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暢銷書《躁鬱之心》的作者,同時也是國際知名的躁鬱症權威傑米森,呈現給大家另一本美妙無比的書:探索「熱情洋溢」,以及它對創造力與科學成就的助益。
本書最為迷人且有畫龍點睛之妙的地方是,傑米森用名聞遐邇的科學家、作家和政治家,如華生和克里克、費曼、老羅斯福等人為例證,來說明熱情洋溢的本質,以及本特質與追求知識、冒險、創造力和生存本身的關係。在書中談到了這些人對熱情洋溢的看法,也分享了熱情洋溢在他們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本書原創、啟發、權威,洋溢書中所推崇的活力與熱情。
第一章 沒辦法無動於衷
羅斯福總統的一個朋友曾說,對羅斯福而言,人生就是「拆不完的聖誕襪」。老羅斯福應該不會對這句話有意見,因為他就連到了五十幾歲,還覺得聖誕節讓人「欣喜若狂」。
第二章 這美妙可愛之物
本特利一生拍了五千多張個別雪晶的照片。一個又一個寒冬,他站在新英格蘭冷冽的雪地裡,捕抓飄在半空的雪晶,然後趕在融化前,把它們送到載玻片上拍照。接著,他在科學雜誌上刊出這些嬌貴的身影,而躍然紙上的,是他的洋溢熱情。
第三章 心靈遊樂場
兒童得到戶外探險,得明白最有趣的地方和環境可能會存在著危險,得不那麼怕受傷或細菌,得這樣,童年才會有它該有的樣子。有個反對「安全」遊樂場的人就說,「寧可斷根骨頭,也不要斷送心情。」
第四章 閃亮的時光
舒茲過世前,全球七十五個國家有將近三千家報紙刊載《花生》(Peanut)漫畫專欄,讀者估計有三億五千萬人。舒茲有一種不可多得的天分,就是他能夠描繪孩子的焦慮和快樂;他能感受到孩子和大人之間最根本的情感關連,然後把它給畫出來。
第五章 心情香檳
作家華爾德說,「我們這種人會先快馬加鞭跑個兩百里路,然後停下來問,『這是什麼地方?』如果我們頭腦夠清楚的話,可能早就把世界征服,凱旋返鄉了,但問題是,我們有興趣的事太多了,本來是朝加州前進的,最後卻跑到了佛羅里達。
第六章 放沖天煙火
我在談躁症和其他亢奮狀態的臨床講座裡,用了「巴納姆」裡頭的兩首歌,結果連那些前一個晚上值班的醫師都聽得腳打節拍。這些人以前在課堂上,就跟馬兒一樣直挺挺的立著睡覺,眼睛假裝睜開。熱情洋溢真的有感染力。但是,為什麼呢?
第七章 大自然的力量
若要找科學家談熱情洋溢,最該找的人就是華生。我要他用十分的量表來替自己和克里克的熱情評分,他斬釘截鐵的說,「十分!」然後立刻補一句,「至少!」他把熱情洋溢說成是「一種執迷,很像宗教狂熱,……跟神經錯亂很像。」
第八章 沒有甚麼是美妙到不可能存在的
費曼清楚得很,冒險會讓人找到快樂,而這種快樂,會反過來讓人有更多的發現;那些美妙的奧秘「會吸引人鑽得更深。……我們翻開一塊塊新石頭,想看看有什麼沒想像過的奇怪東西,這些東西讓人問出更美妙的問題,也讓人看到更多奧秘──這當然是偉大探險!」
第九章 我們恐怕會過度沉迷
荷蘭園藝家孟廷記述了十七世紀的鬱金香潮,他說當時大家瘋狂到一顆球莖可以換到二十四噸麥子、四十八噸裸麥、四頭肥牛、八隻肥豬、十二頭肥羊、兩大桶酒、四噸啤酒、兩噸奶油、一千磅乳酪、一張床、一套套裝和一只銀酒杯。
第十章 它不在地圖上
阿波羅十一號返航之後沒多久,柯林斯到國會發表演說,他說:「人只要有辦法去哪裡,他就會去哪裡。就這麼簡單。人會一直拓展疆界,就算因此遠離家園都無所謂。」約莫三十五年後,阿波羅十二號的太空人比恩也說了類似的話。
愛之喜的百衲被
莊裕安(本文作者為開業醫師暨作家)
很少醫生會像傑米森那樣,願意把自己的隱私全盤曝光,她得的可是一般人最諱疾忌醫的精神疾病。更叫人迷惑的是,她在病案自傳《躁鬱之心》終末總結,曾經那樣告白:「我經常問自己,如果能夠選擇,我願不願意有躁鬱症。如果我無法獲得鋰鹽,或它對我無效,那麼答案就是簡單的三個字:不願意。……不過鋰鹽對我確實有效……,我想我會選擇有躁鬱症,原因複雜。」
當我讀到傑米森開宗明義,用三千字解說「熱情洋溢」的意義時,突然能體會她對躁鬱症的不捨。傑米森曾形容她的「躁期」,是一種令人無限陶醉的狀態,思緒泉湧,精力不絕。現在,她用「飛舞的蜜蜂所攜帶的花粉」、「人生就是拆不完的聖誕襪」、「不論是病了的、還是功成名就的,只要來吸紅杉木汁,就可以得救」,更具象描寫出這種豐富、沸騰、喜悅、壓抑不住的感覺。
我曾經懷疑,《熱情洋溢》這本書會不會是傑米森「兩極性情緒症的躁端」產物?我在一則書訊讀到令人吃驚的內幕,傑米森是在丈夫的病榻邊寫作這本書,先生隨時有撒手西歸的可能。跟《躁鬱之心》滔滔慢慢的第一人稱相比——我的父母、我的大學生活、我與鋰鹽抗爭、我的計畫自殺……,傑米森撰寫此書時,完全隱藏她自己,幾乎不談私事。我寧願相信,這是本深沈、篤定與計畫的創作,不是病發的副產品。
在《瘋狂天才》一書,我們已領教傑米森善於援引的本領,她對上百位詩人、作家、作曲家天才在精神失常與神經質的分析,讓我們對躁鬱症有更深刻的體會。這回《熱情洋溢》列舉的範例,恐怕不亞於上百位,她那百衲被式的拼貼,真是令人欽佩動容,作者自己顯然就是活生生熱情洋溢的例子。傑米森前面幾本書藥水味偏濃,圍繞「自殺」、「躁鬱」醫病經驗侃侃而談,對醫藥同行或同病相憐,固然有我心戚戚的共鳴,但一般讀者恐怕有點隔閡。這回從大自然、哺乳類、童話、漫畫、音樂劇切入,列舉的例子更為普遍,眼界之寬令人稱奇。
傑米森那目不暇給、意念跳躍的書寫,帶給人香檳微醺的快感。那就是讓她不忍捨去,鮮豔而熱力的「躁」嗎?你好像欣賞剪接妥貼、內容紮實的一集又一集「探索頻道」、「國家地理雜誌」節目,主持人與外景隊是如何斬荊砍棘、披星戴月,拍到地球最幽密而神往的某個角落。相對於大宇宙千萬種希望、綻放與生機,小我的憂患與怨懣算得了什麼?
傑米森顯然是位善於帶戲的作家,雖然讀者如我未必有自殺未遂、為火所觸的經驗,但閱讀她前述創作時,一定會浮上自己「愛之喜」、「愛之悲」、「愛之絕望」的往昔經驗。人人不可能生而為羅斯福、繆爾、費曼、法拉第,「熱情洋溢」不容易求得,就像遺傳、血型、星座命盤,每個人生來有「不平等」的立足點。但不可否認,「熱情洋溢」是可以感染的,就像閱讀這本書,我就被感染得嚮往自然萬物、嚮往星空宇宙,有雪花在我血管裡結晶與飄落。
這樣的一本書,在充滿不快樂情緒的當下,確實帶給我很多「正向」的情緒抒發。傑米森觀察到,熱情洋溢的情緒向來不是心理學的研究主流,截至目前,心理學教科書討論憂鬱和焦慮等「負向」情緒的篇幅,約是討論諸如喜悅和快樂等「正向」情緒的兩倍。熱情洋溢這種最具動能的正向情緒,幾乎沒人研究。更甚的是,「期刊每登一百篇談悲傷或憂鬱的文章,才會看到登一篇談快樂的文章」。這好像也呼應我們的電視新聞台,對各種社會新聞的取捨立基。
如果感知情緒有點不對勁,想翻閱「輕躁症」的診斷準則,我們會發現,誇張、易怒、多話、少睡、說雙關語是常見特徵,看起來並不嚴重啊。但它帶來的惡果會是瘋狂購物、愚昧投資、魯莽駕車……等因為亢奮而忽略痛苦的後果。傑米森舉「鬱金香熱」是集體過度興奮的例子,這種經濟泡沫不時會反覆上演。歷史上還有更大規模不可思議的愚行,十字軍東征、獵捕女巫、兩次世界大戰……。
老羅斯福也許是這本書最有趣的例子。作者在卷首借用《紐約時報》一位記者的描寫,「總統像花蝴蝶般到處走,……他講話非常生動,手勢變化多端。其實他是用整個身體在講話,嘴巴、眼睛、額頭、臉頰、脖子,全卯上了。……總統每天笑一百次,而且笑得跟說話一樣賣力。」老羅斯福對生態保育,是聯邦政府史無前例的改革。
但在戰爭帶來不理性的熱情洋溢時,老羅斯福竟也會這樣說道,「嘗過戰爭喜悅的人都知道,心中那匹狼出現時是什麼樣子。」當他帶兵攻上聖胡安山時,非常投入,非常興奮,部隊在槍林彈雨中歡呼衝刺。難以想像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集體瘋狂情緒操弄下,也會受制於「搜捕的狂喜和戰鬥的快感」。
另一位在本書備受褒揚的物理學家費曼,也有類似的經驗。當他聽到原子彈在廣島爆炸後,心裡非常高興,與「曼哈頓計畫」同事喝酒狂歡。「廣島民眾垂死掙扎的同一時刻,我興奮的坐在吉普車的車蓋上打鼓,跑遍整個羅沙拉摩斯國家實驗室。」侵略性的心理狀態和激情,會讓人在某些方面不以為罪惡,心理學家如是說。
這大概就是傑米森要話說從頭,由拉丁字根「出於(ex)」、「豐饒(uberare)」開始解說「熱情洋溢」的原由。跟單純的「快樂(happiness)」相比,「熱情洋溢」更容易導向新鮮及活力十足的追求。快樂是一種比較不活化的情緒狀態,比較滿於現狀,不會去追究事過境遷會怎麼發展。一般人也許不必深入認識躁鬱症,但在這「不快樂」大肆流行的年代,專家學者鼓勵人人要「正面思考」,正是這本書所要觸及的核心。也許,「正向心理學」快要蔚為下一波顯學,不過傑米森的新書讀來更多詩意與想像,更多熱情洋溢的渲染效果。
傑米森智慧卻不留痕跡的思考生氣勃勃長久被忽視的正向特質,這是一種正常、但卻高昂的人生胃口。
──《時代週刊》( Time)
一首從各個角度頌讚熱情洋溢的詩歌。……一份寫得很好的深入研究。
──華爾街日報
傑米森的散文情感豐富,最適合用來描述這些實幹家和煽動者的豐富生活。
──華生(James Watson),諾貝爾獎得主
傑米森是難得的作者,結合了科學和藝術理論。……她運用罕見的機智、創意和得意,極力主張熱情洋溢是創造力的泉源之一。
──《華盛頓郵報書香世界 》
內容引人入勝。……一個會叫人寫出浮誇散文的題目,傑米森卻能維持住機敏卻不炫耀的筆調,一路行雲流水。……清晰中肯,十分有趣。
──《舊金山紀事報》
傑米森的活力和聰明,加上文學和歷史知識淵博,讓這本書變得活潑有趣。
──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
傑米森以獨特的散文引領我們閱讀這本啟發思想的書,這本書讓人有如在美妙的波濤上衝浪──鼓舞一波波接著來。這是本年度最好的一本書。
──靈性與健康
凱.傑米森博士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教授,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情感性疾病門診主任,並當選該校「科學女傑」,列名於「全美最佳醫師」內。她是美國「國家諮詢委員會人類基金研究」的成員,同時也是「戴納機構躁鬱症基因基礎」的臨床主任。
此外,她曾製作撰寫一系列獲獎之公共電視節目,內容均與躁鬱症和藝術有關;著作包括《為火所染:躁鬱症和藝術特質》、《熱情洋溢》、《夜,驟然而降:了解自殺》,以及八十多種科學出版品,內容涵蓋情緒失調、自殺、心理治療和鋰鹽等。
台大外文系、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工商時報》記者、中華電視公司新聞部國外組編譯,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9個月,孩子大不同》、《YOU你的身體導覽手冊》(合譯)、《熱情洋溢》、《派屈克的生死抉擇》、《星期三是藍色的》、《致命的醫學常識》、《尋找快樂之國》、《成功抗癌者的5個祕密》等書(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2006/09/15
BGH092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767-2
338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