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本書是孫震近年來回顧過往歲月、洞察社會面向所寫的文章,還蒐錄他為珍重友誼所提的序文,共分「歲月」、「人生」、「友誼」三部;文字典雅、如沐春風,散發著溫柔心靈的馨香。透過孫震的生活實錄,讀者可以看到台灣社會環境的變遷、經濟發展的軌跡以及他對教育、軍事的貢獻和對人的關懷。
序 抱朴守靜,與人為善 朱炎
序 人間重晚晴
——讀伯東校長的<歲月><人生><友誼> 黃啟方
自序 也無風雨也無晴 孫震
第一部 歲月
第二部 人生
第三部 友誼
抱朴守靜,與人為善
朱炎(台大外文系教授、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陶淵明在<感士不遇賦>序文裡說:「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靜,君子之篤素。」品讀伯東先生的《回首向來蕭瑟處》,自然會覺得其人其文渾然一致,字裡行間靈動著「抱朴守靜」與人為善的心性。
伯東兄與我,不但是十四年同住一個大院落的近鄰,而且在他擔任台大校長八年七個月期間,邀我當了六年文學院長,陪他「一起度過台灣社會從戒嚴到開放期間台大的困難時期」(見<舟山路之戀>)。所以,他要我寫序,再忙也不敢推辭。
在友朋輩中,伯東兄的際遇,最為奇特。他由一個賣豆漿倒茶水的貧童,一路拼讀成為台大教授;在做了十幾年經建會副主委之後,又擔任了母校台大的校長。在任滿數月又被徵召出任國防部長;而現在卻又成了工業技術研究院的董事長。這樣戲劇性而轉折得出人意表的經歷,放眼當今,還找不出一個類似的例子。在每一個位置上,伯東兄都是那樣兢兢業業,盡心盡力;而且窮達如一,隨遇而安。陳東塾曾說:「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衿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伯東兄的勇於任事,隨緣盡分,溫柔敦厚和多情守禮,在在生動地流露著過人的擔當,衿度、涵養和識見。
伯東兄最異於常人之處,是他不但能耐得住寂寞,而且長於利用寂寞,在寂寞中默思、讀書、創作,「享受知識的快樂和生活的恬淡」(見<舟山路之戀>)。他在<讀書、教書、寫書樂>裡告訴我們,夜深人靜,是他最能研讀思考的時候,而「燈前執筆」則是他「一天最快樂的時光」。
不知道有多少次,台大各院的同事們在伯東兄家裡或別處聚會;或聊天,或唱歌,樂成一團。在這種 快樂場合裡,伯東兄既能沉浸在溫馨的友情裡,又會突然跌入沉思;好像眾人的歡鬧,不但打擾不了他,反而成了他思考的助力。有時候,他甚至會讓他那位「美麗能幹的女子」(見<和平東路>)跟我們一起飲酒唱歌,自己則獨留書房裡,陪伴寂寞。我每次看他這樣,就會想起另一位台大校長錢思亮先生;因為我所熟知的錢先生,也是一位特別喜愛寂寞、眷戀清靜的讀書人。
《回首向來蕭瑟處》散發著溫柔心靈的馨華。事實上,伯東兄對別人的尊重和親切,始終不變。我所熟悉的從政學者,久居高位,大都變得神氣活現,換了另一副嘴臉;伯東兄跨過學政軍經各種要職,卻仍是原來模樣。他不僅珍惜陳年友情,而且心思所寄,不遺在遠,常常顧念遠離台灣的晚輩新知。
他在<追求美好人生>那篇裡,特別強調知足、感恩、謙卑、寬容和有所敬畏的重要。其實,這些品德,正是伯東兄為人處世態度的寫照。他的每篇文章,都散發著詩書的芳香和這些美德的光彩。
自從魏文帝典論論文說過「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之後,劉勰、趙翼等人都認為「以同時見輕,固世情所不免」(見趙翼的<文人相輕>)。可見這炫己之長、訐人之短的現象,已是我國文士的老毛病。可是伯東兄在<舟山路之戀>、<和平東路>、<我懷念的曼谷>、<追求美好人生>、<從誠意正心到群我倫理>、<在變動多元的社會中創造美好人生>和「友誼」輯中的七篇序文裡,處處在感恩、讚歎,稱許別人的好處,說人家的文章「氣勢磅礡,愈寫愈好」見<苟有主張,悉出誠意>!
可是,伯東兄處人行事,卻是毫不馬虎;對是非的辯說,尤其認真。譬如,他在<不打沒有把握的仗>那篇序言裡,就清楚地指出李啟明將軍說孫武「應該是一位書生戰略家。」的不當。他根據《孫子兵法》和《史記》,證明孫武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伯東兄對自己的要求,尤其嚴格。就一般教師來說,上課教書,原本是平常職務;但是他卻把它看得十分嚴重。他在<讀書、教書、寫書樂>裡說:
每當上課的前一個晚上,我都很緊張;心裡想著第二天裡程的內容,不願意講話,也不愛理人;深夜上床以後,往往輾轉反側,難以安眠。有時候剛剛朦朧入睡,忽然想到授課要點,趕緊起床記錄下來。
而且,他做學問的態度,非常嚴謹而精確,對每一個道理,都力求徹底領會;因為他知道:「一知半解可能比全然無知更有問題」(見<讀書、教書、寫書樂>)。
由書名《回首向來蕭瑟處》和序名<也無風雨也無晴>,我們多少可以看出伯東先生現在澹泊成熟、了然於懷的心境。然而,他即使不必像從前那樣栖栖遑遑,睡不安枕,卻也定然不會鬆懈讀書和創作。我想這本新書,不僅是他過去生活的實錄和心路歷程,抑且是一個新生活新境界的起點。
民國八十六年耶誕節夜晚九時一刻於舟山路宿舍
人間重晚晴──讀伯東校長的<歲月><人生><友誼>
黃啟芳(前台大文學院院長、現任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孫校長要我為他的新書《回首向來蕭瑟處》寫序,確實讓我訝異而又有措手不及的意外,以他在政學兩界的顯赫身分,有許多適當的人物,可以為他的書說些話,紅花綠葉,而能相得益彰;然而校長在電話中用他一貫沉穩又誠懇的語調一再囑咐,使我找不出理由來推辭,正如十年前無以推辭他堅持請我擔任台灣大學的訓導長一般。
以孫校長曾經擔任政府各重要職位的經歷而言,用東坡「回首向來蕭瑟處」的詞語做他新書的書名,似乎並不是那麼貼切,但在讀了他的書,知道了他幼少年時期所經過的艱辛坎坷,青壯年時代的發奮苦學,就明白那種磨難與困厄,正如屋破還遭連番風雨,又何止是「蕭瑟」兩字所能郭概括的。等他學成歸國,如願的擔任台大經濟系的教授,然後出就公職,接掌台灣大學、擔任國防部長,聲望如日中天,又豈是一個「晴」字可以描述的!而就在這晴雨交替、風雲變易的年代中,時光消失了,歲月流逝了。歲月的流逝,確實會使人無限悵惘,但也積澱了許多珍貴的體驗,無論是令人感喟、遺憾的,或讚歎、愉悅的,在人的一生中,都是一顆顆晶瑩的珍珠,豐盛了生活,也昇華了生命。
而親人、友朋的互動,更因而能超脫世俗對於各種感情認知的窠臼,除了增進自省的自覺外,也學習著對周遭人事的包容、體諒、欣賞,儘可能讓人生充滿溫馨!是的,正如校長所說,人生是可以看得透的,但何必一定要看透呢!有如此豁達又踏實的襟懷,所以孫校長給人的印象是雍容大度、平易近人。
孫校長在經濟學上的專業成就,自有公評,非我行外人所能贊一語,然而他在國學上的造詣,與對文字運用的講求,或者就不是一般人所清楚的;他的文章經常引經用典,但自然生動,不是勉強湊泊者所能比擬,而他在國學上的涵養工夫,與他對文字要求的嚴謹,也正是他的性情的流露。記得有一回我到校長室去見他,他仍坐在位子上,笑著對我說:「啟方兄,你猜一猜我在寫什麼?我正在和人事室打筆仗呢。」原來是一份有關催促退休教授搬遷宿舍的校函,他覺得承辦部門所擬文稿太過僵化,對一位為台大奉獻數十年的老教授,沒有表現應有的禮敬,心裡非常過意不去。後來,他特別交代承辦人拿了文稿到文學院來與我商量。這件事很可以看出他的宅心仁厚;其後,在他擔任國防部長期間,為一位一心希望從軍報國卻不幸已是血癌末期的六歲男童,穿上一身全新的迷彩軍服,「坐著輪椅,校閱二十部戰車、砲車,登台接受師長為他佩掛兩枚榮譽勳章及五百名裝甲兵將士的熱烈鼓掌」的安排,一樣令人動容。推此仁心,澤及貓犬,所以「阿咪」、「阿白」、「吉米」都能得到最慈愛的照顧,與世俗豢養「寵物」的心態,全然不同。
孫校長與我本無淵源,但因緣巧合,就在他開始主持台大校務時,堅留我續任了兩年一個月的夜間部主任,其間要我籌設聯絡中心,並兼主任;然後他說服我挑下了訓導長的擔子,一年期間,他讓我放手作為,我雖黽勉以赴,終是心勞力拙,有負付託;再就是兩年的中文系主任與三年的文學院院長,他對我的支持信任,人多知之。而在他將推選校長的職責交付給我時,在他原本已經計劃任滿後要赴國外休假時,卻因政府的徵召,出人意外的出任國防部長,又出人意外的引起部分師生的爭辯,他將近九年的忠誠奉獻,換來的是如此難堪的結局,誰能無憾!然而,與孫校長認識八年多,他那山東人的韌性與讀書人的風骨,為人的氣度與任事的風格,本來已經令人欽佩,而當再看了他在<歲月>中的至性至情,對<人生>的了悟與認真和對<友誼>的珍重與護惜後,打從心裡對他更增添了一分尊敬!
孫校長偏愛孔子對流水的慨歎之語,似水流年難免給人遲暮之憾;孫校長又喜歡蘇軾<定風坡>詞的意境,而「回首向來蕭瑟處」的前一刻是雨後山頭斜照相迎的黃昏。孫校長也曾感慨的說:「一切傷逝的文章都可以不必再寫」,卻還是寫下了布滿歲月刻畫的人生,我想,無非是為了表示對人生的禮讚。晚唐詩人李義山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記得孫校長曾笑著說應該改成「只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才是,看來校長已體悟夕陽之好正因是近於黃昏的關係。且借義山的另一句詩「人間重晚晴」以表示個人讀完孫校長這本書之後的感想,並由衷祝福孫校長與所有的朋友們在夕照相迎時,都能有平和舒坦的心境,無憂無懼,無怨無悔!
後學弟黃啟方謹序於新店心隱居 一九九七、十二、十四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獲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經濟學博士。歷任台大經濟系教授、台大校長、國防部長、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元智大學遠東經濟講座教授等職。現為台大名譽教授、台大經濟研究學術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著作甚豐,2000年至今,有《半部論語治天下》《儒家思想的現代使命》《世事蹉跎成白首》《世界經濟走向何方?點亮儒學的明燈!》《現代經濟成長與傳統儒學》《企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人生的探索與選擇》《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經濟發展的倫理基礎》《理當如此》《人生在世》《台灣經濟自由化的歷程》《時還讀我書》《台灣發展知識經濟之路》等書。
1998/01/20
BGB101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437-8
288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