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探險天地間
優惠價
85
$306

探險天地間

劉其偉傳奇

$360

書籍介紹

叨根煙斗,一身卡其布裝、隨時整裝待發去冒險的劉老,2002年4月13日晚間離開了....

從機械工程師、戰士、狩獵者、聞名中外的畫家、文化人類學家到自然保育者,劉其偉的人生中每一個轉折,都是從自發興趣引動莫大的生命力,終至在譯述、論著、繪畫、探險上,展現豐碩而驚人的成果。

本書透過資深文化工作者楊孟瑜,涓滴刻劃劉其偉波瀾壯闊的人生與堅毅豁達的性格交互輝映,而他對生命無比的尊重與慈憫,更是深切銘刻在每個人心中。

出版者的話 為歷史留下紀錄 高希均
序 劉其偉的「最」 王藍
自序 生存就是挑戰 劉其偉

第一部 渾沌少年
第一章 少小離鄉
第二章 日本歲月
第三章 重返中國 

第二部 戰爭時代
第四章 抗戰烽火
第五章 金瓜石與二二八
第六章 輾轉公職
第七章 越戰時期

第三部 彩繪人生
第八章 與藝術初相逢
第九章 譯介西方繪畫觀念
第十章 穿行畫路四十年

第四部 探險生涯
第十一章 走上人類學研究之路
第十二章 台灣田野調查
第十三章 海外叢林探險

第五部 頑童老年
第十四章 教書著述
第十五章 從狩獵人到保育者
第十六章 老頑童的群眾魅力
第十七章 永不停止的人生哲學
第十八章 家庭生活
第十九章 為美術館奠基
第二十章 立志藝術人類學

附錄一 劉其偉大事年表
附錄二 劉其偉著作一覽表
附錄三 劉其偉相關專書及影片一覽表
附錄四 劉其偉任教學校及教授課程一覽表  

生存就是挑戰

前年仲夏的一個晚上,一群「天下文化」的朋友來看我,說要給我寫一本回憶錄。當時我很驚訝,一個平平凡凡的教書人,怎會被人選作寫回憶錄的對象?細聽了她們一番話,才知道要寫的不是豐功偉績,只是我為生存挑戰的故事。

我今年已八十五歲了,早年讀的是電機工程,自從踱出校門,就靠這門幹活了三十多年。抗戰時被派至中國西南和緬甸擔任軍中技術員。抗戰結束,立刻調來台灣參加戰後發電廠修復,以及美國軍援的軍事工程事務。

台灣在四、五十年代,工程師的待遇是微薄的。可是天無絕人之路,民國五十三年(一九六四年)美軍登陸金蘭灣,美國海軍以高薪急徵軍事工程人員赴越南工作,其時戰況不明,應徵這項工作的不到十人,可是我卻毫不遲疑,因為這是千載難逢的發財良機,今日不投賭注,尚待何時?這場莫名的戰爭,越南是為民族而戰,而我卻是為美金而戰。當民國五十六年(一九六七年)我從西貢平安地回來,好似身纏萬貫,暗地慶幸自己正是一個贏家。

大凡念理工的人都很理性,少有藝術修養。也許我喜歡建築,因此常常接觸藝術。滯越的一段期間,因為既往窮了太久,一時會在美國銀行開戶,自己覺得非常得意,不特心理恢復了自尊,心情也如旭日初升,閒來習畫,進步竟一日千里。回來以「戰地畫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當年能在國家畫廊展出是件大事,也是一種榮譽,人們不識我的底細,都誤認是一個畫家。

平時我喜歡翻譯一些書本,傳統藝術看膩了,因此,換個口味改讀一些新鮮的書──現代藝術。由於現代藝術創作是從原始藝術啟發而來,為了要更深一層了解原始社會,故此對文化人類學發生了興趣。我不是學者,從不知治學之道,但我喜歡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也喜歡自己沒有看過的東西。我每次做民族誌的遠征田野工作時,見到許多稀奇古怪的事,都一一記錄下來,回來整理成書,內容說不上有什麼學術價值,可是對年輕的一輩,卻引發了他們對遠征的熱望與好奇。

許多雜誌和報章,經常向我採訪,問我有什麼激勵的話可以告訴青少年朋友們。我只是一個為生存而不斷工作搏鬥的人,說不上有什麼金言,只可讓我借用美國牛仔出身的第二十六任總統老羅斯福的一句話:「不畏死,方知有生的價值;不知掌握有生之年,不值得一死。生與死,原本都是同樣的冒險。」

楊孟瑜 作者
熱愛文字與文化的自由工作者,歷任《遠見》雜誌資深記者、《人本教育札記》總編輯、雲門舞集《雲門通訊》主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電台中文部駐台特約記者。 十七歲立志做新聞記者,爾後得逢機緣,撰寫多位藝術大師傳記,包括《探險天地間──劉其偉傳奇》、《刻畫人間──藝術大師朱銘傳》、《飆舞──林懷民與雲門傳奇》,以及《少年懷民》等。另著有《閱讀蕭萬長》。 十年前出版《飆舞》一書,撰寫林懷民與雲門家族故事,感佩於雲門人用心、用舞蹈、用意志力,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書寫歷史;匆匆十載已過,雲門不斷舞出無數令人贊嘆的新傳奇,《飆舞》再出增訂版,老幹加新枝,既為三十五歲的雲門留下一頁頁珍貴的紀錄,更見證了雲門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1996/04/30

BGB077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576213137

330

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