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甘地之道
優惠價
$240

甘地之道

解決衝突的典範

Gandhi's Way
書籍介紹

甘地,人稱「聖雄」(聖人與英雄的化身),在二次大戰期間領導印度脫離英國獨立,成為印度國父。而他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運用於現今紛擾的社會環境,仍深具價值。

本書介紹甘地解決衝突的原則,以及如何創造雙贏溝通,同時分析甘地使用的基本方式,舉實際例子(如家庭口角、勞資糾紛、核武爭議等),說明抗爭雙方要如何超越自我利益,找出對眾人都有利且滿意的解決辦法。說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並非外界想像的消極抵抗,而是積極強者的行為。

另外,本書也虛擬甘地和三位最偉大的西方社會思想家──馬克思、佛洛伊德和尼布爾──對話。在智慧的激盪中,作者挑戰並釐清甘地在許多重要議題如暴力、憤怒及仁愛的看法,最後提出評析。

作者強調甘地是抗爭者,他運用的戰術既活潑又有效率,在面對難纏的對手時,能將焦點從個人身上轉移到原則,運用不合作運動的力量去解決問題,最後共創雙贏。今日無論你遇到家庭、商場、地方、國家,甚至國際競爭的任何衝突溝通,都可以向甘地學習。

導讀 一個思辯的方向 劉必榮
前言  甘地大事年表

【第一篇】教戰心法
 step1甘地式抗爭
 step2找出抗爭的理由
 step3真理何在?
 step4暴力的破壞
 step5應付難纏的對手
 step6目標就是武器
 step7不合作力量大
 step8打一場轟轟烈烈的仗
 step9勝卷在握
 step10甘地教戰心法

【第二篇】個案演練fight實戰操作
 case1家庭口角
 case2勞資糾紛
 case3寂寞的決定
 case4反對核武
 case5悲劇性抵抗

【第三篇】智慧交鋒debate心中的對話
 issue1暴力的定義──甘地VS.馬克思
 issue2憤怒的真假
──甘地VS.佛洛伊德
 issue3愛的力量大
──甘地VS.尼布爾
 issue4理論與行動的爭論
──聖雄甘地VS.凡人甘地

結語 問題仍然存在

馬克.傑根史邁爾

甘地是鬥士。儘管外界形容他是聖人、睿智的政治家,甚至英國首相邱吉爾稱之為「煽風點火的托缽僧」(seditious fakir),甘地的確掌握了抗爭之道。事實上,甘地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之一,就是解決衝突的方法。

甘地並非被動的和平主義者,他曾說過:「如果只有退縮及暴力兩種選擇,我會建議採用暴力。」這倒不是因為他喜歡流血衝突,而是他偏好參與。他鄙視被動,更看不起道德上的懦弱。

對甘地來說,抗爭的好處在於:鑑賞別人的觀點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視野。他說:「我們經常受限於自己的角度。」透過抗爭,可以對事實獲致更寬廣的看法。

甘地抗爭之道分成兩個層面:一是想出能包含雙方最佳特色的解決方式,他率先提出所謂的「雙贏」策略("win-win" approach)來解決衝突。第二個層面則相當創新,甘地主張將解決方法融入抗爭中,他認為,抗爭的方法及抗爭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一樣的。

甘地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在修正抗爭之道,卻從未簡單而有系統的解釋過。他不斷的寫作,文章集結超過九十本書以上,但思緒形成的過程相當混亂,對於道德所持的立場也常依據他過去的行動及意見。因此,要了解甘地的抗爭方式,必須了解他過去的一切言行。

本書的主要任務,正是了解甘地解決衝突的方式。我博覽他的作品,閱讀別人寫有關他的文章,觀察甘地的信徒在印度及西方社會活動的情況,試圖理出個邏輯。我相信,甘地的核心方法是每一個理性思考的人都能拿來運用的簡單模式。

或許有人會問,這些真都是甘地的想法,亦或是我個人的想法?兩者皆是。沒錯,想法是甘地的,但解釋的部分就不是了;而且一旦將想法的兩端拼湊在一起,它們會結合起來構成一致性,這是甘地當年不總是做到的。大致上,我一直努力忠於甘地的想法,且小心翼翼的為所有資料來源建檔,不過,難免會加入一些自己的闡釋。

無論甘地是否以這種方式來呈現自己的看法,本書提出的理論均根據他的想法,提供一簡單明瞭的架構,讓讀者了解他處理衝突作法的原因,以及他為什麼如此解釋這些作法的理由。這理論也和自甘地時代以降許多以非暴力解決衝突的努力有關,甘地在當中正扮演了創新者與啟發者的雙重角色。

本書第一篇是入門篇,簡要介紹甘地的抗爭方式、解決衝突之道,為解決衝突勾勒出基本想法,並且提供按部就班的執行法則。

第二篇是個人及組織的衝突個案研究。我以甘地的方式做實驗,這五則案例,內容包括從家人討論何時吃晚餐,到群眾抗議核子武器的議題。在每一個案中,我都運用甘地的方式來分析衝突架構,並建議解決之道。

本書第三篇則是以甘地之道進行一項截然不同的實驗。為了挑戰他的理論,我從現代西方社會思想領域中,為甘地找來最可敬的對手,包括革命派馬克斯、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及社會倫理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我想像他們三人和甘地面對面的辯論,拿他們自己的話作為辯論內容。此外,我還應用甘地本身理想的思路來評論甘地實際的作法。在本書結尾,我承認自己對甘地的理論有所保留,也提出善意的修正。

甘地的抗爭方式,值得任何曾遭遇對峙的人----也就是我們每個人----深思。這不代表我們必須同意他所說的每一句話,其實提出和他不同的意見也是相當合情合理的。

我期盼,本書對於想要探索甘地策略、拿他的方式來實驗,甚至當作自己想法來實踐的人能多有助益;對於想拿他的方法,來和其他解決衝突及各種社會行動形式比較的人也是深具價值;或許,也能對於想要駁斥甘地、證明他的方法是錯誤的人有所幫助。

我相信甘地一定不會介意,即使要證明他是錯的也無妨,因為,只要遵照甘地的建議,每件事包括甘地的概念在內,都是要經過挑戰的。因此要了解甘地的抗爭之道,我們最終也難免要和他抗爭了。

甘地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人,他所處的環境還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和今天走向世界村的後科技時代全不相同,但他的處事處世之道,卻正是今天最可參考的。

甘地不是一個學者,他不像馬克思或佛洛依德,並沒有創立一套思想哲學體系。甘地是一個實踐者,他用他的「道」來指導他的實踐,再用他的實踐來體現他的道。他是一個非暴力主義者,卻也是一個終身抗爭者,通過和平通達卻絕不妥協的抗爭來體現他的道。或者可用「清不絕俗,和不同塵」八個字來形容他一身的言行。和歷代哲人相比,甘地最近似蘇格拉底,以「態度」代替理念理論來面對人生。

傑根史邁爾以通俗的筆法,以及甘地與馬克思等三大哲人對話的方式,把這種「態度」整理表達出來,或者是想效法柏拉圖,也相當成功。在價值愈來愈多元、競爭愈來愈激烈,每天面對解決衝突壓力愈來愈大的二十一世紀,這是一部高水準的真正勵志書。

──沈君山,前清華大學校長

林苑珊 譯者

中興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加州蒙特瑞國際學院筆譯暨口譯碩士,國際政治碩士,商務外交證書課程結業。曾任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實習翻譯、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翻譯、美國加州朗訊科技公司約聘翻譯、美國國務院約聘口譯暨筆譯人員、好消息電視台翻譯。現任外交部資深翻譯。譯有《恩典百分百》(校園出版社)、《放鬆一搏,迎向成功》(商周出版社)、《耶穌談企業》(智庫出版社)、《心靈沃土》(智庫出版社)、《Forgiving!心路更寬廣》(智庫出版社)、《情緒是一張藏寶圖》(四方書城)、《甘地之道:解決衝突的典範》(天下文化)、《大學不是考上就好》(天下文化)。


2005/07/25

BGB222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175161

203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