能成為全球競爭的輻湊之地,各國公司在此爭逐市場佔有率,爭取控制能夠降低成本曲線、提升消費者利益的經濟引擎,以成為結構完整、網絡遍佈世界各地的未來真正全球大企業。

將近二十年來,貿易往來、資金流通,以及因此產生的財富和權力,顯然正從以大西洋為中心的舊世界,轉向日益以太平洋為中心的世界。近年來的趨勢更顯示,中國正處於亞洲發展的中心。太平洋影響力日增的新秩序中,美國和美國企業界當然是一股非常強大,甚至是雄霸的力量。面對急遽轉變的中國,我們如能了解並適當地因應這種轉變,將可為美國帶來龐大的利益。

不同的公司難免對可能的機會和風險有不同的評估,尤其是東亞正在設法應付十多年來經濟過度成長、過度建設、過度投資(經常是投資在錯誤的部門 ),以及過度舉債經營,所引起的經濟動亂和衰退。

亞洲其他國家經濟陷於困頓,勢必對中國造成強大衝擊。儘管北京信誓旦旦的宣稱中國對亞洲這股流行性感冒具有免疫力,其實不然。它的保護措施或許比其他一些國家稍勝一籌,可是畢竟未能把四週的狂暴旋風完全摒擋在外。如果已經橫掃泰國、馬來西亞、香港、日本和韓國的呆帳、銀行倒閉、股價大跌等雷霆風暴轟然襲擊中國,應該沒有人會感到驚訝,而且其後果將繁多難測。

一九九七年十月最後一週的事態,終於引起在亞洲做生意的美國公司的注意。在那一個星期,香港股市崩盤(以及這些事件背後的許多原因)導致紐約及全球股市創下單日最大的跌損。

一九九八年以及以後一段時間,許多美國企業和金融策略師可能把更多心思用於如何自保,以應付亞洲的經濟衰退、銀行危機,及其對企業營利和股價的影響,而非積極探測這個地區新的投資和機會。

值得他們憂慮的理由很多,包括已經開始的亞洲貨幣競相貶值(這可能導致全球的通貨緊縮,以及美國貿易赤字創新紀錄 ),以及在息息相關的世界經濟體中因拖欠債務、債台高築,以及赤字而造成的種種骨牌效應。

不過,這種重新調整期遲早會過去。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最後終會回到過去二十年,已成為亞洲特性的追求成長與現代化的基本路線。全球貿易和資金流動的主流,已經從大西洋為中心的舊世界轉向以太平洋為中心的新世界。下個世紀初,這種趨勢可能重現,甚至快馬加鞭。屆時,新的中國熱將應運而生。

一些比較有遠見的國際性公司,正在該地區以低廉價格收購資產及從事投資,為長期發展積極部署機會。其他公司則認為應該冷卻熱情,緊縮作業,觀望亞洲經濟是否能或將在何時恢復成長。面對中國及其他基本問題,有些人將能掌握正確分寸,很多的人卻將一敗塗地。今後二十五年,在中國作業的成敗可能影響某些參與全球競爭的企業的營利成績。這甚至可能成為企業全盤成長策略是否健全的指標。

僅只想到明日的中國超級強權的龐大規模,就該重新考慮全球每一重大問題的未來。了解中國並有效地與它打交道,確實構成一大挑戰,不過這種挑戰不僅在於這個國家的大小和規模。中國的歷史和各種政經想法也會造成不同的利益,使這種挑戰益形複雜,而新聞媒體上有關在中國投資或做生意的膚淺討論,或華府擬定政治策略的程序,都不符合這種需求。

數十年後,中國與美國將成為全球唯二的超級大國。它們的力量來源不同,也有不同的方法讓大家感受它們的影響力。它們會有不同的目標,不同的實力和弱點。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仍將更有能力、更有深度、更有效率,擁有更先進的科技,以及在全球發揮影響力的更精密機制。

然而,中國整體經濟的大小和規模,加上它在亞洲的中心地位,以及對所有開發中國家空前的影響力,將使它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巨大及獨特的超級大國。建立具有建設性的夥伴關係,顯然能夠使美國和中國共享巨大利益。如果目前的對抗政治繼續支配著雙方的關係,將對雙方,以及全世界,造成極大的危險。

不幸的是,雙方美好關係的開端,卻正遭到新冷戰的寒風吹襲。這種情勢好像危機四伏的地雷區,美國企業也因此蒙受其害,拱手讓出許多合約及機會給日本和東南亞的競爭對手。美國在中國趨於開放、發展及現代化的歷史契機中成為其主要夥伴的機會,正逐漸消蝕。

認為美國必須在道德上以義憤對抗中國,在軍事上以新的圍堵主義對抗中國的「中國威脅論」,正在流行。然而,我們對中國的看法樂觀得多。我們認為中國將成為惱人的挑戰問題。但是,總的來說,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二十一世紀的偉大超級強國會找到某種方法,彼此競爭、互相合作、和平共存。

雖然我們的預測顯示對抗仍方興未艾,但是我們相信在不太遙遠的未來,情勢會出現決定性的好轉。屆時,美國與中國可能開始獲取經由雙方積極互動所產生的龐大利益。不幸的是,在目前冷戰的互相叫罵中,這些利益大多深藏潛伏,無法看到,也無人理會。

我們筆下的中國是我們兩人從二十幾歲起就密切注意,並且親自體驗過的中國。雖然當時我們彼此不認識,可是我們都在一九七○年初第一次訪問中國。中國當時還陷在文化大革命的旋風中,外國訪客看到和經驗的每一方面的印象,全是由毛澤東思想教條和意識形態的狂熱來下定義。

我們兩人都曾為毛澤東思想滔滔雄辯的浪漫情懷,以及文革信徒鼓吹在中國建立新烏托邦社會的夢想而著迷。對我們來說,了解一九六○年代末期及一九七○年代中國的現實情況,與北京官方說詞竟有那麼大的不同(毛澤東的理想實際上對中國人民造成激烈的反烏托邦影響),使我們內心非常痛苦,並且學到了慘痛的教訓。在好的一面,這個過程教導我們深入地看到中國社會的裡層,以了解形成這個社會的更深切和更複雜的力量。在審視今天的中國時,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也是一個重要的開始,雖然中國社會已經更加現代化和開放。

那個時期在中國旅行,使我們有機會親眼目睹現代中國市場經濟的誕生。儘管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的混亂和極端主義,在一九七○年初,北京中南海的中共領導人開始聽到鄧小平關於建設經濟的論點。經過激烈的政治鬥爭和毛澤東去世後,彈性十足又頑強不屈的鄧小平在政治上佔了上風。

他開始著手結束中國玉石俱焚式激烈鬥爭的夢魘。自一九五○年代以來,中國的政治領導人第一次捨棄政治運動及意識形態教條,開始根據基礎廣泛的經濟成長需求,來界定他們的工作,以及國家的前途。

因此,一九七○年代末期,我們再到中國旅行時,已經能夠在中國極少數第一批個體戶餐館吃麵。我們到農場去,探訪「養兔大娘」和「養雞大王」,他們獲准蓄養家禽牲畜或種植作物,直接賣到還在成形的市場,合法賺取個人財富,不需透過國家體制運銷。我們曾與極少數第一批現代企業的經理們談話,他們通常都是在茅塞頓開地發現「原來如此」的情況下,學會了廣告、行銷,甚至公司兼併和收購的藝術。

我們目睹美中貿易從「與敵人貿易」逐漸轉變,成為現在每年高達一千億美元的貿易關係,而且正成為世界貿易的重要支柱。中國企業向我們問策,內容無所不包,從如何吸引外國觀光客,一直到購買外國的鋼鐵廠等等。我們也向美國大企業及其他外商獻策,這些企業正試圖把產品和服務打進完全陌生的中國市場,其業務性質包括租車服務和西方化妝品等等。最近我們更介入重大的企業投資、創辦合資企業,融資收購中國企業。

我們清楚記得一九七○年代初,通過香港新界與大陸深圳之間的羅湖一座小橋的情景。這是個氣氛非常緊張的邊界,有如冷戰高峰期間西柏林與東柏林間的查理邊界檢查哨。在這一邊,美國與英國的情報單位用高倍望遠鏡密切監視進進出出的每一個人。

在另一邊,保持高度警戒的中國邊界「紅」軍隨時拿著武器。在那個年代,幾乎所有的旅客都自己提行李過橋進入中國。毛澤東曾在有關無產階級的著作中強調自己扛行李的美德,所以那時替人拿行李的挑夫很少。即使你能找到挑夫,也不必付小費。根據那時當令的口號「人民服務為」的精神,中國各地都鄙視給小費的行為。

過了橋,你幾乎可以聽到一道真空隔絕門戶把你與全球經濟體系完全隔開。正前方可以看到大紅的標語牌,上面寫著毛語錄,還有深圳的農夫在綠油油的熱帶稻田中耕作。今天的深圳已不可同日而語。來自香港的商務旅客駕駛賓士或Lexus豪華轎車,沿著高速公路飛馳而至——如果他們不是搭乘直昇機或飛機過來。深圳已經變成人口超過百萬的繁華城市,數以百計的外國企業在這裡設立了辦事處。大多數的稻田已經被這個實驗性「經濟特區」的摩天大樓、百貨公司,以及急速向郊區擴充的現代建築所吞噬。

大幅的紅色毛語錄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同樣顯著的廣告牌,推銷的是萬寶路香菸和其他西方消費品。在深圳的香格里拉大飯店,許多服務生迫切等著替你拿行李——他們大多年紀很輕,沒有讀過毛澤東有關提行李的著作,都急著想賺小費。只有深圳鬧區上方的一座小山上,還可以看到一個政治看板,看板上一副高瞻遠矚的鄧小平保證中國基本的經濟改革和開放政策,百年不變。

沒有人能想見中國百年之後的模樣,更遑論準確預測。本書最遠只能預想大約三十年後的情況,而且與我們對中國過去三十年發展的積極觀察,維持大體上的平衡。由於我們從親身經歷體認到中國在過去三十年改變了多少,因此我們在判斷中國今後三十年可能或不可能有那些改變,參考實際經驗的佐證。

我們以中年人的觀點,設法想像晚年時,中國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想像我們那些年幼的子女達到中年時,中國與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互動可能是什麼樣子。簡而言之,我們想模仿中國人幾百年來的習慣:就長遠著想,不是想二十五年後,而是想幾十年後,不是想明年,而是想一個世代以後。

本書的一項主要任務是呈現中國的各個層面,避免不負責的危言聳聽,而設法探討中國向來複雜不堪、經常曖昧不清及彼此衝突矛盾的現實情況。我們把本書分成五部。每一部用不同的鏡頭去看今日及明日的中國,並互相關連。

在第一部「新冷戰內幕」裡,我們透過當前所有問題中最急迫和最令人不安的一點來看中國:美中兩國逐漸陷入可能鬧得兩敗俱傷的不必要冷戰。華府與北京的關係已從幾年前的光明、樂觀一落千丈,淪入目前公然進行意識形態與政治鬥爭,發生激烈的貿易及經濟爭執,甚至偶爾出現軍事摩擦。這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這對美國人的利害關係如何,下一步可能怎樣,如何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這些都是第一部將要討論的主題。

在第二部「衡量測度中國」裡,我們描述中國過去的包袱、它的龐大人口、它的封建和共產主義背景,以及其他因素,如何以某種方式結合,以不同於任何典型西方民主市場經濟的方式,限制及塑造中國未來的改變方向。每個人都知道中國與西方「不同」。這裡將顯示它是如何的不同。

在第三部「下海」裡,我們對這些差異提供「從下到上」的看法,勾繪三位企業家的素描,其中包括現今中國一些最富有及最成功的商人。這一部為中國的「私有」觀念和創造真正「民營」企業涉及的複雜問題,賦予人性的面貌。

在第四部「為龍卜卦」裡,我們利用對中國過去和目前的了解,預測中國在二○○○年到二○二四年之間可能的發展軌跡。我們將探討中國政治制度的未來、香港和台灣等重要問題、新的社會和文化價值觀念的興起,以及中國的新政治經濟模式可能對商業、金融和經濟造成的影響。

在最後的第五部「冷戰之後」裡,我們為目前因誤解和互相叫罵而陷於停滯不前的中美關係借箸代籌,以期使它們恢復夥伴關係。在我們建議的夥伴關係中,雙方應認知彼此的歧見,而且「保持交往」應該是維持活潑的互動,而不是進行干預或不斷衝突的藉口。

為了補充正文的分析,我們附加了一些有關中國的事實、語錄和評論。這些都是多面的小小玻璃片,拼在一起就構成像萬花筒般的畫面。它們是附加和互動的材料,未必與書中的文字有直接關連。讀者不必覺得非得讀每一段附文不可。它們為思考中國問題另闢蹊徑,而我們認為這不無價值。這些附文合在一起,對任何有關中國未來的認真思考,提供了許多豐富細節,以及可以啟發思想的見地。

最後,在此要提出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附註。我們用大約八.四比一的匯率,換算中國人民幣與美元(換言之,一百人民幣大約兌換十二美元)。在中文方面,對於與一九四九年以後的中國有關人名和地名,我們使用現代漢語拼音,至於一九四九年以前的人名、事件及地名,我們用大家比較熟悉的舊式羅馬拼音。這難免導致一些小小的前後不一貫,我們希望讀者能夠體諒這一點,把它當做中國人大而化之的一個小注腳。

一九九八年一月記於康乃狄克州溫斯頓

伯斯坦 作者
伯斯坦為布拉克史東集團(Blackstone Group)資深顧問,專長投資業務,並擔任過新力、豐田汽車、昇陽電腦、微軟等跨國企業的總裁特別顧問。伯斯坦的文章經常出現在《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報刊,同時有數本關於國際化、經濟、金融和技術方面的著作。
凱澤 作者
凱澤為實務經驗長達二十五年的中國問題專家,主要涉獵中國投資、合作投資等領域。目前自營諮詢顧問公司。在此之前,他服務於美中關係委員會,美中貿易協會等組織,並有兩本關於中國的著作。
應小端 譯者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中華日報編譯、中央日報編譯、中國時報編譯、聯合報編譯組副主任、紐約世界日報編譯,現專事翻譯工作。譯作有《巨龍》、《小故事,賺大錢》、《虛幻樂園》(均由天下文化出版)等。
黃秀媛 譯者

台大外文系畢業,台大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聯合報》、《世界日報》編譯。譯有《生命在愛中成長》、《愈成熟,愈快樂》、《巨龍》、《男人新中年主張》、《十誡》、《半斤非八兩》、《杜拉克精選:社會篇》、《完全通路行銷》、《關鍵十年》、《沃爾瑪王朝》、《藍海策略》、《思考型工作者》、《簡單的法則》、《急迫感》、《長尾理論》、《簡單的領導》等(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1999/03/30

BCB194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548-X

528

630

為您推薦
最近瀏覽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