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企業醜聞加上全球經濟不景氣,企業界目前遭遇到信心危機的挑戰。在《華爾街日報》/NBC意見調查中,70%的人指出,他們不信任經紀商和企業的話──這是三十多年來最高的比例。
當企業的信心基石崩潰,外部信心瓦解時,領導者的工作會艱難許多。
這本書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產生的。作者針對1243家企業和1511位球隊教練及運動員做調查。把成功者和失敗者分別開來,把處在成功循環的組織,和在下降循環的組織,加以對照比較。結果發現,組織之所以成功,並非取決於人力或財力,關鍵在於「信心」。
肯特在書中說明,領導者應如何運用三大基石來建立組織的信心;分別為「確保責任」、「培養合作」、「鼓勵創新」。「確保責任」是要在組織中建立「許下的承諾一定遵守」的企業文化。領導者要提醒人們義務的正反面,和加入他們的團隊所擁有的機會。在「培養合作」方面,應做到互相尊重、溝通、和合作。當人們感到彼此相連而不孤立,當人們願意對彼此承諾和忠誠,當他們一起行動以解決問題和產生成果,忽略彼此之間的界限,信心就會增長。最後,鼓勵大家主動、想像、和創新是很重要的。當人們獲得授權能夠採取行動,解決問題,說出他們的構想,能夠創新,信心就會提升。
本書將給予更多人工具和信心,避免連續失敗的破壞性循環,走上成功道路──不論是主管、員工、教練和球迷,以及專業人士,或是尋求改進家庭生活品質的社區工作人員。
第一部 勝利者與失敗者:信心如何增長和瓦解
第一章 更衣室和球場:興盛,衰敗,連勝,連敗,和循環
第二章 連勝:成功的循環
第三章 連勝為何終止
第四章 連敗:「無力感的侵蝕」和 其它下降動力
第五章 為何會連續失敗
第二部 反轉:建立信心的藝術
第六章 反轉的挑戰
第七章 第一個基石:面對事實和加強責任
第八章 第二個基石:培養團結合作
第九章 第三個基石:鼓勵主動和創新
第十章 信心的文化:帶領國家從絕望轉向希望
第三部 啟示與教訓
第十一章 傳達信心:領袖的工作
第十二章 連勝,連敗,及人生的遊戲
我的兒子認為,我撰寫此書的目的是為了充分了解體育,以便和他一起觀看球賽,交換故事。我的企業客戶和資深企業主管聽眾認為,我寫書的目的是為了給他們一張攀登峰頂,並且留在峰頂的地圖,特別是那些需要將公司由低生產力循環,轉變為高績效和高成長的主管。我在非營利團體的同事們認為,我寫書的目的是要幫助他們度過困難的時期,發展強大的社區領導能力。
我在哈佛大學的同事們認為,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將我過去在創新和改變上的研究交織成組織循環和動能的新理論。我的企管研究所的學生認為,我寫書的目的是要利用最佳體育團隊的故事,使得企業團隊工作的學習較為有趣。我先生則認為,我寫此書的目的是為了學習更加堅韌,即使屋頂塌下來也不為所動(由於整修房屋的時間不佳,屋頂的確塌下來了)。
以上所列專業的和個人的理由,都是我撰寫「信心」的理由,但是回到撰寫的初衷,我的第一個目標是要使人們有能力(empowerment)。
我希望給予更多人工具和信心,避免連續失敗的破壞性循環,走上成功道路──不論是關心企業策略的主管們,希望提升團隊工作和建立創造性工作環境的主管和員工,為自己的體育團隊加油打氣的教練和球迷們,對成功途徑有興趣的專業人士,或是尋求改進家庭生活品質的社區工作人員。
我希望了解信心,以便能夠散布信心。
我所工作的哈佛商業學院的使命是「教育對世界有貢獻的領袖」。我有機會與企業和政府最高層人士接觸,並且為他們提供建議。(例如,我是少數被邀請參加1992年柯林頓總統在阿肯色州小岩城舉行的經濟高峰會議,以及2002年布希總統在德州瓦克的經濟高峰會議的美國專家。)今日我的學生不僅對商業有興趣,他們可能白日擔任企業顧問,夜晚從事無報酬的義務工作,他們的工作可能是為公立學校發展更好的領導能力,或是領導改進公共衛生和世界貧困問題的機構。
我相信領導能力能改變現狀,不論在哪一個階層,因此我幫助社會人士創設新的草根組織,逐步改變這個世界。在我參與的團體中,我擔任城市一年(City Year)的委員有十年之久。城市一年是美國服務隊(Americorps)的典範,它動員年輕人組成團隊,在學校和社區中心或是任何需要他們的地方,從事一年的社區服務工作。
所以,當我決定寫這本書時,我希望它能適用於廣泛的領域,不僅能應用在企業文化和企業反轉(例如吉利公司),也能夠應用在我們需要轉變的其他組織上,這些組織的轉變能使這個世界成為一個更安全,更健康的地方。也使我們的生活更充實。
除了探索多個國家的許多組織和團體,本書中有一部分專注於探討體育。我選擇體育不僅是因為趣味性(我是一個體育迷),也是因為優異和衰落的體育團隊能提供廣泛適用的教訓。(在這些優異團隊中,有兩個是了不起的女子球隊。)體育是領導能力和管理的許多概念和象徵的來源,因為它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環境,供我們探討勝利和失敗的模式,了解優異領導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要素。
我知道,任何熱愛體育的人看到我所寫的這些故事立刻會產生共鳴,並且看出他們在其他領域的適用性。但是對體育沒有興趣,甚至不了解的人也能夠了解我所說的關於成功,挫折和反轉的故事與人生的關聯。
說到底,我提出的心得都是有關於人,和人如何(不)合作而產生較好(糟)的結果。這些有關人和人周遭的系統的真理,適用於各種遊戲──不論是簡單的球賽,複雜的企業情境,社會問題,還是個人生活。
羅莎貝絲.摩斯.肯特
波士頓,劍橋,以及艾格城
麻州,2004年3月1日
贏在信心 !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很多管理學專家喜歡將企業營運與運動或球隊比賽相提並論。仔細想想,的確很有道理。
企業與球隊一樣都需要經常物色最好的人才,把適合的人在擺在適合的位置。而且經常激勵他人。
企業與球隊都需要嚴格的訓練(球隊每年至少一半的時間要用在訓練上,而且恆是以故)。這一方面,企業該加油了。
團隊精神呢?如果你看到一個球隊在球場有二、三個隊員在跟自己人打,你一定覺得這個球隊輸定了。但你一定見過不少公司部門與部門之間不合,或本位主義過甚。他們也真的丟了不少大好機會。
再看看比賽的時候常常到最後一分鐘才見勝負,很多田徑、游泳比賽勝利者都僅以超前對手些微而贏得獎杯。工商業好像也越來越類似。產品大家都會作,我們的競爭優勢常取決熱忱、溝通等軟性的能力(soft skills)。
最後,企業界的朋友也要學球隊那樣欣喜若狂的相互擁抱、親吻獎杯、分享榮耀;如何能從工作中獲得實在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也是值得董事長、總經理們深思的事。
這本由美國頗重受敬重的管理學者羅莎貝絲.肯特,走訪一千多家企業和一千多個體育團隊,分析連勝者之所以會連勝、連敗者之所以會連敗的書,對於當今公私部門普遍缺乏信心的情況,將有極大的啟發。
羅莎貝絲.肯特(Rosabeth Moss Kanter)為國際知名商業領導者及暢銷書作家。被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業思想家之一」(名列前十)、「全美國最重要的女性之一」、「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50名女性之一」。常與各國領袖、著名企業的執行長同台演講。
肯特於學術界的地位也相當崇隆,目前任教於哈佛商學院,專長為策略、創新、領導。2001年,肯特獲得美國學術界最高榮譽的「傑出管理學術獎章」。
肯特在公領域也影響力甚鉅。她是美國國家品質獎(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評選委員會的主席。同時,她也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成員。
她著作豐富,著名的有《企業中的男與女》(Men & Women of the Corporation)、《變革大師》(The Change Masters)、《當大象學習跳舞》(When Giants Learn to Dance)、《世界級:在全球經濟中興起的區域》(World Class:Thriving Locally in the Global Economy)。
台灣大學商學系畢業、紐西蘭奧克蘭大學電腦系畢業。譯有《漫步華爾街》、《穩健理財十守則》、《策略遊戲》、《組織遊戲》、《電子精英》、《富比士二百年英雄榜人物》、《可樂教父》等。
2005/12/10
BCB324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601-3
421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