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零阻力經濟
優惠價
$360

零阻力經濟

資訊時代的市場競爭策略

The Friction-Free Economy
書籍介紹

身處快速變動、商機稍縱即逝的網路年代,你,跟得上迅速移動的步伐嗎?

本書剖析這個新興、快速、迥異於傳統經濟的商業趨勢,配合著現實發生中的實例以及淺顯易懂的圖表,為讀者清楚釐清現代商業戰場上的行銷策略和以往有何不同,歸納出一套逐鹿「零阻力經濟」環境的新利器,提供準備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企業人最適切的建議。

作者描繪的商機及前景不僅對前瞻的產業及商務人士有所助益,一般消費者也可以一探這個以光速時間來到眼前的新經濟世界,作好對應的準備。

前 言

第一章 活在網際網路時間裡
第二章 福特汽車的主流行銷策略
第三章 與網路世界的戰士搏鬥
第四章 零阻力經濟淘金記
第五章 網路世界賺錢之道
第六章 善用個人市場
第七章 如何打倒巨人
第八章 零阻力經濟裡的生存與發展

劉易斯

一七七六年,西方的革命年代(1775-1814)剛值萌芽階段,僅見零星之火。這一年,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英國經濟學家﹚出版的《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卻立刻受到社會矚目,繼而燃起一股燎原大火,其重要性及影響力絕不亞於同一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身為現代經濟學的創始者,亞當史密斯對他身處的時代所做的敏銳觀察,使他有點像今日的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只不過身旁少了一群新聞記者簇擁著罷了。

革命的年代造就了資本主義的蓬勃興起,《國富論》則是資本主義的使用者手冊。

在當時,革命事物無所不在。瓦特(James Watt, 1736-1819,蘇格蘭工程師﹚便是以紐科門(Thomas Newcomen﹚發明的引擎為本,精益求精後發明了蒸汽引擎,並且於一七七五年,開始和伯明罕的實業家博爾頓(Matthew Boulton﹚合夥生產及銷售這項新產品。瓦特或許因科技發明而備受後世推崇,但是他真正的最大貢獻,卻在於發明了推動資本主義的引擎,讓科學技術與經濟學說得以攜手建立起一套新的經濟體制,決定了人類社會此後兩百年的發展面貌。

若說資本主義是理論,蒸汽引擎則提供了實證的動力。十八世紀後半期就這麼快速飛奔起來。對王室貴族來說或許太快了,但是對平民百姓來說,卻顯然還不夠快,至少亞當史密斯或瓦特等人,就迫不及待地想搭上這班工業革命的列車。不過,正如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1909-,管理學大師﹚在著作《後資本主義社會》(Post-Capitalist Society)中所說的,革命志業曠日費時,起碼得花個五十年時間才行。有趣的是,人們往往在革命結束後,才恍然大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二十世紀後半期儼然就像十八世紀末一樣,處處可見革命的蹤影,卻欠缺對革命的深刻理解。亞當史密斯的經濟學已退出舞台,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英國經濟學家﹚的理論也正日漸淡出,「零阻力經濟」(friction-free economy﹚則開始嶄露頭角。零阻力經濟為所有人重建經濟理論,對象不分你我,從英特爾(Intel﹚、國際商業機器(IBM﹚等高科技公司,到低技術行業裡的餐廳、二手車經銷商等全包括在內。

未來二十年內,我們將會徹底瞭解零阻力經濟的新定律。不過,現在已經可以見到一些端倪。像是網景(Netscape Communications﹚這家軟體發展公司,成立十六個月後初次公開招股(IPO, Initial Public Stock Offering),市值立刻飆升到三十億美元,許多拿退休金冒險的新投資客付出的買入價,是當年上市前就入股的老投資客的一百倍。微軟(Microsoft﹚和砌圖系統(Adobe Systems﹚兩間公司,十年前還默默無聞,今日卻已經搖身一變成為美國股市新寵。電訊科技業裡的其他新貴們,像是三康(3Com﹚、思科系統 (Cisco Systems﹚、海灣網路(Bay Networks﹚等,也都是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躍升成為新紀元裡的頭角崢嶸之輩,這些公司全是零阻力經濟時代的先驅。

現在想一窺全貌仍有困難,但是生活周遭的微妙變化卻歷歷在目。顯然,有一套全新的秩序出現了。它不但遵循和過去截然不同的遊戲規則,也迫使各行各業按照新的節奏起舞,下面先來看一些浮光掠影:

文明與速度搭上了線:網際網路時間(Internet time﹚裡的生活,凡事都講快。新行業、新創意,在全球各地以破紀錄的速度湧現。電腦科技每十八個月就更上層樓,產品不但速度倍增,也變得又便宜又好,相對許多傳統工作正日漸消失。另外,私人轎車、個人電腦、錄放影機和行動電話等,不久也將像過去的呼拉圈、彈珠等成為明日黃花。事實上,產品在短短的時間內出現與消失,將成為零阻力經濟的常態。

零阻力經濟的原則,與過去不同之處在於:主流化(Mainstreaming﹚、戴維多定律(Davidow’s Law﹚、個人市場(the market-of-one﹚、合資企業、敵對結盟、及回歸農業時代族群結合等。新時代的特色還包括:

營商工具的改變。如今,任何人想要在零阻力經濟中掙得一席之地,必須先學會一套新利器,包括:學習曲線,行銷模式、目標設定、產品領域區隔化、合併收購、以及商場如戰場。

挑戰直覺的經濟效果:逆向經濟學取代報酬遞減法則,規模訂價取代溢價訂價,窄播取代廣播,價值鏈進行整合。結果,農業時期族群強烈的凝聚力及宗族型態,又在零阻力經濟時代中重現。也就是說,一個享有二十一世紀科技文明的社會,卻有著十八世紀的社會結構。

值此新時代,行銷需打策略戰。所有的企業都必須採取新蘭徹斯特策略(New Lanchester Strategy﹚以求生存,根據這個策略,一旦有人奪得百分之七十四的市場,競爭遊戲立即宣告終結。企業要攻下百分之四十一的市場才算行業龍頭老大,達到百分之二十六的比重堪稱玩家,少於百分之二十六的門檻則根本不夠看。

面對種種情形,企業該怎麼辦?快速應變的分析技巧,不僅要助企業抵擋競爭攻勢,更要能開疆拓土、建立王國。企業必須學會零阻力經濟的各門技術,才能克敵致勝。他們必須充分掌握一種新語言、新文化及新的生活方式,做生意再也不能一成不變了。

這本書寫作的對象包括:傳統的企業家、因世局變化而眼花撩亂的經理人、換工作的雇員、氣急敗壞的產品計畫人、如飢似渴的股票族、及無數想成為未來派的有心人。本書彙整了零阻力經濟的內涵,詳列了初步的原則,剩下就靠各位付諸實施。本書可能是第一次有人嘗試釐清脈絡,即使書中所談的觀點與傳統大異其趣,相信讀者們仍能從中獲得許多實用的建議。祝各位一路順風,我們二十一世紀見!

劉易斯 作者
華盛頓州立大學電腦科學博士,加州蒙特瑞(Monterey)海軍研究學院(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電腦科學所教授及所長。目前致力於電腦系統的分析研究,涉足領域包含學院、產業、官方、及私人企業,是提倡網路新經濟的先驅之一。曾任《IEEE軟體》(IEEE Software)雜誌及《電腦》(Computer)雜誌主編。目前仍為《電腦》雜誌撰寫「二元評論」(Binary Critic)專欄,文章並常發表於《上段》(Upside)雜誌。
張駿瑩 譯者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翻譯暨口譯碩士,前台視記者及主播,傳訊電視製作人,及公視國際組組長,現於美攻讀國際管理碩士。譯有《我是溝通大師》、《零阻力經濟》。
陳子豪 譯者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翻譯暨口譯碩士,曾任香港英文《南華早報》記者,現職美國國務院口譯員。譯有《零阻力經濟》(天下文化出版)、《世界華人企業家系列》。

1998/12/29

BIA005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527-7

342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