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讓我們心存善念,努力工作,不問是不是成名,只問是不是對社會做出貢獻,在積極生活中各自尋求自己的幸福。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們有幸生活在科技進步,經濟成長,工商業發達,就業選擇增加,人生出路無數的現代成長時代。讓我們心存善念,努力工作,不問是不是成名,只問是不是對社會做出貢獻,在積極生活中各自尋求自己的幸福。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下一代人比上一代人優秀,社會才會進步,我們的未來才有希望。所以每個國家都重視年輕人的教育,希望下一代比上一代強。老師看學生,心智成熟、學問和事功有成就的人,看尚在學習階段的年輕人,也許會覺得他們知識淺薄,見解和能力不夠,然而他們充滿發展的潛力,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怎不令人心生敬畏,而對他們抱著無限期待呢?
所以前面的人要帶領後面的人;父母和老師要教導和照顧子女和學生,為人長官和在上位的人,要愛護部屬和子民,提攜他們,給他們發展的機會。
每一代人都會消失,而下一代人會繼起,猶如樹上的果子落了,而果子裡的種子掉進土裡,長出新果樹,生生不息。這是大自然的安排,所有生物都一樣。然而人與其他萬物不同,人可以累積知識和經驗,經過傳承與教育,讓知識和技能不斷精進,創造更豐盛的文化,增進人類全體的幸福。
人還有一項不同於其他萬物之處,就是人性具有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人各有自己的意志,在群體生活中發揮自己的潛能,追求自己生命的意義。人聚集而居,組成社會,理想的社會讓其組成分子各自發揮自身能力,推動社會進步。蜜蜂和螞蟻雖有嚴密的社會組織,但是缺少個人主義,所以從古時候到現在沒有進步。
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Friedrich A. von Hayek)說,共產主義缺乏讓個人充分發揮才能的機制,所以不會有進步。造化讓每個人有自己的意志,所以每個人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年輕時承載著社會的期許,如果到了三、四十歲,四、五十歲,仍然不能在學問上或事功上有所成就、揚名顯親,父母的期待就一步一步落空,成為很多父母的悲哀。
然而我們不能不承認,人不是生而平等的。每個人得自父母、祖先基因的稟賦不同,來到這個世界以後的社會經濟地位又不同,以致縱然教育的機會平等,學習的成果也不會都一樣。
個人的努力有一定成效,但所有頂尖的成就,絕不是只靠努力就可以做到,何況努力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全由自己決定。只是人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就算在某一個領域失敗,也要記得還有其他領域可以成功。
我們有幸生活在科技進步,經濟成長,工商業發達,就業選擇增加,人生出路無數的現代成長時代。讓我們心存善念,努力工作,不問是不是成名,只問是不是對社會做出貢獻,在積極生活中各自尋求自己的幸福。
【書籍資訊】
《半部論語治天下》