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如何做好創新管理》是天下文化即將推出、哈佛商學院出版的哈佛商業必讀系列中的第三本。創新在現代企業的經營上佔有多重要的地位,已不言而喻。台灣企業當前更要靠創新,才能尋獲生路。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在本系列的第一波就推出此書的原因。本書循序漸進地告訴讀者如何創新。
首先,本書先分析創新的類型,你的企業該採取哪一類的創新?包括產品、流程、服務上的創新。
接著,本書點出創新的點子源自何處。有四個主要來源:新知、顧客、領先用戶、「共鳴設計」。然後作者又為讀者釐清何者為真正具有商業價值的創新,並衡量創意對企業的價值。一旦創意經確認為商機,就必須移向市場。
你將在本書獲知頂尖企業所用的工具,了解他們如何決定放棄哪些創意、在哪些創意上下賭注,並進而商業化,而從中獲利。這些工具包括:開發與審核系統、資產組合分析、市場分析,以及運用現金流量折算分析法做財務評估。
最後,本書說明確認創新的價值後,如何藉由與產品或服務平台的整合,得以廣泛地將創新沿用於市場。本書也提到主管應怎樣孕育創新的文化,以讓更多點子出現。
序
1創新的種類:許多層面的幾個種類
漸進與激進創新
有利漸進創新的因素
流程創新
服務創新
摘要
2曲線概念與教訓
闡釋S曲線
三個教訓
你在S曲線上的位置
這些教訓的限制
摘要
3激發創意:打開精靈的瓶子
新知
利用顧客的意見
向領先用戶學習
共鳴設計
創新工廠與祕密計畫
公開市場創新 心理準備的角色
管理階層如何能增進創意
激發創意的兩個技巧
摘要
4認清機會,別錯失良機
認清機會的方法
初步的商業評估
摘要
5將創新轉入市場
有用嗎?
創意漏斗
階段閘系統
有關漏斗與階段閘系統的提醒
財務問題透過平台擴大創新
摘要
6創意與創意小組:創新兩關鍵
創意的迷思
個人創意三要素
創意小組的特性
處理小組內的衝突
時間壓力與創意
增進個人創意的六個步驟
摘要
7增進創意,豐富組織與職場
豐富組織
豐富職場環境
摘要
8領導人必做事項
改變
培養歡迎創新的文化
建立策略方針
參與創新
保持開放但懷疑的態度
改善創意商業化的流程
應用投資組合思維
適才適所
建立左右逢源的組織
摘要
附錄A:貨幣的時間價值
附錄B:實用的執行工具
理察.盧克
早在一九二○年代時,有位名叫狄克.德魯(Dick Drew)的年輕明尼蘇達礦業製造公司(3M)工程師,造訪了明尼蘇達聖保羅(St. Paul, Minnesota)的一家汽車維修廠。3M製造並銷售砂紙,德魯到這家店內測試新產品。當他一進門,便看到一群工人圍著一輛車,大聲咒罵一條藍色橫紋。問題在於麻煩的補漆工作,為了對付這當時流行的兩噸重大車,汽車維修工得一次上一種顏色,並藉由以厚膠帶固定的牛皮紙,將其他部分遮蓋起來。在這種狀況下(顯然在其他許多狀況下也是如此),撕下膠帶時,也免不了撕掉部分新上的漆,使修補工作十分棘手,並需要花很多時間重複同樣的工作。
德魯原本大可以說,「那太糟了」,接著便自顧自測試新產品。但相反的,他觀察到顧客的問題,並體認到有對低黏性膠帶的需求,這種膠帶既要能固定牛皮紙,撕下時又不至於連漆帶下。3M雖是砂紙製造商,擁有一些膠帶製作技術,但能如他所願,製做出理想的膠帶嗎?公司會感興趣嗎?
德魯回到3M實驗室後,就花很長的時間搜尋原料與製作流程,以解決他所察覺的剝漆與其他類似問題。然而,這進展很緩慢。有一次當時的總裁威廉.麥克奈特(William McKnight)告訴德魯,要他回頭致力於首要任務:改進砂紙。不過,德魯堅持私下從研究砂紙中撥出時間、經費。最後麥克奈特雖發覺,手下的研究員並未服從命令,但卻始終未把他叫去責罵。由於德魯的創新即將使3M揚名立萬,這對公司來說實在是運氣。
歷經兩年實驗不同的紙質與黏著配方後,德魯百折不撓的努力催生出成功的新產品:美紋紙膠帶(masking tape)。七十多年來,那產品使3M財源廣進。更重要的是,它所孕育的3M膠帶事業,如今為醫療、電子、家庭、工業應用生產七百多種專業產品。德魯在3M成了不折不扣的英雄,為後繼的經理人、技師、研究人員提供了榜樣與典範。
此外,由於德魯所開的先例,也令老闆麥克奈特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促使他進一步發展管理策略,以鼓勵員工的創新行為,並確保德魯的美紋紙膠帶突破性成就,以及後來的玻璃膠帶,都不至於成為單一事件,而是德魯與其他員工都能一再做到的。麥克奈特的目標在於營造能自然,並不斷創新的氣氛,而他在多數方面都獲得成功。到二○○一年時,3M已成長為全球性企業,不僅年收益超過一百六十億美元,在各式市場也都佔有領先地位。而在許多方面的創新,更促進了數十年的成長。
無論你或貴組織員工,都應該要有如麥克奈特般的目標。你該營造鼓勵、促進、獎勵創新的氣氛與架構。而本書所提供的,正是你如何能成功達成那任務的點子。它不會使你成為專家,但卻能提供必要的資訊,以使你更有效地在貴組織激發創新與創意,並從中獲利。
創新在企業中的角色
長久以來,市場所重視的創新早已公認是企業的創造者、保持者。每回英特爾(Intel)工程師製造出新一代電腦晶片,並獲得顧客重視時,財富便倍增。諸如戴爾(Dell)、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東芝(Toshiba),以及其他身為直接顧客的個人電腦製造商,都競相搶購新晶片,藉以提供顧客更快、功能更強大的電腦。
不過,創新也會導致破壞。半個多世紀前,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曾闡述創新的經濟、社會與組織影響力,以及它「創造性破壞的潮流」(winds of creative destruction)。這些潮流不僅掃除了做事的舊方法,也淘汰了死守它們的企業與機構。十九世紀時,大量製造的創新注定了地方製鞋、裁縫,以及其他許多手工藝業者的沒落。如今我們一再看到,隨著諸如家居倉庫(Home Depot)、邊界(Borders)書店、斯特普(Staples)辦公用品等大型商場興起,分別將各式小型地方五金行、獨立書店、辦公用品零售商打得落花流水。同樣的,電子、製藥,以及包括服務業在內的其他行業創新,都不斷蠶食鯨吞老牌的產品與服務。而跟不上這些創新的企業,很快便會從業界淘汰。
創新流程
許多經理人、技術專家與學者都認為,創新流程便如圖I-1所示。那流程是由激發創意、認清機會(opportunity recognition)這兩個創造行動展開。在第一項行動中,人會對某些新事物產生洞見。有時激發創意雖具技術洞見,但卻無法明顯地運用在商業上。然而,在多數狀況下,問題或機會得以啟發洞見。例如,德魯察覺的差勁上漆工夫便促使他思考,最後催生出美紋紙膠帶。而較近期,在矽半導體性能限制的傳統思維激發下,IBM研究員伯納德.麥爾森(Bernard Meyerson)著手實驗矽鍺合金半導體。也正由於他這麼做,得以突破理論的運算速度障礙,並製造出遠比以往更優良的產品。
當有人說,「我們所發明的這材料對顧客可能有價值」、「我們若能解決這問題,便得以為顧客與股東創造價值」,或「這也許能創造龐大的成本優勢」時,便是在認清機會。
一旦認清機會,就必須將創意具體化到某個程度,好讓決策者能加以評估,而決策者需要以下幾個問題的答案:
.這點子管用嗎?
.公司擁有技術知識使它發揮功能嗎?
.那創意對顧客是否有價值?
.那創意與公司的策略相符嗎?
.從成本的角度來看,它是否合理?
能提供肯定答案,並獲得組織支持的創意,則會進入某種形式的發展階段,並邁向漫長、崎嶇的商業化之路。有些企業抵達那條道路的終點,但多數則不然。商業化是這些創意的最後測驗,在這兒,顧客會做最終的評估。
創意在創新流程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並會激發初步的點子。此外,它也有助於在前進時改善點子。
前情提要
「哈佛MBA」系列:《如何做好創新管理》檢視了早期的創新流程,以及能促進這流程的創意。它的目標是在最重要的創新面上,使你與貴組織更富創意,也更有效率。儘管本書有一章闡述如何透過產品平台(product platform),來利用創新的概念,但主要探討的並非開發新產品,或相關主題。
第一章在為創新下操作定義,並探討其中不同的種類:漸進與激進;產品、流程、服務創新。下一章則在闡述S曲線(S-Curve),也就是技術專家與學者援用,以說明技術生命週期的概念。一般來說,S曲線的特性在於,績效改善或∕與成本降低不僅頻繁,而且戲劇化。隨著時間過去與技術成熟,它們也變得較不頻繁。對技術專家與經理人來說,S曲線包含了一些教訓,稍後將以實例詳細說明。第三章檢視創新流程的第一個階段:激發創意。好點子源自何處?本章點出了四個來源:新知、顧客、領先用戶,以及「共鳴設計」(empathetic design)。此外,讀者也將了解祕密計畫的角色,還有管理如何能促進創意的激發。本章的資訊自然導入第四章的主題,也就是認清機會。本章將協助你進入創新的第二階段:認清具有商業價值的創意。同時它也提供了「初步」策略,以衡量創意對企業的價值。
一旦創意經確認為商機,就必須移向市場,而這正是第五章的主題。你將在這兒獲知頂尖企業所用的工具,了解他們如何決定放棄哪些創意、在哪些創意上下賭注,並透過開發與商業化加以支援。這些工具包括開發與審核階段閘系統、資產組合分析、市場分析,以及運用現金流量折算(discounted cash flow,簡稱DCF)分析法的財務評估。最後,它說明創新在確認價值後,如何藉由與產品或服務平台整合,而得以更廣泛地延用於市場上。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創新所源自的創意,或是經理人能怎麼做,以促進個人與團隊的創意,都著墨不多。我們將在第六章轉而探討這些主題,以檢視對創意普遍的迷思、發揮創意的關鍵,還有創意小組的特性。第七章將進一步探討創意議題,其中提出管理階層能做的六件事,以豐富組織環境,使它更能傳達富創意的思想與行動。此外,本章也檢討了職場環境,指出集中專案小組、改善溝通、重新設計工作場所特色,如何能激發創意。
聰明、富創意的人能想出創新的點子,但由於缺乏強而有力,並富思想的領導階層,而白白浪費了他們的才幹。第八章所指出的,便是領導人必須做些什麼,以促進並徹底利用組織內的創見。如本章明確指出的,他們必須為職場文化負責。他們的任務就是培養歡迎創意、創新的文化,責無旁貸。此外,他們必須為組織,以及新點子該發展的範疇建立策略方針。同時領導人也該參與創新流程,尤其是在初期,當他們對創新案的設計、方向得以擁有最大影響力的時候。這需要高級經理人出面,充當富希望創意的辨識者與支持者。
我們以兩篇附錄來補充這些章節。第五章介紹了現金流量折算分析法,這種財務工具是以貨幣的時間價值概念為基礎,也是許多企業用以評估漸進創新案的工具。附錄A提供了較多有關現金流量折算分析法,以及它如何能直接計算的資訊。此外,它也介紹了幾個相關概念,如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內部報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要求報酬率(hurdle rate)、敏感度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等,在評估創新或新產品的經濟價值時,全都很有幫助。你若還不熟悉這些概念,在這兒可以獲得介紹。
附錄B有三個表格,你在策劃、鼓勵創新時,或許會覺得很有用。它們全取材自哈佛管理良師(Harvard ManageMentor)這為訂戶提供的線上協助來源。若要這些工作表的互動版,請上http://www.elearning.hbsp.org/businesstools。這些工具包括:
1.工作場所評估表。你們的工作場所有多支持創意與創新?這便利的檢核表將協助你評估。
2.評估心理環境。你可以利用這檢核表評估目前的獎勵架構、團體規範與態度,以及管理風格如何支援創意等。
3.為創新策劃。創新是創意過程的結果,其中涉及認清並執行新點子。運用這工具協助策劃要如何推行創意,並確認讓大家接受它所需的關鍵要素。
你將在本書最後發現另外兩個附錄,首先是術語表,每門學科都有專用詞彙,創意與創新也不例外。當你看到文中有斜體字時,那就表示術語表內為它下了定義。第二附錄,也就是進階閱讀,則針對本書所涵蓋的主題,列出更多相關的書籍與文章。你若想知道更多資訊,這些刊物將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書的內容大多是根據哈佛商學院出版社的一些書籍、文章與線上出版物所撰寫,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文章,以及哈佛管理良師線上服務中的「管理創意」模組。
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碩士,譯作曾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89年與92年度金書獎。翻譯作品包括《漫步中國股市》、《沒有對手的競爭》、《改造企業》、《跨組織再造》、《創新管理》、《即興創意》、《日不落行銷》、《病菌與人類的戰爭》、《玻璃、紙、咖啡豆》等數十本書。
2004/12/30
BHBE03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5.1×22.8cm
黑白
986-417-411-8
203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