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高雄長庚醫院陳肇隆院長,被稱為「換肝之父」。
1984年,台灣對腦死還未完成立法,他冒著被起訴的危險,成功完成亞洲首例肝臟移植。
到2015年7月,在陳肇隆手上完成的肝臟移植手術,超過一千四百例,手術後存活五年的比例超過91%,比美國、歐洲還要高,高雄長庚醫院也名列全球五大活體肝臟移植中心之一。
日本漫畫家取材他的故事,畫就《手術刀的光輝》,醫師小說家大鐘稔彥更據以寫成小說《孤高的手術刀》,狂賣一百萬冊並拍成同名電影。
本書是高雄長庚肝臟病友的奮戰求生故事,台灣的、大陸的、海外的,也有醫護人員的第一線酸甜苦辣。
【總統嘉勉】
起死回生,恩同再造 馬英九 中華民國總統
【序】
重生情誼──換肝之父的真情實義 星雲 佛光山開山宗長
實現了創辦人的創院精神 李寶珠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
圓滿了創辦人的善意與理想 楊定一 長庚大學董事長
願每位病患都能重新迎向未來 陳肇隆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院長
【楔子】肝臟移植三十年
第一部 以病為師
詹三原(六十三歲接受肝臟移植) 延續生命,伸展萬千美善
劉志庸(三十九歲接受肝臟移植) 不只救我,也救全家
我們的抗病故事:勇敢起身,打一場無可選擇的仗
陳英姿(四十九歲接受肝臟移植) 活著的每一刻,都是獨特的禮物
蔡文煌(五十七歲接受肝臟移植) 把握當下就有無窮希望
龔瑞璋(五十四歲接受肝臟移植) 所有的苦都值得
訪龔瑞璋:沉穩智慧的掌舵者
林膺峻(三十三歲接受肝臟移植) 走過死蔭幽谷
吳昇龍(五十三歲接受肝臟移植) 彩色人生十二年
王憲忠(四十三歲接受肝臟移植) 面對死亡,迎接重生
黃俊鏞(四十九歲接受肝臟移植) 奮戰的路上,必不孤單
何清全(四十四歲接受肝臟移植手術) 命運的明信片
陳信愷(八個月接受肝樣移植手術) 我家的天公囝仔
黃嘉瑩(七個月接受肝樣移植手術) 心中唯一念頭,就是救她
孫浚宸(十個月接受肝臟移植) 跨海求生一世緣
王姿淳(七個月接受肝臟移植) 十四歲的我,要過得更精采
第二部 醫者仁心
院長側寫:不忘初心
院長側寫:朗朗深情,超脫塵俗
醫師側寫:愛,世間最大的力量
醫師側寫:每個生命都貴重
護理心情:有能力付出,是一種福氣
護理心情:看見人間許多良善
護理心情:我知道你的痛
社工之眼 在生命的盡頭,延續愛
診間記事 小型醫療聯合國
【結語】從孤高的手術刀到人文的創新者
【附錄】
暖暖冬陽與他的小宇宙
謝謝你們的勇敢與愛
重生情誼──換肝之父的真情實義
星雲 佛光山開山宗長
隨著二○一四年倒數,迎接二○一五年的到來,我今年八十九歲了。
四十多年前我罹患了糖尿病,導致眼底鈣化,視力模糊,幾乎看不到;我的心臟病開刀也有二十年,歷經兩次中風後手腳不靈活,目前以輪椅代步。尤其這幾年,因為色身老病,經常進出醫院,感謝高雄長庚醫院陳肇隆院長帶領他的醫療團隊,醫師、護理朋友們費心醫療保健,給了我重生的因緣,給了我生命的活力。
說起我和陳院長的結緣,早在四十多年前佛光山舉辦「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時,他就是學員之一。如今,陳院長在肝臟移植方面的優異表現,不僅創下超過千例的紀錄,並且獲得「換肝之父」的美譽,可以說是「台灣之光」、「華人之光」。特別是他的醫療思想先進,認為醫療過程中,應該是儀器就人,而不是人去就機器,給予病人極大的方便與安心。
適逢長庚醫院即將為陳院長出版《創造一四○○個重生奇蹟》乙書,想起經典裡有兩則與「肝臟移植」相近的故事,以此致意,表達對陳院長和長庚醫療團隊的感謝。
實現了創辦人的創院精神
李寶珠 長庚醫療財團法董事長
值得喝采的人生
二○○四年,楊慧鉑老師用心集結了陳院長和醫療團隊的四十篇肝臟移植故事,出版首部《新.肝.情.願》。歷經十個寒暑後,再度彙集了病友的心情點滴,而有了《創造一四○○個重生奇蹟》的誕生。
字裡行間,有因為捐贈者和家屬的大愛與大捨,而重獲新生,充滿感恩;也有在摯愛、至親捐肝,與自我生命延續之間的抉擇和掙扎,讀來令人動容;更有換肝後開啟的精采人生,令人回味再三,為之喝采。
肝臟移植手術的進展,從長庚醫院播下種子,在陳院長悉心澆灌下,進一步成長茁壯、開枝散葉,令人既欣慰又驕傲。此番義舉與心念,不僅實現了創辦人成立長庚醫院,以醫療濟世,回饋社會的創院精神,更是「醫療無國界」的大愛展現。
展現無國界醫療大愛
由衷感謝陳院長過人的遠見和寬濶的胸襟,將救治肝病當成一生的志業,讓創辦人支持肝臟移植計畫的初衷發光發亮,並且將台灣醫療成果帶向國際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陳院長的努力和貢獻,值得認同與讚揚,我們也衷心期待,他的仁心仁術可以持續發揚光大,造福更多世人。
圓滿了創辦人的善意與理想
楊定一 長庚大學董事長
懷抱醫者的熱情與使命感
行醫者需要極大的熱情與使命感,記得從前我服務於臨床免疫工作時,當時工作相當繁重,但每次看到病患因康復重展笑顏,我們知道他們的人生將從此不同,瞬時覺得所有辛苦都很值得。當我們立下希波克拉底誓言(Hippocratic Oath)時,我們立誓以病人的健康為我首要觀念,對病患的病痛感同身受,永遠把病患的福祉放在第一位。能幫助病患脫離病痛折磨、重拾生活與笑容,這才是行醫者的社會責任與使命。
術德兼備的陳院長便是行醫者的最好典範,相信陳院長在未來必能以其精湛的醫術幫助更多人。很高興楊慧鉑女士、陳院長及其他優秀的筆者發心著作此書,書中的每個故事分享都是生死交關的動人故事,這些故事內容或許並不相同,但都見證了生命的堅韌與親情的無價,每個故事都感人至深並發人省思,值得一讀,在此真誠與您分享。
願每位病患都能重新迎向未來
陳肇隆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院長
肝臟移植三十多年,《創造一四○○個重生奇蹟》,二○一二年,高雄長庚醫院完成第一千例肝臟移植,馬英九總統嘉勉<起死回生,恩同再造>;佛光山星雲大師也以「重生情誼」四個字,畫龍點睛肝臟移植醫病之間的真情實義。肝臟移植三十多年,我們精益求精,戮力於恢復病人的健康,堅持對完美的追求,正是來自於這股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惜。
救人的學問不該藏私
每位病患都是家人的摯愛,在和生命掙扎的過程中,從經歷生死之間的搏鬥到生命的重生,每一個生命故事都感人至極,至情至愛的光輝是鞭策我堅持努力的動力。《創造一四○○個重生奇蹟》我來說,儘管歲月荏苒,永遠都會是我心中最鮮明的記憶與感動。
誠摯感謝所有為肝臟移植付出的團隊同仁,大家的付出,我都銘感五內。《創造一四○○個重生奇蹟》的傲人成績,來自於團隊辛勤的耕耘,每一位都是成就肝臟移植不可或缺的功臣。
我們時時刻刻鞭策自己,更加努力與提升,給病患提供最先進的技術,讓團隊醫療做最完整的照護;我也致力於培養後進,我們移植團隊的陣容在臨床和基礎研究都不斷地追求精進,保持全球領先的成績。
我的信念是,救人的學問不應該藏私,世界各地來到高雄長庚學習的醫師,我願意盡心盡力傳授所能,讓肝臟移植的技術在各地發光發亮。尊重生命,是崇高無價的。
感謝天下文化高希均董事長及同仁的協助、潤稿、編輯與出版,讓《創造一四○○個重生奇蹟》以文字感動人心,嘉惠更多需要的人。
我也要感謝我的家人,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中,隨時為我點上溫暖的燈光,始終不忘陪伴、鼓勵和支持。
最後,感謝楊慧鉑老師花費很多時間和心力,將感人的故事集結成《創造一四○○個重生奇蹟》,讓讀者可以看到肝臟病患的重生歷程,以及肝臟移植奮鬥的點點滴滴。
希望這本書能鼓勵病患,勇敢和病魔戰鬥,早日走出生命的陰影,也鼓勵所有身陷生命幽谷的病患,能堅韌奮起,迎向陽光的未來。
我用「起死回生、恩同再造」八個字贈與陳院長,他的貢獻無與倫比,更讓肝友們因為共同的信念與生命經驗,讓「善」能夠不間斷地再輸出。
──馬英九 總統
這幾年,因為色身老病,經常進出醫院,感謝高雄長庚醫院陳肇隆院長帶領他的醫療團隊,醫師、護理朋友們費心醫療保健,給了我重生的因緣,給了我生命的活力。
──星雲 佛光山開山宗長
字裡行間,有因為捐贈者和家屬的大愛與大捨,而重獲新生,充滿感恩;也有在摯愛、至親捐肝,與自我生命延續之間的抉擇和掙扎,讀來令人動容;更有換肝後開啟的精采人生,令人回味再三。
──李寶珠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
陳院長、楊慧鉑女士及其他優秀的筆者發心著作此書,書中的每個故事分享都是生死交關的動人故事,見證了生命的堅韌與親情的無價,感人至深並發人省思。
──楊定一 長庚大學董事長
高雄長庚醫院院長。1976年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進入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外科,1981年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兒童醫院接受外科住院醫師訓練,1983年赴美國匹茲堡大學醫院進修,向肝臟移植鼻祖史達哲(Thomas Starzl)學習肝臟移植手術,於匹茲堡大學擔任外科研究員。亞洲第一位完成肝臟移植手術成功者,也創下全球最高的存活率。
任教於台北市立復興高中。1998年捐贈部分肝臟給兒子,1999年和夫婿王永賢創辦《肝友通訊》,2003年出版肝臟移植《心情故事》,2004年出版《新・肝・情・願》。
2015/09/30
BGH165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部分彩色
9789863208433
312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