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不論使用的是傳統相機、數位相機或照相手機,要拍出好照片,最重要的前提,不在於專業器材的優劣多寡,或技術的簡單複雜,而是「怎麼有創意地看事物」。
比如說,面對一個建築物,站著看、坐著看、趴著看,從不同角度看,映入眼簾的景致絕對不一樣。能否運用創意、想像力與技巧,將眼前所見設計成不平凡的畫面,才是決定照片好壞的重點。
本書包含作者的170張攝影作品,作者並慷慨地分享,他是怎麼發現拍照主體,如何從不同角度觀察、構圖,如何與入鏡的人(或動物)互動,在什麼樣的狀況按下快門。其中既有知識,又有故事,有趣又動人。而藉由「改善前」與「改善後」照片的比對,可以幫助你快速掌握重點,拍出自慢好照片!
序 學會看得有創意
01 拓展視野
人類的視覺
廣角鏡頭
魚眼鏡頭
變焦鏡頭
望遠鏡頭
微距攝影
02 設計元素
如何拍出懾人的影像?
線條
形狀
形體
質感
圖形模式
色彩
03 構圖
填滿畫面
黃金分割與三分定律
沒有地平線的時候
哪一邊的「三分之一」比較好?
斜線
畫框中的畫框
水平或垂直
構圖中的構圖
雕琢你的拍攝主體
破除陳規
04 神奇的光線
現成光照
光的方向
光的顏色
陰天與雨天
05 數位攝影
數位攝影的優缺點
我如何使用影像處理軟體
邁向專業
應該考量的重點為什麼要不斷挑戰自己?
選擇攝影主題
索引
「我看見的,你也看見了嗎?我聽到的,你也聽到了嗎?」
時值耶誕季節,收音機正播放著這首耶誕歌曲,恰好配合我伏首案前為本書所寫的序。
我看見的,你也看見了嗎?或許有,或許沒有。即便你就站在我身邊,我想與你分享自己看見的事物,但等到它已消逝、成為模糊記憶,你可能還是看不見。
前幾天,我兩個女兒都發現天空出現熱氣球,但直到氣球幾乎從眼界消失,我才終於看見,此時它卻已經是廣大天空中的一個小點,女兒和我都有些無奈。
這個故事與攝影有什麼關係?其實正好可以比喻攝影與本書想說的重點:「看得有創意」。任何有視力的人都看得見,但為什麼身旁的人能看見有趣的事物,我們卻不知怎地都錯過?你如果曾參與坊間的攝影課程,或曾經和攝影社團的朋友外出拍照,大概就能體會我的意思。你面對眼前的鄉間小徑,心中大感困惑、迷惘、不知所措,同一時間,其他人卻已在三英尺之外安頓好三腳架與相機,開始對著如詩如畫的秋葉取景。你痴痴看著,問了一個攝影課與戶外實地拍攝時最常聽到的問題:我怎麼沒看到呢?
答案可能包含好幾個因素,也許你滿腦子想著工作,或是因為穿錯衣服而冷得渾身發顫。其實,不懂得怎麼「看」,大概是每個攝影師都必須克服的最大挑戰,但只要你開始「看」,真正去「看」,就可以進入下一個挑戰:讓這些美麗的景物構成一個和諧、賞心悅目的畫面。
就我所知,學習如何「看」,並沒有實際的法則可供遵循,但我也確實知道有很多原則與技巧可以幫助你。本書不僅告訴你如何發現攝影良機,也教你怎麼挑戰保守的視野,避免拍出單調平庸的照片。書中許多圖片範例都是成對的比較,讓你看到前與後、好與更好的差別。這些照片當然不是所謂的正確答案,只是示範我如何闡釋某個時刻的某個景象。
十五年前,我也曾以這個主題寫過一本書。這段時間內,攝影工業的眾多革新作為,讓攝影環境出現大幅變遷。還記得1990年一次研討課程中,我打趣說:「我等著業界研發出20-400mm、F2.8光圈的變焦鏡頭,配備ED超低色散鏡片與內部對焦系統。」雖然目前市場上仍沒有這種鏡頭,但已能確信未來某天必能看到它的出現。
今天你前往山上或海邊,最多只要帶著一台相機、兩個鏡頭,就可以應付途中所遭遇的任何題材:不論是近距拍攝蝴蝶、遠距捕捉棕熊,或是天際逐漸西沉的橙色大火球。由於光學的進步,如今的變焦鏡頭已能與過去較受偏愛、解析度較高的定焦鏡頭同台較量、一爭高下。
不過,攝影依然是一種挑戰。不論鏡頭的變倍率或解析度多驚人,為了強化個人視野,你必須先扎扎實實去操作與探索鏡頭的視野。本書將深入探索個人視野,並準備各項練習,幫助你釋放無關乎科技的內在視野。
或許你依然使用底片,或許你和許多攝影師一樣已全面改用數位相機,無論如何,就像俗語所說的:「眾多變動之中,自有更多不動之處。」雖然我迎頭跟上環境的改變,但實際操作卻是另一回事。即便我使用最新最棒的相機、鏡頭、影像處理軟體,恐怕依然無助於獲得最重要的「創意」。乏善可陳的照片和令人讚歎的照片,差別就在於創意。
所謂創意,最好的解釋或許是:創造、想像、靈感,以及覺察能力的綜合體。
目前業界生產的相機,還沒有哪一台有辦法自動搜尋獨特有趣的題材;也沒有相機能提醒你,還有另外兩個更棒的構圖方式等你發現;沒有相機可憑本能判斷拍照的關鍵時刻;更沒有相機可以在你用記憶體或底片記錄影像之前,就能有條不紊幫你安排一個和諧悅目的構圖。這些都是美好的攝影世界裡永遠不變的挑戰,成敗的主要責任就落在你肩上。
我當初撰寫這個主題,目的是在破除「攝影藝術只屬於少數天賦異秉者」的迷思。之後我在許多研討課、線上課程,以及眾多信件與電子郵件中,得到了熱烈正面的迴響,讓我覺得自己達成了目標。這個全新版本,亦將繼續破除上述迷思。此外,我也在「設計元素」一章中加入探討色彩的段落,並深入討論色彩做為設計元素之一的價值,以及對心靈與情緒的衝擊。另外,再運用對比的圖片,讓讀者看看如果各以線條、形狀、形體、質感、圖形模式為視線焦點,各能產生什麼價值,以及這些元素為什麼能創造趣味盎然的攝影作品。
在學習如何看得有創意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相機鏡頭能看到或不能看到什麼。如果你是個船長,就必須非常熟悉航海圖,確保船隻能朝正確方向航行。同樣的道理,你的相機鏡頭就是引領你航向夢幻新天地的航海圖。
只要持之以恆練習,不斷透過相機鏡頭看世界,你的視覺將逐漸記住每個鏡頭的特殊視野,包含其優點與缺點。練習時間愈長,你看世界的方式就愈能跳脫過往窠臼。你會知道廣角鏡頭究竟能涵蓋多廣的範圍,望遠鏡頭又何以能在繁忙雜亂的景象中篩選出單一物件。你很快就會發現,當眼前不斷出現拍照的好機會時,你能不假思索知道該選用哪個鏡頭。
之後,你就能運用這個新視野,提升到更高層次,考驗自己是否能從青蛙的視角看森林,從人行道的視角看街道,或是從知更鳥窩的視角看自家後院(梯子不只是刷油漆的時候才有用喔!)。不妨平躺在大杉樹下,然後告訴我,方才全速爬樹的松鼠有怎樣的視角。你把相機架設在路肩,然後在大卡車映入眼簾的時候盡情拍攝。類似這樣的構圖才能讓市議會了解,為什麼必須幫每年春天穿越這條繁忙道路的鴨群建造地下道。
你的構圖是否引人入勝,決定因素並非什麼神祕配方,而是要透澈了解鏡頭的選用、鏡頭位置的視角、設計元素,以及最後的景物安排,也就是構圖。這些都是前面所說的「航海圖」,而且某些元素的重要性高於其他,必須一一加以研究。此時你的恐懼與成見都將受到挑戰,若是怕高,如何能與他人分享知更鳥窩的視角?若是不敢躺在人行道上,又怎能拍出從人行道看見的繁忙景象?你一定會有觸礁的時候,甚至覺得必須被迫棄船。
這都是正常且可以預料的感覺。因此,書中的練習,目的都是幫助你避開暗礁,回到航道上。你有時會遇上壞天氣、糟糕的光線,或是拍照主體選項太少,但書中的練習,必定會破除「沒有景物可以入鏡」的迷思。
書中許多內容都談到成功攝影所需的主體、環境,與條件。這是一本關於構想的書,而每個人腦海中都有許多構想在流動。我希望讓你知道該去哪兒釣魚、怎麼培養撒網的勇氣、又該如何才能有力量收網,因而有構想的豐收。本書不談如何測量適當的曝光,或是設定光圈係數與快門速度,這些資訊可以在我另一本書中找到:《了解曝光》(Understanding Exposure)。
總而言之,請讓本書陪你度過愉快時光,無須過於在意「正確方法」。我多年來從學生與同儕身上學到最重要的經驗就是:並沒有特定公式或訣竅可以用於追求攝影藝術,攝影就是觀察與思考。美國散文作家及自然學者梭羅(Henry D. Thoreau)曾說:「問題不在於你看著什麼,而是你看出了什麼。」
攝影名家 柯錫杰 推薦
美國蒙特瑞國際學院口譯暨筆譯研究所碩士,具多年口筆譯經驗,於天下文化出版之翻譯著作包含《琥珀中的女人》、《發掘你的太陽魔力》、《讓天賦自由》、《聰明女孩的不敗攝影術》、《看到什麼都會畫》等。
2007/06/30
BLF006
天下文化
平裝
21x28cm
黑白
9789864179305
160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