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讓我們心存善念,努力工作,不問是不是成名,只問是不是對社會做出貢獻,在積極生活中各自尋求自己的幸福。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們有幸生活在科技進步,經濟成長,工商業發達,就業選擇增加,人生出路無數的現代成長時代。讓我們心存善念,努力工作,不問是不是成名,只問是不是對社會做出貢獻,在積極生活中各自尋求自己的幸福。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下一代人比上一代人優秀,社會才會進步,我們的未來才有希望。所以每個國家都重視年輕人的教育,希望下一代比上一代強。老師看學生,心智成熟、學問和事功有成就的人,看尚在學習階段的年輕人,也許會覺得他們知識淺薄,見解和能力不夠,然而他們充滿發展的潛力,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怎不令人心生敬畏,而對他們抱著無限期待呢?
所以前面的人要帶領後面的人;父母和老師要教導和照顧子女和學生,為人長官和在上位的人,要愛護部屬和子民,提攜他們,給他們發展的機會。
每一代人都會消失,而下一代人會繼起,猶如樹上的果子落了,而果子裡的種子掉進土裡,長出新果樹,生生不息。這是大自然的安排,所有生物都一樣。然而人與其他萬物不同,人可以累積知識和經驗,經過傳承與教育,讓知識和技能不斷精進,創造更豐盛的文化,增進人類全體的幸福。
人還有一項不同於其他萬物之處,就是人性具有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人各有自己的意志,在群體生活中發揮自己的潛能,追求自己生命的意義。人聚集而居,組成社會,理想的社會讓其組成分子各自發揮自身能力,推動社會進步。蜜蜂和螞蟻雖有嚴密的社會組織,但是缺少個人主義,所以從古時候到現在沒有進步。
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Friedrich A. von Hayek)說,共產主義缺乏讓個人充分發揮才能的機制,所以不會有進步。造化讓每個人有自己的意志,所以每個人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年輕時承載著社會的期許,如果到了三、四十歲,四、五十歲,仍然不能在學問上或事功上有所成就、揚名顯親,父母的期待就一步一步落空,成為很多父母的悲哀。
然而我們不能不承認,人不是生而平等的。每個人得自父母、祖先基因的稟賦不同,來到這個世界以後的社會經濟地位又不同,以致縱然教育的機會平等,學習的成果也不會都一樣。
個人的努力有一定成效,但所有頂尖的成就,絕不是只靠努力就可以做到,何況努力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全由自己決定。只是人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就算在某一個領域失敗,也要記得還有其他領域可以成功。
我們有幸生活在科技進步,經濟成長,工商業發達,就業選擇增加,人生出路無數的現代成長時代。讓我們心存善念,努力工作,不問是不是成名,只問是不是對社會做出貢獻,在積極生活中各自尋求自己的幸福。
【書籍資訊】
《半部論語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