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文/黃達夫(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董事長、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我一直很慶幸這四十幾年習醫與行醫的生涯,適逢生命科技蓬勃發展,醫學進步最迅速的時期,在這段時間,人類平均壽命幾乎加倍,從戰前的四十幾歲增加到今天已接近八十歲。如今,我雖然已逐漸逼近退休年齡,卻很幸運地能夠與年輕的一代同樣抱著興奮的心情迎接基因體醫療的來臨,一同夢想下一波更令人驚奇的醫學革命。
我更一直認為能夠在探究生命奧祕的同時,協助周遭的人們解除疾病帶給他們的痛苦,甚至改變他們的生命,這種經常與病人分享他們生命經驗的職業,是一件極具挑戰性、極有意義的工作。在我這一生所接觸的師長、同僚和後輩中,我不斷地發現樂在工作的人,都是從照顧病人的過程中獲得滿足,從為病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樂趣。而驅使他們進一步從事教育、研究、發現的工作最強有力的動機也是為了解決病人的問題。
自從我進入醫療工作後,因著這些典範的激勵,支持我不斷地往前走,也常讓我覺得能與他們為伍是個極大的光榮,更讓我深深感受到典範對我的影響力和重要性。 生活中所遇到的典範外,我相信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必定也經常從書籍中找到令我們欽慕的人物和值得學習的經驗,這些人、這些觀察也常具有相同的影響力和重要性。
因此,我過去曾推薦一些有關醫療的好書給天下文化出版社,建議他們請人翻譯出版,這次當天下文化出版社反過來提議與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合作出版有關醫療的好書,由基金會贊助提供給國內的醫學院學生和住院醫師時,我認為是件非常值得嘗試的工作,董事會也欣然認同這是件值得投入的事情,目前計劃每年出版三本書,給國內新一代醫療人員增添一些精神上的滋養,希望能激勵他們從醫療工作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和 生活的樂趣。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註冊護士,定居賓州地區,也在當地工作。她是賓州大學的護理學學士,在這之前,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是英美語文學博士,但這段歲月卻被她戲稱為前生。《紐約時報》的部落格「健康」(Well)常刊登她的文章,所撰寫的〈或許死神正沾沾自喜;珍愛生命的理由更添一樁〉(Perhaps Death Is Proud; More Reason to Savor Life)獲選為二○○九年全美最佳科學寫作與最佳醫學寫作作品。《那一年,我在重症照護病房》(Critical Care)是她的第一本書。
台大外文系、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工商時報》記者、中華電視公司新聞部國外組編譯,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9個月,孩子大不同》、《YOU你的身體導覽手冊》(合譯)、《熱情洋溢》、《派屈克的生死抉擇》、《星期三是藍色的》、《致命的醫學常識》、《尋找快樂之國》、《成功抗癌者的5個祕密》等書(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2012/05/11
BGH130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2169308
282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