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幾年以前,日本還被視為世界經濟強權。它從戰後的殘破貧窮中再起,成為世界巨富,造就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使許多國家自省:「日本能,我們為什麼不能?」
因此,究竟是哪裡出了差錯,讓今天的日本經濟頹靡不振?
在《波特看日本競爭力》這本書中,作者以十年的研究心得,解讀日本當前經濟困境的謎題,以鑑往知來、預測日本明日的經濟情勢。這本書也揭露了,在現代的全球競爭中,什麼才是長久有效的公司策略和國家經濟政策。
這本深刻敏銳的書,提供了完整的架構,能幫助台灣企業家與為政者了解日本經濟的起伏,以及台灣可從中學到的功課。
導讀 一本震撼太平洋兩岸的書 高希均
推薦序 台灣的省思 高清愿
自序 兩個日本
前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第一章 日本式競爭
第二章 挑戰日本政府
第三章 三思日本式管理
第四章 日本競爭力的來源
第五章 日本如何前進:政府的任務
第六章 改造日本企業
第七章 日本還能競爭嗎?
英中/中英名詞對照表
推薦序 台灣的省思
高清愿
日本和台灣在戰後所創造的經濟榮景,一直以來都被各界視為奇蹟,也引起一陣研究與模仿的旋風。然而日本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近年來卻深陷泥淖,過去半年來幾乎沒有成長,政治危機也不斷升高,引起各界高度關切。
台灣和日本的經濟發展可說是唇齒相依。日本擁有世界級的技術,但國內的生產成本卻過高,台灣的科技條件正好可以彌補日本此項缺憾,而台灣也仰賴日本的技術輸入以開創新局,統一早期的發展史就是個非常好的例子。也由於彼此的關係密切,再加上地緣和文化的聯繫,因此台灣許多企業依循日本某些公司封閉又缺乏策略的經營模式,加上政府政策因素,以致在安逸和時間的考驗下逐漸失去競爭力。
波特先生在書中針對日本經濟的優勢和弱點加以深入剖析,並藉此作為各國及各企業在經營及決策上的借鏡,再三拜讀之後,實在引人省思。日本一向引以為傲的全面品質管理,近來也受到了強烈的批判。雪印奶品的醜聞及危機管理不良,寫實地暴露出責任意識的不足及怠惰。此外,傳統民族國家的心態以及政府的經濟體系的干預策略也是經濟進步的障礙。台灣企業切要引以為戒。
然而,波特先生表示日本的民族性、技術性、侵略性和強烈的好勝心不容小覷,個人實感贊同。一旦日本痛定思痛,拋棄政策和封閉的舊包袱並改變經濟策略之後,再創另一波的經濟成長並非難事。在此之前,台灣企業和政府應該要思考的是,台灣在日本經濟衰微到力求振作的這段期間學到什麼經驗和教訓?對於雙方的經濟繁榮是否能夠扮演推手或互相扶持的角色?
台灣依附仰賴日本的技術支援時來已久,時值日本經濟蕭條,台灣廠商在有利的條件促使之下,應積極尋求商機。創投產業若能加強與日本科技產業合作,直接投資日本先進技術,協助導入日本先進技術,降低我國對日本高科技產品的依賴,便可直接減緩中日貿易逆差擴張的壓力。另一方面,日系企業在台灣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台灣企業若能強化核心競爭力並發揮企圖心,此時正是佔有利基的關鍵時機。
日本的優勢其實也是許多台灣企業的弱點,日本的興盛可以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弱點,日本的衰退更可以讓我們反省自鑑。建立新的經濟模式是日本目前的第一要務,反觀台灣的情況也是如此,我們衷心希望日本這個既是台灣強大的競爭對手,又是最佳的合作盟友能在跨世紀的變革中再度站起,更期勉台灣的企業能自我充實,提升競爭力,配合政府協力重整經濟秩序和體系,希冀雙方在不久的將來皆能再創新的經濟榮景。
26歲任教於哈佛商學院,為該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波特專精於競爭策略,自1980年起陸續出版了《競爭策略》(Competitive Strategy)、《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國家競爭優勢》(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競爭論》(On competition)等書(以上各書中文版均由天下文化出版),被譽為當代經營策略大師,他所提出的競爭策略理論更是商學院的必修課程。波特曾於美國雷根總統任內被延攬為白宮「產業競爭力委員會」(Commission on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委員,同時也是世界各國政府與企業爭相諮詢的知名顧問。波特十餘年前開始研究健康照護。
波特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航空工程系,取得哈佛商學院的企業管理碩士學位,並且榮獲貝克學者獎(George F. Baker Scholar),進而取得哈佛大學的商業經濟學博士學位。獲有無數獎項和殊榮,包括全國商業經濟學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conomists)的亞當斯密獎(Adam Smith Award)、許多國家的全國性榮譽勳章,以及管理學院(Academy of Management)的學術性管理貢獻最高榮譽。
日本一橋大學(Hitotsubashi University)國際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兼教授。
他曾在哈佛商學院教授「競爭與策略」課程,著有《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神原磨理子(Mariko Sakakibara)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約翰安德生管理研究所(John E. Anderso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助教授。
曾任日本通產省次長。
2001/03/30
BCB224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576218309
285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