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不要擔心沒有位子,只擔心沒有坐在那個位子上的能力;不要擔心沒有人知道我們,要做出成績讓人家知道。

圖片來源:unsplash
人性究竟本善?本惡?
「古之人」是孟子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在這個理想社會中,人心純真質樸,不慕富貴榮華,社會又有健全的誘因制度,獎善懲惡。所以個人雖然不去追求富貴榮華,然而社會的誘因制度,卻自動將富貴榮華給予有珍貴品德和高尚行為的人。
「今之人」是孟子心目中的現實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心現實,追逐名利,雖然不如理想,然而社會仍有健全的誘因制度,讓假冒為善,盜名欺世的偽君子,最後身敗名裂,丟掉富貴榮華。然而真實的社會在這二者之間,人心並非完全純真,也不是完全現實,心裏只想著功名利祿;社會也不是經常都有健全的誘因制度。所以如何增進人的品德,健全社會的制度,乃成為造就一個理想社會的基本命題。
其實趨吉避凶不僅是人類的天性,也是老天爺或者大自然賦予所有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的天性。世間一切有生命的東西有了這樣子的天性才能生存發展。人如果不知道追求自己的利益,肚子餓了,不去找東西吃,天氣冷了,不去找禦寒的衣服穿,根本就活不下去。如果人自己不去找東西吃,不去找衣服穿,等著別人給你吃穿,能算是善嗎?而且每個人照顧自己的利益,比每個人照顧別人的利益,更能有效達成所有人的利益。大自然讓每個生物個體都知道照顧自己的利益,是了不起的設計。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未說人的天性善或惡,他只是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人的天性大家都差不多,然而環境影響和習染的結果讓差異擴大。
孔子也沒有說利不重要,而是因為利太重要了,人人都想得到,如果缺少節制,可能引起彼此之間利益的衝突,或者造成對別人甚至對社會的傷害,不宜多加強調,更不宜加以鼓勵。人需要一點財富才能生存,也需要一點財富以彰顯其社會地位,並助其發展社會關係。所以人不是不應追求財富,而是追求財富必須用正當的手段,所謂正當的手段就是義。
孔子也鼓勵弟子出仕,出仕就是出來做官。做官是為了施展抱負,增進全民的福祉,不是為了得到地位、權勢和俸祿。
孔子的弟子子張學習如何得到官位和俸祿。孔子告訴他多聽,有疑慮的部分不要說,其餘的部分小心說,就會少差錯;多看,不確定的部分不要做,其餘的部分小心做,就會少後悔。說話少差錯,做事少後悔,自然會有人請你做官,讓你有俸祿可以拿。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論語.里仁》)
不要擔心沒有位子,只擔心沒有坐在那個位子上的能力;不要擔心沒有人知道我們,要做出成績讓人家知道。
有一天當大家都做到節制自己、遵守禮制,天下就到達仁的境界了。
【書籍資料】
《儒家思想在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