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大想法策略
優惠價
85
$255

大想法策略

引爆革命性商機的致勝法則

Big Think Strategy
書籍介紹

競爭的故事走到今日,每個人、每個組織都會企盼有個「大想法」。

而且你可能已經猜到:這本書所說的「大想法」就是指那種突破性的創新,它能引爆出如iPod、Google那樣豐厚的產品及品牌,也能創造出如維基百科、「窮人銀行微型信貸」、「百元電腦」(OLPC)那樣轟動有效的文明進程。

大想法的成果迷人、獲利驚人,但全球經濟體裡的萬千企業、成群管理顧問再加上許許多多優秀傑出組織工作者,為什麼還在原地嘆惜他們不能持續、有效的產出「大想法」?

因為:我們少了一套真正眺望全新未來的「大想法策略」。

熟悉跨國企業及全球品牌革新的管理專家博恩.史密特,將以最精簡有效的理論提出組織與個人如何從「蒐集好主意」到「落實大想法」。在本書中我們可以見證多樣與跨領域的案例:當經濟起伏、市場疲軟、產業成熟時,從國家、企業、組織到個人,都可以藉由發展自己的大想法謀求突破,這就像:

●Google的大想法是讓你找到全世界的知識
●星巴克的大想法是讓咖啡店變成MP3音樂補給站
●杜拜城的大想法是讓全世界公司的「第二營運總部」都來進駐
●三星電子的大想法是直接請頂尖藝術學院打造「韓國的世界級設計」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大想法是在脫口秀節目上唱起人們遺忘的詠歎調

不過,面對具高度創新性又需要勇氣與靈感配合的大想法,我們也要牢記: 

大想法不只是「腦力激盪」、不是天馬行空胡思亂想,而是要聰明的抓住世界的機會。

大想法一旦落實,會代表某個領域的面貌將不再相同。

大想法必須永續常態、不是靠天外一筆;「大想法組織」會讓團體裡抱持另類主意的人不再受挫退縮。鼓舞大想法是條不歸路。

這本書是寫給想超越當下局面的組織與個人看的;如果你對現狀已經感到不耐至極、如果你對年復一年的組織與事業目標已失去興奮感、如果你對「用老方法辦事而事倍功半」愈來愈火大,閱讀本書就是你的「大想法」起跑點。

【閱讀大想法策略,學會革命性創新的關鍵技術】

●尋找大想法創意的五種思考工具
●有什麼策略流程可以讓我們務實評估大想法可行性,又不會過早扼殺好點子?
●精算成本、控管分析等這類「小想法」仍然是我們工作中必要用到的,但要怎樣避免組織裡因為職能分工而產生的「小想法」,不時滲透到大想法策略中?
●大想法策略有四種型態:超越、精髓、對立、整合;它們各自面對什麼風險、又需要什麼能力?它們的代表性案例又是哪些?
●大想法策略不同於傳統策略,當你在落實不確定性高的大想法時,要如何擬定執行計畫?

【台灣版作者序】
【專訪本書作者史密特】

第1章 大想法和特洛伊木馬
●大想法相對於小想法
●我們如何提出大想法策略
●制定和執行大想法
●大想法的六項策略任務

第2章 搜尋創意:牛排與聖牛
●如何找到肥美多汁的大相法?
●結合(表面上)不相容的東西
●以業外標竿為師
●殺死聖牛
●踏出你的時間框架
●策略剝離

第3章 評估新構想:如何挖到寶石?
●把構想分組:星巴克的音樂生意
●提防職工歌手症候群
●維基百科:借重全球的腦力
●哪些構想真的夠大?
●哪些大概念實際行得通?

第4章 化構想為策略:馬勒如何做出新音樂?
●發展你的大想法策略:四個象限
●四類大想法策略
●馬勒教我們怎麼制定策略
●從方策到執行

第5章 執行大想法:如何把船拉過山?
●陸上行舟:做不可能的事
●觸動人們的夢想
●規劃里程碑和「速贏」
●彈性調整組織

第6章 領導大想法:膽識、激情加毅力
●領導:難以捉摸的話題
●大想法的三大法寶
●自有一套盤算
●混進不同的圈子

第7章 把大想法種成長青樹:從薛西佛斯到奧德修斯
●組織化刺激
●工作和玩樂的平衡
●創業家精神
●跨學科的心態

【後記】
【最後補白】

我很榮幸為自己這本著作《大想法策略》的台灣版寫下幾句個人感想。

我到過台灣幾次,每次都就談顧客體驗的著作發表演說和出席研討會。用我們老美的話來說,現在台灣已有「長足的進步」。台灣有幾家公司聞名全球(宏碁可能是其中名氣最響亮者),在美國也有幾家新公司是台灣人或者台裔美國人創辦的,例如雅虎和YouTube。這些事例都見證了我在本書中所說的「大想法」的力量。

台灣的公司、企業人士以及創業家,在電子業及數位產業的「大想法」格外突出。而台灣未來面對的挑戰,則是必須在其他各個部門與產業,也能提得出同樣富含創新和大膽想法的新解決方案。公司和國家都必須創新。它們必須致力於打造未來。簡單的說,它們必須用大想法去思考市場、基礎建設和整個社會。

而這就需要創造力,我們不能再一味的重複老舊方法和程序。

這也需要發展出新東西,而不只是模仿抄襲。這更需要立下願景與「促使願景成真」的膽識,並且要能號召每個人起而投入。這便是我這本《大想法策略》的意涵:一定要提出大膽構想、並身體力行。

你會在本書找到無數的工具和架構,教你如何實現大想法策略。本書根據多年的研究,以及和企業界合作的經驗寫成,內容務實可行。

希望本書能帶給你若干啟發,進而創造你的公司和台灣社會的美好未來。

摘自《大想法策略》【台灣版作者序】


專訪本書作者史密特

問:你如何定義「大想法」?

史密特(以下簡稱「史」):「大想法」有幾項特質:第一,大想法是有創意的想法,你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概念。第二,對整個業界而言,大想法也是一個新穎的想法。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特質:大想法為對市場帶來重大影響,改變人們對競爭的看法以及過去業界的習慣。

問:企業常常強調紀律及秩序,在這種環境下,我們要如何產生大想法?

史:你要想辦法平衡,一方面讓事情可在掌握之中,另一方面又能使企業得以探索新事物。心理學家常將兩種思考模式互相比對:「聚斂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以及「發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

聚斂性思考強調分析以達到結論,發散性思考則會納入新想法,進而產生創意。很多公司很重視聚斂性思考,強調分析,這也沒錯,但更也別忘了發散性思考的重要性。

問:一個企業如果太過注重獲利,是否會與你所說「大想法」有所衝突?

史:過於看重獲利,是「小想法」的特質,而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持有小想法的企業,只會做好自己的工作,重複一樣的事、不願冒險,只注重短期利益。大想法則不同。大想法鼓勵嘗新、探索不同的世界,跳出原有窠臼。

有個孕育大想法的方法即是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benchmark)。採用業界一成不變的標準,是小想法的做法。持有大想法的人,反而會試著以其他產業的標準評價企
業,看看有無不同結果。舉例來說,電信產業可以將旅館的服務模式,運用至自己的系統等等。

問:什麼樣的組織環境可以長期維繫大想法呢?

史:就如Google及高科技業中的蘋果電腦等。蘋果的變革可以說是從1997年開始,它推出一連串的創新,先是蘋果電腦,以至最近的iPod、iPhone等,而這些計畫背後,那都是由公司高層推動大想法,並一以貫之。

星巴克也是個很有趣的例子。星巴克在美國迭遇對手(例如麥當勞等),大家都推出價格相似的產品,不過星巴克在它的董事長霍華德‧舒茲(Howard Schultz)領導下,不斷創新。就如我在書中提過的,舒茲曾經在給公司資深經理人的一份備忘錄上提及,公司必需重新再著重於創新。一旦公司的高階人士能夠了解創新的重要性,並且與公司員工溝通、傳達理念,我確信大想法便可以因此延續。
問:當人們提到上述你舉例的那些公司,通常第一個會想到他們的領導人。這些促成大想法的領導人有哪些值得學習之處?

史:除了一般書裡提及的領導人特質外,大想法領導人還有三項與眾不同之處:膽識、激情,以及毅力。膽識指的是敢於自外於主流。當別人說行不通時,有膽識的領導人仍然勇於嘗試,他們敢於挑戰組織裡慣常的想法。激情是領導人將自己投身於大想法的熱情,並對此感到興奮。毅力則是一種堅持。因為執行大想法時,難免遇到困難,領導人此時必需有毅力堅持下去。

問:執行大想法對企業而言,是不是一種奢侈(luxury)?或是否需要以一種不同的心態來看待此事?

史:我了解你的意思。對於正在遭遇逆境,或是必需節省支出的企業,我真的建議這些業者,先以其他例如「六標準差」等計畫來調整體質。但是的確還有另一些企業已經經過這些階段,此時他們需要創新及一些新的想法以維持企業成長。

摘自《大想法策略》【專訪本書作者史密特】

韓國樂天集團副董事長辛東斌
​《大想法策略》裡有我們極度需要的全新策略觀點,組織裡的各級領導人一定要讀讀這本書。

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教授凱文.肯勒(Kevin Lane Keller)
在行銷議題上,沒人比史密特的思考方式更創新靈活;也難怪《大想法策略》從第一頁到結束都充滿了知性、興奮感與讀來會心的啟發。它把一個商業中既困難又極重要的議題詮釋得非常非常容易懂。

加州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多明尼克.韓森斯(Dominique Hanssens)
史密特不只談了如何產出大願景的創意,也提供既可行又有新意的辦法,讓我們把好點子化為實際成果。

博恩.史密特 作者

專精於品牌創新、行銷的管理學專家,目前執教於哥倫比亞商學院,並且是該學院「全球品牌研究中心」的總監與創辦人。 不論是教職或企業顧問身份,史密特是位活動力極強的國際管理學專家;他講學的地點包含亞洲、北美及歐洲,而許多著名的跨國企業如奧美集團、IBM、惠普、西門子、三星電子等,均曾聘請史密特演講或擔任顧問。同時,史密特也是體驗行銷集團(EX Group)的執行長。 在管理學界中,史密特常以「用趣味生動手法實踐及詮釋新穎觀念」的風格知名,他是CNN財經網、BBC等國際媒體邀請談論財經時事的常客,也經常發表文章於《紐約時報》及《金融時報》,除了《大想法策略》外,自他於1999年發表了最膾炙人口的《體驗行銷》(experimental marketing )一書以來,至今已寫作了七本商業書籍,並且被翻譯成十四種語言版本發行。


羅耀宗 譯者

台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畢業。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總編輯,獲時報出版公司2002年「白金翻譯家」獎,譯有《選擇的自由》、《做對決斷!》等,著有《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課》等,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設有個人部落格「一句千鈞」。

http://allinonesentence.blogspot.com/


2008/06/24

BCB397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2161609

210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