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12月10日(六),天下文化舉辦行醫四十年的前臺北榮民總醫院前院長張德明新作:《人醫之間》新書發表會,會中醫界、軍界貴賓與深受張院長醫者恩澤的來賓齊聚一堂,度過充滿笑聲、溫馨與感動的上午。臺北榮總院長 陳威明、國防部前參謀總長 李喜明、軍醫局局長 蔡建松、國防部前副部長 趙世璋、輔導會前主委 董翔龍、海基會秘書長 詹志宏、三軍總醫院院長 王智弘等 各界貴賓更共同親臨推薦閱讀。
張院長二○二二年榮獲風濕界最高榮譽「美國風濕學院大師獎」,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臺灣人,退休後持續創作,訴説對患者、身邊親友充滿感情的故事。新書發表會上,張院長一一感謝到場的來賓,更熱忱介紹書中的畫作,期待讀者除了文字外,也能從他的畫作感受四十載醫者職涯積累的生命體悟。
發表會上,多位致詞來賓也在熟讀《人醫之間》後發表感言,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談到張院長為何如此有聲望?因為他的為人處世就是醫界典範、國家之光,看完本書每個人都會感受到台灣有張院長是多麼幸福。國防部參謀總長李喜明表示,張院長的人文知識、人文素養都是一般人難以企及,「永不休止」就是他進步的動力。
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陳威明提到,跟隨張院長已經一千多天,他不僅是最佳的領導管理者、也是醫病醫心的典範;軍醫局局長蔡建松是張院長的學生,特地感謝多年來受到老師栽培指導,才能好好傳承軍醫的工作,並祝福張院長繼續發行第三本書。
張德明前院長繼前作《醫中有情》後再度發表的新作《人醫之間》,除了持續用以溫暖的文字訴說診間百態的體悟外,並搭配多幅畫作,抒發醫者的關懷與省思。發表會最後,張院長的學生、病友也一同合照、簽書,在在呈現他的醫學專業和人文素養如何令人感佩與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