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藉由子貢向孔子的問話引出在人際交往上我們常會犯的錯,並以此警惕自己勿不小心陷入自負的漩渦中而不自知。

圖片來源:pixabay,CC0 Licensed.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人以為直者。」—陽貨17.24
子貢說:「君子也有憎惡的事嗎?」。夫子說:「有。憎惡說人家壞話的人。憎惡做人家部下卻毀謗長官的人。憎惡勇敢卻沒有禮貌的人。憎惡有魄力卻不通達事理的人。」接著問:「賜也有憎惡的事嗎?」子貢說:「憎惡自己還不清楚就急著表達意見而自以為高明的人。憎惡不知謙讓而自以為勇敢的人。憎惡揭發人家的隱私而自以為正直的人」
子貢和子路是孔子最喜愛的弟子。子貢在《論語》中出現44次,子路出現47次。他們常常跟在老師身邊問東問西,留下很多有智慧和頗具啟發性的對話。
子貢聰明,子路直率,孔子有時不假辭色,對他們加以貶抑,但無礙於他們對老師的敬愛。這種真摯的情感只有師生之間才有,不過現在比較少看到了。顏回雖然是孔子稱贊最多的弟子,但是看起來不像和子貢、子路一樣親近。
孔子卒,弟子皆服喪3年,唯有子貢築廬冢上,凡6年然後去。子貢也是孔門弟子中最能為孔子辯護的人,他大力維護老師的聲譽,宣揚老師的偉大。「叔孫武叔毀孔子。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子張)司馬遷說:「使孔子名布揚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史記.貨殖列傳》)我們如果要找3個人對宣揚孔子的名聲最有貢獻,應該就是子貢、孟子和司馬遷。
陽貨篇的這段對話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警惕我們哪些事情自己以為得意,在別人眼裡卻是可憎的事。我們應該時刻放在心上,常常檢討自己有沒有犯同樣的錯誤。不要光看到人家的壞處,說人家的壞話;說人家的壞話,讓自己流於刻薄。做人家的部下不可毀謗自己的長官;毀謗自己的長官是不忠的表現,也會讓人看不起。
勇敢是一種美德,但應注意禮數;孔子說:「勇而無禮則亂。」(泰伯)果決是一種美德,但要通達事理才不至於誤事。孔子說:「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也。」(《中庸》)「愚而好自用」就是「果敢而窒」。自己一知半解就忙著表達意見,以為高明,只會讓人家看穿自己無知。態度惡劣自以為勇敢,揭人隱私自以為正直,旁人口裡可能不講話,心中則瞧不起。
【書籍資訊】
《半部論語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